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解答政治材料论述题的技巧

一、整体把握

材料论述题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观点隐蔽,综合性强;二是重点突出热点问题,紧扣时代脉膊,反映时代专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因此, 答好这类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政治头脑,还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1995 年,全国高考政治第 35 题,是一道材料论述题。题目供给的三则材料的大意是:①中央要求全党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②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③要求全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题目设问部分要求考生用政治常识的有关内容谈谈对下列问题的认识:

①上述三方面的工作各自要达到的目的及三方面的工作共同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②在现阶段特别强调要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什么意义?

对学生来说,所供给的材料,文字通俗易懂,内容也感到很熟悉。然而许多学生又觉得难以把握,不知从何处下手。这就是由于不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所造成的。

对材料论述题,首先我们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它的中心。不管题目给出怎样的材料,那些材料本身都会有一个中心或主旨。在这三则材料中,除各自有一个中心外,还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即为什么要加强党的领导问题。通过仔细推敲可知,材料①的中心是讲党的思想建设,材料②的中心指党的作风建设,材料③的中心指党的组织建设。这三方面的工作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即把党建设好,也就是建成一个经得起考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这样整体把握,自上而下,把题目的第一问解释得十分清楚。

在第一问回答的基础上,顺势而下,第二问就迎刃而 解,稍加思索便可以解决。

有的考生看了材料和题目要求后,由于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找出中心, 而是把三则材料割裂开来看。有的强调学习《邓小平文选》的重要意义;有的大谈反腐败的意义;有的则回答选拔领导干部的意义,给人一种随心所欲、不着边际之感。这些考生都忘记了重要的一点:以材料为依据。所谓以材料为依据,不是根据题中的哪一则材料,也不是凭主观对材料的认识,而是材料的原意。

总之,解答材料论述题,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攻其一点,不及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