2.艰苦创业穷则思变
在浙东萧绍平原上有条著名的河,叫曹娥江。在曹娥江下游有座久负盛
名的“江南第一庙”,叫曹娥庙。在曹娥庙的附近有个村,叫联丰村。有梦兰就是曹娥集镇上联丰村的村民。
联丰村在解放前是一个有名的穷村。据粗略统计,大约有 15%的人家是无房户,他们或投亲靠友寄宿,或住在庵堂寺庙中,或栖身他人屋檐下, 景况十分凄苦。有些虽然祖上传下个三间两舍的,也是低矮、潮湿、破败、狭小,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能用竹篱笆隔开就算好了。泥墙草顶,当堂一站, 能摸到屋顶。
当时的穷苦村民有三种活计:匠作、种田、挑夫。其中挑夫为多,也最出名,因为村南有一条萧绍内河,杭嘉湖、萧山、绍兴一带的船只要东去宁波、舟山,常从萧绍内河经过,再入曹娥江。但萧绍内河与曹娥江接口处被一道坝堤隔住,这坝堤叫“老坝堤”,便是联丰村。因此货物转运非靠人工搬挑不可,故而联丰多“脚伙”。“脚伙”早上出门,肩上搭一块肩布,一家人等米下锅,眼巴巴盼他回来,肩布里能兜几把米。若没找到活干,晚上回来肩布空空,全家人只好挨饿。“脚伙”一袋盐、一包南货,全靠肩膀,堤上堤下,来来回回,一天大干下来,精疲力竭。大家眼睁睁地盯着几只来船,好不容易挣到几升糙米,还要受“过坝行”盘剥,受“霸头”的欺压。联丰村紧傍曹娥江。曹娥江时常涨大水,往往堤塘溃倒,冲毁房屋,淹
死人畜,络麻倒伏,五谷烂掉,许多人家流离失所,生活无着,有的四处逃
荒,有的去挑私盐。有年日本侵略者侵占了上虞,机枪架在龙山头,村民们不敢白天挑盐,常常晚间走夜路。日本鬼子看到曹娥江里有动静,就开枪扫射,有些村民就这么倒在江中,血水染红了江水。
青年农民蒋梦兰,从小就立志,要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跳出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