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厚重的和林格尔剪纸

和林格尔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历史上是一块绿洲,它南倚长城、北亘阴山、西望黄河、东临岱海、蛮汉山,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族交汇融合的重要地区。

和林格尔是蒙古语,意为20间房子,因清初新设驿站有20户人家而得名。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此和睦相处,繁衍生息,产生了歌谣、剪纸、岩画、壁画等民族民间艺术。

和林格尔剪纸就是由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深为当地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艺术之一。

和林格尔剪纸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和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代生活在这里的北方马背民族,在他们的生活中开启了剪纸艺术的先河。

北魏鲜卑墓出土的金银箔透雕饰品,游牧毡帐上缀缝的装饰花纹,以及蒙古族制作的革囊、弓衣、箭筒、鞍鞯、毡绣,以及他们在服饰上经过精雕细刻的手工饰物,其实都是剪纸艺术的镂空透雕意识的本质反映,只是材料不同而已。

历史上大批内地汉族劳动人民的内迁,使得这里呈现出多民族相互交融,繁荣发展的面貌,出现了“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的动人场景。

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融合,使得他们在审美方式,民俗习惯等方面也水乳交融,随之各民族的民间工艺不断得到交流和学习,和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就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经过数代人不断传承、发展,走向成熟。

和林格尔剪纸艺术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想情感的抒发。他们在剪纸艺术中大量塑造了对自己生活有重要作用且感情深厚的马、牛、羊、骆驼、猪、鸡、鹅、兔;有祈盼风调雨顺的连年有鱼、鹿鹤同春;有象征吉祥的云纹哈木尔;象征团结和长寿的盘长纹;有寓意四季如意,生命轮回的万字图门贺,还有表达男女爱情和自由的金鱼、莲花、扣碗、喜上眉梢、双鸟、蝴蝶等;有对人类生命繁衍赞美的石榴、西瓜、葡萄、蛇、龙凤、鹰抓兔、蛇盘兔等;还有佑护家人平安的狮子、老虎等。

有些内容则是反映了人们自由自在的农耕和放牧场景,如《牧羊图》、《蒙人进城》等,这些剪纸生动真切,泥土气息浓厚。

还有些剪纸的表现则蕴含原始民族图腾、远古神话变异的神秘莫测的含义,如《蛟龙食鱼》、《人骑龙》、《鸡蟾御蛇》等。

另外有些内容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牛郎织女》、《刘海戏蟾》、昭君出塞、《走西口》等。

后来,还出现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并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新剪纸,大都是生活富裕了的人们对美好现实生活的赞美,如《科学种田》、《草丰畜壮》、《草原雄鹰》、《甜梦》等。

他们用最为纯朴、真挚的情感来抒发自己的审美理想,或质朴、或深沉、或粗犷、或浪漫,展示了他们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林格尔剪纸艺人不断积累创作经验,对物象的造型表现上,他们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追求过多的琐碎细节描写,而重物象的大轮廓的“样”。

他们恰到好处地运用锯齿纹、月牙纹、雨点纹,把传统剪纸装饰纹样发挥到非常饱和的状态。有时为了丰富艺术表现效果,但又不失整体,他们把锯齿纹做了变体,不留锯齿纹常有的间隙,冗密而生动,不落俗套,极好地服务于主题。

所有这些“大轮廓”造型或装饰纹样的表现技法都是为了展现被表现物象和作品本质的传神,而并非单纯的为装饰而装饰。

为了表现马的不同质感,他们采用不同的运剪方式,或裁、或剪、或锥、或挤、挫、压,一剪多用,充分拓展了剪纸艺术表现的空间,大大增强了剪纸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欣赏趣味。

和林格乐地区地理面貌造型变化丰富,北半部分为平川,水草丰茂,一望无垠;东南为山区。地形及位置的差异使得和林格尔剪艺术的风格在总体粗犷、深沉厚重的情况下又因地而面貌不同。

东南山区的剪纸风格呈现出装饰性强、粗率、简约,但却意趣盎然,耐人寻味,在表现中较多运用阳刻,线条变化丰富,茁壮健美。

在山区流行一种衬色剪纸,即在已剪好的大幅作品下,分别在不同的结构部位下衬上各色彩纸、金银纸。这种装饰的处理手法,使剪纸更为艳丽多彩,增加了浓重的喜庆气氛,给山区农家单调苦闷的生活带来不少愉悦。

和林格尔北半部分的川区在古代曾是敕勒川的一部分,辽阔的草原气息给这里剪纸艺术的滋生发展注入了后天那份粗犷和奔放之气。

在明清时期,这里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人民交流频繁,并相互通婚,许多蒙古族弃牧从农,并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

因此,这里的民间剪纸艺术带有浓郁的牧歌风情。表现上多以阳刻为主,阴刻相辅,显得有纵有放,厚重而洒脱;在一些装饰性较强的剪纸中,表现风格则要比山区显得更为繁丽细密,工整精致。

和林格尔剪纸丰富的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作为古老的艺术之一,和林格尔剪纸历久弥新,愈发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旁注]

哈木尔 指“哈木尔图案”,蒙古族人用“哈木尔”来称呼他们深深喜爱的图案。哈木尔图案与如意云纹十分接近。简洁的哈木尔图案遍布蒙古族人生活的各个角落,蕴含着蒙古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蛇盘兔 我国民间的一种吉祥象征。清明时节,人们为了纪念忠诚孝义的介子推,就用面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状,“蛇”代表介子推的母亲,“兔子”代表介子推自己。“蛇盘兔”与“必定富”谐音,寄托着人们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

昭君出塞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阅读连接】

张花女是和林格尔北部地区剪纸的代表,她在八九岁时学习剪纸,16岁开始了剪纸生涯。张花女的剪纸大多以阴刻为主,物象造型极其简约、夸张,内部的装饰也极尽简明扼要,月牙纹的表现运用较多。

张花女剪纸很少作详细的纭稿,一般都是用指甲或小铅笔头简要地勾画出所剪物象的大轮廓便开始动剪,一剪一招,往往令人称奇。一次,她刚刚随手剪就一条肥硕曲身的鱼儿,不慎将叠压的其中一条滑落在坑上,旁卧的花猫竞扑上去反复戏玩。

张花女创作的《午后锄苗》剪纸展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场景:夫妇二人午后锄苗,妻子因劳累而坐于田埂之上小憩。正在此时,他们头顶一团乌云翻滚而至,似大雨将至。

在画幅右上角云雾蒸腾之隙,忽然一条蛟龙弓身而出,头回曲向左下方,似在有所搜寻。顺目而望,原来一只偌大的蜘蛛精正在仓皇逃奔。正在锄地的丈夫由于恐惧,身子不由地向后侧倒,一幅木然之状。整幅作品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