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奠定
一二九师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已奠定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一大批八路军高级著名将领,人材济济,云集于太行山与晋冀豫的抗日战场上。他们之中有:一二九师参谋长李达,政治部副主任蔡树藩,高级将领陈锡联、谢富治、陈赓、陈再道、宋任穷、段海洲、李聚奎、倪志亮、黄镇、王宏坤、王维舟、耿飚、苏精诚、许世友、王新亭、周希汉、徐立清、刘志坚、钱信忠、王近山、张南生、吴富善、王树声、赖际发、秦基伟、桂干生、张贻祥、张贤约、唐天际⋯⋯以及徐海东、杨得志、黄克诚、韩先楚、刘震、崔田民、谭甫仁、韦杰、罩健、曾国华、刘贤权等。
这些一二九师和其他部队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是久经沙场的红军将领, 大部分还未到而立之年,正是英姿勃发之时。在毛泽东、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下,在刘邓首长的直接指挥下,他们驰骋疆场,勇不可挡。凭着大好的年华和丰富的经验,华北的抗日战场,正是他们一展身手的大好地点。
1938 年 6 月,邓小平从辽县出发,前往东北方向的冀西地区,视察冀西军分区的工作。在那里,他听取了张贻祥等人的汇报后,指示要进一步组织游击队武装和发动群众,以战胜敌人。
7 月,邓小平到达冀南抗日根据地。在那里,他在特委和部队团以上干部会上作了报告,分析了形势。他指出,蒋介石的抗战,有可能转向妥协投降,或者片面抗战与妥协投降并存的极大危险。目前,日军正忙于进攻武汉, 华北敌人兵力减少,是我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大好机会。
为了破坏敌人的运输动脉,一二九师各部在刘邓首长的统一指挥下,对平汉、正大、道清等铁路先后进行了 10 次大破击和无数次小破击。在总长
500 余里的铁路上,破击作战此起彼伏,广大群众踊跃参加,使日军的交通运输时续时断,修不胜修,处于半瘫痪状态。
由于一二九师的一系列有效作战,到 1938 年中期,一二九师已在晋东南、冀西、冀南,不断取得成果,不断开创局面,在大片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938 年 12 月底,邓小平在延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后,返回一二九师师部。他召开军政干部会议,传达了党的六中全会决议。会议根据冀南的斗争形势,确定了依靠工农群众、依托广大乡村。坚持冀南平原游击斗争、巩固抗日民主阵地的斗争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