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征程尚远1.抓注机遇
三动战略
东方风来满眼春。
以邓小平同志 1992 年初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国再一次出现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这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又一次最重要的机遇。
蒋梦兰看到了这次机遇。
蒋梦兰认识到:机遇是客观经济规律的阶段性表现,把握机遇则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机遇就是水平,机遇就是效益,机遇就是实力。如果丧失机遇,眼下也许平平庸庸过得去,但从长远看,差距会拉大,问题会成堆,许多大事情想办也办不成。丧失机遇是最大的失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把握机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这对联丰的发展和提高,至关重要。
蒋梦兰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采取了“三动”战略。这就是实施规模滚动,扩大经济含量;坚持科技驱动,提高经济质量;注重外向带动,促进经济增长。
回溯以往,乡镇企业以“船小好调头”而著称,并以之为优势;放眼当今,原先老一套的形式和规模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小船”只能在小河洪里转悠,要到汪洋大海里去闯荡,就非造“航空母舰”不可。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调查、探讨、摸索,蒋梦兰断然决策,采取“关联滚动”的方法,来发展壮大企业,组建企业集团。
第一步,他在“老班底”联丰玻璃钢厂的基础上,新办了联丰玻璃钢大型冷却塔厂。
第二步,紧接着,他办起与冷却塔紧密相关的溴化锂制冷机厂。
第三步,溴化锂要制液,他就办起制冷工程设备厂;制冷机要安装,他就再办制冷空调工程公司和制冷空调成套公司。
尔后,他又开办了与制冷行业紧密相关的化工厂、压力容器厂,并建立了工贸经营部及高科联工贸实业公司,并且到宁波、海口去办了冷却塔分厂。
不过两三年时间,联丰玻璃钢厂就滚动发展成 9 家工厂和 5 家公司,成为集机电、化工、轻纺、商贸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1994 年 8 月 18 日,蒋梦兰挂起了第一批省批集团——浙江联丰集团公司的牌子,充分运用和发挥集团的六大优势:
资产迅速增值,增值率翻番上升;
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品种大幅度增多; 加速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化;
增强了占领国际市场的实力; 强化了科学管理。
在组建集团以后,蒋梦兰及时地提出了“发挥‘航空母舰’威力,开大马力,向‘大’、‘空’、‘冷’、‘暖’进军!”的口号。
这就是充分依靠集团公司的力量,大力开发“大”(大型冷却塔)、“空”
(空调工程)、“冷”(制冷机)、“暖”(暖通设备)产品,去占领国内外市场,争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从此,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蒋梦兰就坐正“王位”,“遥控指挥”, 启用各路英雄,调动精兵强将,在经济舞台上演出一出出有声有色的活剧。
派小木匠出身的骆关森,去担任联丰玻璃钢厂厂长。这个经过交大培训、掌握流体力学的青年人,已具备多年当副厂长的实践经验。他挑起重担以后, 很快施展了精明的才华,把个玻璃钢厂办得成为联丰集团的“王牌军”。他们新研制成功了高效节材型冷却塔,被评为省星火二等奖。新开发的 3 台1500T/H 冷却塔在深圳美视电厂一次性安装调试成功。
蒋梦兰任命年轻的技术员任苗全为联丰制冷机厂厂长,不久他就在创造优质名牌上作出了贡献。他们开发更新了 4 代产品,形成了蒸汽型、热水型、
直燃型 3 大类 60 多个品种,先后获得省优质产品奖、科技进步奖。1994 年
去香港参加名特优产品博览会荣获金奖。这家厂的产品已占省内市场的 70
%,年创产值达到 5000 万元,成为联丰集团的“先锋”。
由青年企业家顾小平任厂长的联丰压力容器厂,是蒋梦兰重用的新手。这个百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 26 周岁的新企业,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精神,实现跳跃式的发展,年产容积式换热器 500 台,获得省独家生产专
利权。1995 年产值达到 2114 万元,销售收入 1748 万元,利润 432 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加 191.99%、188.72%和 148,57%,人均创利 7 万元,资产增长 5 倍多,成为联丰集团的“明星”。
蒋梦兰抓住扩大开放的机遇,与台商单锡东先生合作,创办中外合资浙江联盛制衣有限公司,双方各投资 50 万美元,在曹娥开发区建筑 7000 平方
米厂房,招聘员 1320 人,1993 年 10 月,从日本引进具有 90 年代国际水平
的服装生产流水线 6 条,年产能力达 40 万件(套)以上。
无浆工艺令“乐帅文”衬衫一炮打响。国内销售全国十多个城市的各大商场,外销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1995 年内销额突破 400 万,外贸额超过 600 万,在服装行业普遍滑坡的形势下,“联盛制衣”保持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