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的“立体振荡”
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配合下,人民军队的体制改革和槽简整编工作顺利展开。军队的这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涉及的方面很多,内容较广。从大军区调整、部队编制、机关撤并、干部减少, 到县、市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边防部队移交公安部门等,都有比较大的改革。精简的重点是机关和直属单位,尤其是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大军区、军兵种机关及直属单位,要减少层次,撤并机构,降低部门单位等级。要淘汰陈旧落后的装备,封闭部分军事设施。要调整军队的编成比例,加强诸兵种合成。要使改革体制、精简整编与提高干部素质相结合。加强干部训练,促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因此, 对全军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实际利益都会受到触动。
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振荡”、“全方位波动”,是对
一个庞大机体实行的脱胎换骨的“大手术”。
裁军百万,最棘手的是干部安置问题。一夜之间,人民军队有 60 万干部被列为“编外”。他们之中,少数年长者将要离休、退休,多数要转业到地方。想走的,部队需要,不能走;想留的,按干部“四化”要求,又往往不能留,何去何从,对领导者的党性观念和个人品质是个严格的考验。
邓小平等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多次提醒广大指战员,想问题,办事情, 都不可忘记大局。邓小平语重心长他说,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比如 1985
年 5 月全军换装,退下来的老同志可以不可以发新军装?从感情上来说,我
们的者同志,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几十年,发套军装有什么了不起,发 10 套也算不了什么。但是,这么一来,就粑我们立下的规矩搞坏了。因此,这里有一个问题,是照顾感情更重要,还是遵守规矩更重要?所有的老同志当然都会懂得,立下一条好规矩,重要得多。
在精简整编中,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大军区的一大批老同志顾大局、识大体,主动让贤,当“开明人士”,表现出很高的觉悟、很高的风格,为全军树立了榜样。军队广大干部战士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坚决服从和执行精简整编方案。一些部队在面临整编的情况下,仍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在枪声不绝的南疆自卫还击战场上,指战员们以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延长坚守阵地的时间,以实际行动支持后方的精简整编。
地方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挖掘潜力,努力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役战士的安置工作。对军队转业干部,各地热情欢迎,积极接待, 认真培训,合理使用,使他们成为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工作分配上, 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打过仗的、立过功的,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的同志, 给予了适当的照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过军民齐动员,上下共努力,到 1987 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
裁军百万,对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意义重大。同时,更有利于改善武器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现代战争情况瞬息万变, 作战空间加大,若军队机构臃肿,行动不便,指挥决策不快,就难以打胜仗。兵贵精不贵多。邓小平指出,减少 100 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裁军百万,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通过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100 万兵员的裁减,以及相应的整编调整, 人民解放军正在有效地、逐步地建设成一支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
裁兵百万,中国军队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精简整编,走精兵之路,这就改变了历史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古老模式。毛泽东早就提倡的人民军队应该是一个“生产队”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根本上得到了发扬光大。人民军队在肩负保卫祖国安全重任的同时,在经济战线上大显身手:他们开放了一批军事设施;为社会提供服务;他们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他们在抢险救灾方面的功绩有口皆碑;他们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使广大干部战士可以在经济建设中大展风采⋯⋯真正做到了“养兵千臼,用兵千日”。这是在邓小平军事思想指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取得的一大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