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就业和精简机构问题
解放以来,由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卫生防疫工作的发展、国家救济工作的进行、和平的生活环境四种因素在起积极作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是很快的。根据人口普查和么安部历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台湾和海外华侨不算在内,一九五二年全国人口约为五亿七千四百多万人,到一九五七年净增六千六百多万人,达到六亿四千多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九千二百多万人(包括由农村转入城市的人口),农村人口五亿四千八百多万人。城镇人口比例力百分之十四点四,农村人口比例为百分之八十五点六。人门平均每年净增率约为百分之二点二。预计到第二个五年末,全国人口肯定地将超过七亿,到第三个五年末,很有可能接近八亿。这还需要在这个期间努力进行计划生有的宣传、教育和指导等措施,将人口每年平均净增率控制在百分之二点二以内,而不是每年递增百分之二点二,才能办到。我国人多是好事,但是,由于我国的工农业落后,生活资料增长还比较慢,也给安排劳动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带来若干困难和限制。我国旧社会遗留的失业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妥善处理新增加的青年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仍然是一个严重的任务。
初步估算,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50=期间,城市新增的 青年劳动力中包括大学、中等专业毕业生和一般到达年龄的青年在内,需要就业的将有六百多万人。而第三、四个五年计划期间,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比现在还要多。对于我国人口的这一发展趋势,必须有充分认识,才不致缺乏预见。
根据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各项指标估算,职工总数约‘需增加五百五十万人。在增加的职工总数中,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人,需要从附近农村吸收, 这样,约可安排四百四十万城市劳动人口就业。在六百多万需要就业的城市劳动人口中,大约还有二百多万人必须从各方面采取措施进行安排,主要是面向农村山区,参加农林业生产。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为了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改造,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安排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劳动就业,目前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首先就应该精简机构和精减人员,合理地安排生产人员和非生产人员的比例,并且将精减出来的机关职员和非生产人员尽量设法下放到农村生产中去,一部分人员可以转为生产工人;如果地方需要的话,一部分人员也可以调到下层机关中工作。以北京市为例,在北京市委统一领导、统筹安排的原则下,已经初步拟订了精简的过渡方案,目前正在对下放人员进行动员和安排的试点工作。北京市所属政府、党群、国营工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国营农场、高等学校、市政、福利等部门,共有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职员约十四万五千六百一十人,计划精减四万四千八百八十六人,约占全数百分之三十。各企业、事业单位精减的人员大部分可以
留在本系统内自行安排,充实基层生产单位,一部分安排不了的人员可以参加郊区农林业生产;行政、党群系统和高等学校抽调出来的人员,除下放到基层单位以及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中小学校工作以外,主要是参加郊区农林业生产。最近已下放参加农业生产的有二千四百一十六人,到其他基层单位工作的有八百一十六人。
北京市这种初步的经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可以妨行。除中央机关应该由中央全面规划以外,凡是分设在各地的中央直辖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都应该经过所在地党委统一安排,拟订出精简的初步方案,一方面通知中央主管部门,另一方面进行试点工作。如果行之有效,并且又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率,那么,在那个地方就可以推广。
为了安排城市多余的劳动力,首先是安置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精减出来的职员和非生产人员,必须队多方面开辟劳动就业的出路。
第一,他们的主要就业方向,应该是下乡、上山,参加农林业劳动。有许多地区反映,目前农业合作社的劳动力还是不足的,大中城市和工矿区附近的农村,劳动力更感不足。根据北京市的计算,全市郊区共有四百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共约有四千个生产队,每个队约可安置三个人,平均每个社约可以安置三十人。现在全国共有七十五万个社,只要每个社能够安置五个人,全国就可以安置三百多万人。当然,全国各地农村需要劳动力的情况是不平衡的,而且必须有计划地分期地进行,才能安排适当。从现在起,各省市都应该利用整风机会,实行试点,在取得经验后,就应该积极推广。今后全国各地必须采取积极发展农林业生产、巩固农业合作社的方针,大力提倡深耕细作,兴修水利,积肥造肥,发展副业,开发山区少垦荒造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实行多种经营。农林业生产发展了,不仅可以减少农民进城, 而且可以大量容缎城市多余的劳动力。同时,还需要采取鼓励下乡上山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例如,整顿职工福利待遇,实行请假探亲办法,缩小城乡在油、肉、布供应上的差别,建立高等和中等学校在学和毕业的学生必须参加体力劳动首先是农。林业劳动的制度,等等。
第二,贯彻执行退体制度和新学徒制度。根据估算。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超过劳动年龄的职工,绝大部分是城市的职工,每年约占城市现有二千万职工的百分之零点六五,五年大约有六十五万人左右。如果这一部分人大部实行退休,他们所得到的退休金平均约占他们原工资的百分之五十五左右。在实行新学徒制度以后,学徒津贴降低,每个退休职工余下来的工资, 可以多吸收一个到两个学徒,这样就大约有一百万左右青年劳动力可以就业。为着鼓励年老职工退休,可以采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收他们的子女就业的办法。
第三,扩大城市就业的门路。除了手工业、服务性行业可以容纳一部分劳动力以外,估计实行新学徒制以后,这些行业还可以多吸收一些学徒。此外,还可以组织废、物利甲、废品回收等方面的生产,安置一部分劳动力。家务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参加家务劳动也是光荣的。我们应该提倡妇女参加家务劳动,造成一种社会风气。家庭妇女能够勤俭持家,把家务搞好, 使丈夫子女能够积极从事各种劳动,同样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而丈夫子女所得的工资,也有她们家务劳动应得的代价在内。
第四,控制城市人口的增加。新建的工业和基建项目,应该适当地分布在沿铁路线、沿河流的中小城市,接近农村,不宜于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同
样,新建的中学也应该尽量分布在乡镇和农村,不宜过分集中在城市,以便利农民子弟走学。同时,在中小学校中应该加强农林业生产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容易留乡参加农林业生产。目前我国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十三个,上海已达七百万人口,北京已达四百万人口,今后对于大、中城市的发展规模必须进行研究规划,教育职工尽量将家属田在农村,动员已经进城的家属还乡生产,努力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
第五,在工业建设的方针和技术政策方面,也要考虑到便于安排劳动力的因素,全面计算投资和经济效果。在建设项目的安排上,不能单纯追求大企业,一般应该采取大、中、小结合的方针,并且有些项目应该以中小型为主,自然也有些项目是以大型为主的。这样,既可以在有决定性的企业上采用现代技术,又可以大量建设中小型企业,增加生产,安排就业。在一般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中小工矿企业中,不应该追求过高的机械化,而应该充分利用人力、畜力和现有设备的潜力。
劳动就业、精简机构、面向农村山区的问题,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的艰巨任务,而改造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一项重大任务。在这些问题上,困难是存在的,但是,依靠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开辟就业和改造的门路,这些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适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就一定能够更顺利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