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阅读的范围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阅读教材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而读材料首先要读编、章、节、目录。教材编统章、章统节,环环相扣;反过来节解释章、章解释编,逻辑严密。所以说编、章、节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纲领,执编章节目录标题学习的牛耳,能在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弄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记忆。如(进修本)第十四章唐朝前期的繁荣,它包括三节: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二、从武则天统治到开元盛世;三、唐朝经济的发展。重点是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和促成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通过阅读就可以了解到:第一、二节论述了繁荣的原因,第三节论述了繁荣的表现,这样既明确了三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各节在编章中的地位,同时也培养了理解知识的能力。其次读提示和课文。每章提示,浓缩了全章的内容,突出了重点,读提示有利于掌握课文的内容。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占据了教材的大部分篇幅,是阅读的重点内容。阅读课文要从层次入手,读通读懂,区分论断与史实,做到史论结合。再次读插图。

《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共有插图 108 幅,包括历史地图、历史人物活动图、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图等,它们具体而生动地补充或说明了教材的内容, 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空间位置、生产科技艺术成绩,民族特点、各阶级生活和相互关系等等,增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知识立体感。如

(进修本)王安石变法一目,先读插图王安石画像,王安石著帽束带,正视前方,从姿态眼神,看出他对改革事业的雄心、信心和决心。再结合教材阅读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和产生的作用中,会进一步认识到王安石是一个重要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这样加深了对插图的认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有助于对教材行文的理解。阅读教材还有助于掌握同插国有关联的知识点,使之条理化。如读清朝疆域时,一面阅读清朝疆域图,一面联系已学过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和《元朝疆域图》, 会发现我国宝岛台湾在这些图中的不同名称,从而对台湾名称的沿革就彻底掌握了。第四,读引文和诠释。(选修本)共有引文 42 款、注释 96 条,对教材正文作了解释、说明和补充,同时,引文与注释也是相辅相成的,它们能帮助我们读通教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进修本)20 章第五节:北宋的社会经济,农业发展表现之一:“从越南传入占城稻,北宋已在福建普通种植,而且将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一带。”占城稻是外来经济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之一,应重点掌握,但为什么北宋从南向北推广占城稻的种植,已从福建推广到了江浙淮水流域呢?阅读教材上《宋史·食货志》引文和注释

①,弄懂了北宋推广占城稻的时间是在公元 1011 年,原因是“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为种”,占城稻与中国稻比较具有“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的优点。最后读习题, 章后习题体现了一章的重点,它能测试学习的效果,也能培养能力,要求认真阅读,在审准题的基础上,作出科学、规范化的答案。这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