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略相持,“反扫荡”粉碎了“扫荡”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从 1938 年 10 月开始,由于中国军民的奋力抵抗,侵华日军伤亡 40 余万, 军用物资大量消耗,兵力日益分散。日本侵略者曾经嚣张地提出的“两个月就可以结束战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痴心梦想宣告破产,不得不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
正如毛泽东所预言,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为保持其占领地,稳定后方,便抽调了一半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加紧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攻。这样,敌后八路军战场便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1939 年新年刚过,日军便集中兵力,开始了对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的扫荡。日军的扫荡,一次比一次疯狂,一次比一次更为凶残。
整个的 1939 年,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一直在扫荡与反扫荡的战斗中,英勇顽强地与日本强敌抗争。
面对敌人密集而又疯狂的扫荡,晋冀鲁豫根据地和一二九师,加紧部署, 迂回抗争,寻机予敌以坚决的打击。
1 月 12 日,针对敌 3 万人向冀南扫荡,刘邓在冀南召开干部会,布置反
扫荡工作,以后并发布反扫荡作战令。从 1 月到 3 月,在刘邓的直接指挥下,
冀南军民进行了较大战斗 100 余次,毙伤敌伪 3000 余人,粉碎了日军控制冀南平原的计划。
3 月以后,敌我斗争重点逐渐转向山地,刘邓率一二九师主力于 3 月 7 日返回大行。
针对日军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实施的大规模扫荡,刘邓决定组织广大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以分散的持久的游击战疲惫消耗敌人,并以主力适当集中,相机歼敌。敌人来犯之前,我军民进行战斗转移和空舍情野,敌人来犯之后,组织民兵游击队进行不间断的伏击,以疲惫敌人;在时机适当的时候, 我主力对敌实施伏击和攻击,并在被敌人占领的交通线上展开袭击战和围困战,给予敌人沉重打击。日军进入根据地后,四处寻找八路军主力不着,又屡屡遭受打击,被迫于 8 月下旬撤出,敌人的扫荡至此结束。在此期间,一
二九师积极寻机击敌,进行大小战斗 78 次,歼敌 2000 余人,收复了许多重要县城,粉碎了日军这次来势凶猛的大规模扫荡。
敌人扫荡不成,又贯彻其“囚笼”政策,大肆修筑公路。针对敌人分割、封锁抗日根据地的企图,一二九师在不间歇的反扫荡战斗中,对敌人占领之铁路、公路交通要道不断地进行了破袭,使敌人的交通运输始终不得畅通无阻。
邓小平从 1938 年 1 月就任一二九师政委以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是指挥作战,就是行军打仗,军务繁忙,战事不断。他和他的战友们,忽而大跨度地踏进平原,忽而军情如火地疾行在崇山峻岭的山道之间。在戎马倥偬之中,他们是那样地不畏强敌,是那样地胆略过人,是那样地怀着必胜的决心。前线的战斗生活,既紧张,又匆忙,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