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瑰宝杨柳青年画

天津历来有着“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在这样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天津人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

杨柳青木版年画为我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产于天津西南杨柳青而得名。在我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据说,杨柳青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乱四起,一个善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他一眼就看到了那成片的枣树林,他一下就想起了他的看家本领——雕刻,枣树是最好的刻版印刷的材料。

于是,逢年过节就刻印门神、灶王、钟馗来卖,以此来维持生活,杨柳青的人们也争相模仿。

至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开始风行。

杨柳青年画的画样有几千种,至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

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杨柳青年画在清中叶先后出现了两大派,即以表现历史故事为主的齐家和以表现小说戏曲为主的戴家;至清末,又出现了集两者之长的霍家。至此,杨柳青年画三大派形成鼎足。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一步步走向衰落。后来,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随着民间艺人对乡土艺术的追求,杨柳青年画发展迅猛,其知名度也日益提高,杨柳青的年画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起来。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

其他题材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

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携壹南村访旧识》、《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

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明显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

一幅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

每一幅画都要画师艺人亲自动手,画每一幅画都是一次独立的创作。

通常人们画画都是坐在凳子上伏在桌子上,单杨柳青年画却是要站立在地上往门板上画,画室里安了一排可以随意开合的门板,人们叫它“画门子”。

印上了轮廓的宣纸贴在上面,作画的人就站在画门子前面一边画一边端详,一边端详一边画,啥时端详的感觉完美了,啥时收笔。一幅画下来,少则三天五天,多则十天半月。

杨柳青人心性细腻有耐力,不怕推敲反复,也不怕推倒重来,敬艺术如敬神圣,一丝不苟虔诚有佳,这也是杨柳青年画活儿绝的原因。

制作杨柳青年画,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

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独自的艺术价值。

柳青年画是一种富于民间独特艺术风格和强烈地方特色的木版彩绘艺术珍品,继承了宋元代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

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旁注】

桃花坞年画 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雕刻 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如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面雕、竹刻、骨刻、刻砚等,是我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

戴廉增画店 戴廉增”的字号,始创于清乾隆初年,为戴氏画业传人的第九代。以后因画业日兴,又分出“美丽”和“廉增利”两号。后来人们常说的“廉增、美丽、廉增利”和“健隆、惠隆、健惠隆”就是指的杨柳青最大的两家画店。前者为戴家三店,后者指齐家三店。

【阅读链接】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玉棠之子霍庆有继承父志,利用近30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

为了杨柳青年画的复兴,他利用业余时间,到民间收集有关资料及老版,老画。还添补创作了杨柳青年画从没有的佛学类等,使杨柳青年画的品种达到六大类上千种。

他把自己练就成唯一的一个能勾、刻、刷、画、裱五大工艺全能的杨柳青年画画家,这在年画史上是少有的。此外,他和全家人把自己的家宅扩建成“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恢复了杨柳青古镇画乡的老字号“玉成号画庄”。霍庆有为继承、发展、弘扬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