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富草原风味马头琴演奏
马头琴是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因琴头雕有纤丽的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绰尔”。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宏阔低沉,极富草原风味。
关于马头琴的来历,苍茫辽阔的草原传唱着一个美丽传说:草原上有一个爱唱歌的牧人苏和,他有匹心爱的白马,白马皮毛缎子般光亮,嘶鸣银铃样悦耳。
一次赛马会上,白马勇夺冠军,可恶的王爷却夺走了苏和心爱的白马。白马思念主人苏和,一日寻得机会脱缰而逃,不幸被追来的王爷射中毒箭。
白马寻到主人苏和后,毒发身亡。苏和悲痛欲绝,日夜守护白马。白马的嘶鸣经常在苏和的耳边回响。苏和以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做面、马尾为琴弦、套马杆做琴弓。
最后又依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草原上第一支马头琴。苏和拉起马头琴,从此,草原上空时时飘荡起浑厚低沉的马头琴声。
马头琴历史悠久,是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的。成吉思汗时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12世纪蒙古族的前身鞑靼人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马头琴用于宫廷乐队。
清朝史籍《清史稿》记载:
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
从这个记载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这个事情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记载:
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
传统的马头琴,多为马头琴手就地取材、自制自用,故用料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通常分为大、小两种,分别适用于室外和室内演奏。
大的马头琴,琴体全长100至120厘米,琴箱长26至30厘米、下宽22至28厘米,适宜室外演奏使用;小的马头琴,琴体全长70厘米左右,琴箱长20厘米、下宽18厘米左右,适宜室内演奏使用。
马头琴琴箱的面、背两面都蒙皮膜,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甘美、浑厚、悠扬、动听。
内蒙古是马头琴主要流传地区,除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不同程度流行。
由于流传地区不同,马头琴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此外,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
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族古代长调的最好乐器,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蒙古族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
到18世纪初,马头琴的外观及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马头琴琴体的革新,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涌现出不少民间说唱演奏家。
马头琴有很多传统演奏方法,“潮尔演奏法”“泛音演奏法”“胡尔演奏法”和“实音演奏法”是马头琴四大传统演奏法。
潮尔演奏法是传统演奏法之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科尔沁、辽宁喀喇沁蒙古镇和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蒙古国西部等蒙古族居住地域,传承于科尔沁部族及其诸旗。
潮尔是这些地区民间演奏家对马头琴的传统称谓。潮尔演奏法于科尔沁部音乐基础上产生,古朴、深沉幽思、悠远超然,如泣如诉。科尔沁潮尔史诗就是用潮尔伴奏,以自拉自唱的形式讲述的蒙古族英雄史诗。
泛音演奏法主要流行于锡林郭勒,后传入巴彦淖尔和当今蒙古国等地域。该地区的人们在古代把马头琴称为乞乞里胡尔。
泛音演奏法也是传统马头琴演奏法之一,它是长期吸纳长调民歌旋律的产物,可以说,泛音演奏法是伴随锡林郭勒草原长调歌曲兴起发展而形成的。这种演奏法影响了长调歌曲的华彩性装饰歌腔,反过来,长调歌曲又影响了这种演奏法的技术技巧的发展。
胡尔演奏法主要在锡林郭勒盟北部诸旗和科尔沁等地区流传。它是一种纯五度定弦的演奏法,非常适合演奏和伴奏古老的短调民歌。这种演奏法,由于定弦与胡琴一样,因而被称作胡尔演奏法,现在使用这种演奏法的人已经很少了。
实音演奏法流行于内蒙古阿拉善以及锡林郭勒等地区,是当代马头琴演奏法的基础。该演奏法使用的乐器,被称为耶克里,可以说是马头琴的古老形态。它是以整木刻雕出来的,琴杆和琴箱连为一体,琴体大小和琴箱样式也不尽相同。
实音演奏法常用纯四度、五度以及大三度等双音,因此也被称为耶克里潮尔,其独奏曲目约有30首。除《美丽的阿尔泰》等赞美故乡美景的乐曲之外,多数乐曲描绘了骏马、奔驼的步态。
马头琴在其传承过程之中,其造型、演奏法、技术技巧和风格等经过无数演奏家和艺人的不断研究、改进,吸取其他民族音乐的精华,以致各方面都趋于完善。其声纯美甘润,低音深沉,中音明亮,泛音清丽,旋律悠扬,富有感情色泽。
婉转悠扬的马头琴声融汇着牧人的喜怒哀乐,融汇着牧人的希冀,从牧人的心底飘出,弥散在整个草原,久久不息,与草原上的一切相融、相汇,愈来愈悠远、弥散。
[旁注]
奚琴 朝鲜族人喜欢使用的一种弓弦乐器,又称胡琴、乡胡。相传是我国宋代东北地区的奚部族创造的,故而得名。奚琴能灵活地演奏各种乐曲,声音抑扬顿挫,连续自如,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
《清史稿》记载清朝历史的《清史》的未定稿。全书536卷,其中本纪25卷,志142卷,表53卷,列传316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296年历史。
《元史》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全书210卷,包括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短调民歌 曲调短小、节奏较快,不同于长调民歌的歌曲。短调民歌,蒙古语称之为“宝古尼道”。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线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歌词多为四句一段,在不同音韵步上反复叠唱。简单易学,老少皆宜。
[阅读链接]
演奏马头琴时,通常采取坐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虎口自然张开,拇指微扶琴杆,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根部顶弦,无名指、小指采用指尖顶弦,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常从外弦下面伸进去顶里弦;在高把位上,由于音位距离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
右手执弓时,以虎口夹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运弓中,弓毛和琴弦要保持直角状态。
拉奏方法也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琴弓的弓毛不夹在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奏,所以它具有独特的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拉奏起来,特别洪阔、低沉而豪放,富有草原风味。
右手弓法有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连跳弓、顿弓、打弓、击弓、碎弓和抖弓等,左手指法有弹音、挑音、颤音、打音、滑音、双音、拨弦、揉弦和泛音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