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编制问题,各部部长在,谈一谈。

这三年,中央级党、政、民机关,主要是政府机关的编制膨胀很大。自政府成立到一九五一年一直控制在二万人,章乃器[103]部长为不超过这个控制数奋斗了两年。两年半以后,章部长不管了,大堤溃决,一下由二万人增加到八万人。实际上现在是七万七千人,由大区上调的一万多人尚未全来, 还未定,如果来了,就是八万七千人了。开始搞建设就由二万增加到八万, 这是没有人管编制的结果。

我们国家发展的特点,是从农村到城市。在农村时是供给制[8],不讲编制,看需要,但超过饱和点了,也要搞精简,经常为精简奋斗。到城市以后, 我们没有经验,趋势是在不断扩大编制。毛主席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中说,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104]。要节减行政经费,就要精简编制。要精减,一是公教人员,一是军队。国防现代化,军队也是要精减的。在这方面,相对数字是在逐步减少,但实际上,绝对数字是在增加。现在,我们把干部集中在机关里,层次很多,面也铺得太大。过去苏联提倡面大些,层次要少。现在苏联也在提倡面不能大,要小。我们要学习苏联的经验,层次要少,面也不要太大。开始搞建设,专也不能那么专, 一个组能办的就不要分成两个组。各部门必须紧缩。过去形式上也有人抓精简编制,实际上是没有抓紧。这个问题不解决,把很多有本事的人放在机关, 没有事情做,闹情绪,闲人比工作的人还多,还需要有人为这些人服务,减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中干部不够,学校中学生人数不够。干部不是推下去,而是抓上来,这个趋势是很危险的。这不利于钻研业务、培养人才。至于更直接的实际问题是房子不够,满足不了干部住房的需要。我们建筑房屋增加的数字比较高,苏联在一九二一年没有这么高的建房率。苏联莫斯科的人口比我们北京人口多,但北京比苏联莫斯科每年建筑的行政用房多两倍。这在我们的预算中,经济建设的建筑工程减少了,而消费增加了。这是不利的。房子确实不够。少数人的房子可能宽裕些,可以挤出一点来,但不能解决多数人的问题。房子不能适应要求,原因就是编制太大。我们应当学习苏联,但住房问题不能学习今天的苏联,要学习一九二七到一九三二年的苏联。要使住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就要像军队一样,文职人员也要实行薪金制,所有人员都要按编制办事,房屋、水电费要按规定缴纳。现在政府八万人中只有四千人是供给制,为什么不可以都改为薪金制呢!部氏级的干部和各位副总理也可以改供给制为薪金制。中央一实行,地方慢慢也就能实行。另一个中心环节是编制,一定要精简,要紧缩,面不要太宽,层次不能大多,要规定组织形式,确定如何分工等等。提议恢复编制委员会[105]。从我起,不管哪个部门,不能随便批编制,一定要经过编制委员会的审核,今

① 这是在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三次会议上讨论编制问题时的讲话。

后要用这一条来约束。不然,一个司长也可以调人来,调来就要房子,那怎么成。

编制、薪金制,这是两个主要环节。人要推下去,不是抓上来。分下去, 多下去,批公文就少了,事也少了,具体指导就多了。把一部分青年人送到工厂或学校去,这是个方向。

编制委员会,我提议由贺龙[106]副总理负责。根据工作内容决定组织形式,办公机构就是人事局。龚子荣[107] 同志也参加编制委员会,委员会名单由常务会议决定。要大刀阔斧,坚决贯彻精简编制的精神。在国务院第一次会议上,我就讲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具体办法不行。贺副总理可以隔一天来院办一次公。要通令各部门,从今天起,擅自增加一个人算是违反国务院全体会议的决议。监察部长和司法部长要带头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