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阵地战围歼黄维兵团

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节节胜利,和截断蒋军战略中枢成功,使徐州的刘峙集团完全陷入孤立,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蒋介石和他的国防部惊恐万分,急令黄维,李延年两兵团驰援徐州。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共 12 万人,装备精良,具有较顽固的作战特点。如能歼灭蒋介石的这支王牌军队,势必将加速整个战役的进程,对解放中原有重要作用。因此,总前委决定以中原野战军为主,不惜一切代价,与黄维决一死战。

当时战场上的态势是,从徐州到蚌埠,由海州至商丘,蒋军南北对进、东西呼应的 4 个兵团,都被我军重兵阻滞,唯独这个黄维兵团,在战场上得以左右闯荡,似乎无人敢撄其锋,沿正(阳)新(蔡)公路浩浩荡荡地北进。其实,这正是总前委为它安排的诱军之计。

在黄维兵团中,也是战将如云、谋士成群的。有人就面对战场形势,忧心忡忡地对黄维说:“共军作战向来是在各自战场上行事,而今则是刘、陈联璧。我军如入无人之境,会不会是中了刘、邓的诱军之计?”但是,邓小平等总前委对敌人了解得入木三分,知道他们色厉而内在,志大而智小;严峻而寡恩,暴戾而恣睢;兵虽众而孽划不明,将骄横计出而不用。所以算定敌人即使有的幕僚看出一些我军的用意,也只能成为吞食诱饵之鱼,是脱不了钩的。

11 月 19 日,黄维兵团进到南坪集附近时,遭到我军阻击,伤亡颇大; 其主力遂强渡浍河,企图速援徐州。当黄维渡过涂河后,才发现这里有解放军的大纵深阵地,便于 11 月 23 臼下午令其主力向侩河南岸退缩。而此时, 我中野四。九。十二纵队由东。北向西、南压缩;六纵和陕南十二旅由南向北压缩;一、二、三纵队由西向东压缩,8 个纵队所构成的巨大包围圈,再加上华野的七。三和十三纵队协同作战,在 11 月 24 日发动全线出击,到 12

月 2 日,已把黄维的 12 万人马包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 20 里、南北 15 里的包围圈内。

当中野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向总前委报告,已把巨大的袋形攻势的最后口子扎上的时候,邓小平愉快地点燃了一支香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刘伯承兴奋地说:“黄维这 12 万兵马,被围在 20 里长,15 里宽的地段上,这极好

算帐,平均每 500 米长宽的地段上,就有 400 多个敌人官兵,任何一炮下去, 都要伤着敌人。”

邓小平说:“黄维兵团,是白崇禧指挥下的精锐师团,号称攻如猛虎, 守如泰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他站起身来,在作战室里走了个来回, “我倒要看看他守着这两个尖谷堆,怎么样攻如猛虎,动如脱兔?”

黄维兵团被围后,蒋军曾多次向解放军阵地猛攻,企图冲破包围圈,其中尤以 27、28 两日的攻击为激烈。当时,中原野战军已由运动战完全转为阵地战了。围绕着采用什么战法来合围黄维兵团这个问题,在中原野战军的决策机关里有两种意见:邓小平和张际春主张把敌人包围死,用阵地战消灭敌人;而司令部作战室的一些参谋则倾向于采用刘、邓惯用的“围三阙一”的战法,即放开一个口子,用口袋阵消灭运动中的敌人。

刘伯承知道这两种意见后,发表评论说:“邓政委和张副政委的意见是对的!开始,我们也曾考虑过放开一个口子,让敌人突入我预设的袋形阵地, 以便割裂箝制以至歼灭之。但我们又判断,在目前我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敌

人一定很谨慎,不会轻易上当。你放口子,他就会给你来个进占一村,巩固一村,逐步滚进;而敌人每占一村,不但可利用原有的上事组织防御,而且能够获得较多的民间粮食,所有这些都对我们不利。所以,权衡利弊,我们应该放弃这个想法,坚持紧逼敌人于狭小范围,使其困饿,而我们采取一点一点吃的方法,逐渐削弱他,然后再把他一口吃掉。”

刘怕承根据邓小平、张际春等人的意见,果断地命令中原野战军部队猛力合围,并死死圈住敌人。在基本上完成了对黄维的合围后,各部队按照刘怕承和邓小平的指示,一步步向里紧逼。一入夜,几乎所有部队都投入了挖交通壕和构筑地堡的土工作业,无数箭头都指向黄维的中心地带,将黄维兵团的 12 万人马压缩到中原野战军的严密包围圈内,再也无力挣脱了。

蒋介石眼见其精锐的王牌军被围,随时有被解放军歼灭的危险,急令徐州杜聿明集团及蚌埠李延年兵团,南北对进增援,企图解黄维之围,但都被担任阻击任务的华野击迟。杜聿明建议蒋介石再调重兵,以压倒的优势兵力向解放军反攻。但此时的蒋介石,已无重兵可调了,即令是搬来些”残茶剩饭”,也无法挽回败局了。

从 12 月 3 日夜至 15 日,刘怕承、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军发动了对黄维兵团的阵地歼灭战。

歼击黄维兵团是一场硬仗。本来,中原野战军在跃进大别山及战略展开时,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部队拖瘦了,现在再来打黄维,的确很艰巨。但是,邓小平坚决地说:”消灭了江北敌军主力,我们就可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即使把中野全部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仍可以顺利夺取全国胜利,这个代价是划得来的!”

中原野战军指战员经过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终于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压缩,使其兵团部核心阵地完全暴露在中野的火力之下。与此同时,中野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使蒋军整连、整营、整团倒戈,甚至敌八十五军二十三师师长黄子华也率师部及两个团向中野投诚。邓小平亲自起草了署名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的《敦促黄维立即投降书》。但黄维拒绝投降,并于 15 日黄昏率残部企图向西突围。中原野战军当即坚决堵击和追

击,终于当日 24 时全部歼灭蒋军精锐黄维兵团 10 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

刘怕承后来曾评论歼灭黄维兵团之战是以运动战始,以阵地战终;以消耗敌人始,以围歼敌人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