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民俗祝赞词

祝赞词,也称赞颂词,是我国蒙古族传统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有一定韵调、语言自然流畅、兴致所至一气呵成的自由诗。它分为祝词、赞词,统称为“祝赞词”。

古代蒙古族人崇信多神教,他们把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看作是由上天和一些精灵所制造并支配的。

为了增加财富或减轻劳动强度,或者为了消灾除难,他们向臆想中的天神地祗呼吁,于是产生了祝词、赞词这一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

古老的祝赞词大多是对天地山川、自然万物的赞颂,以及对渔猎畜牧生产的祈求祝福。后来,随着蒙古族古代社会由自然崇拜进入部落征战的英雄时代,在吸收古神话等艺术的基础上,祝赞词由原来祭祀祈祷委婉虔敬的反复咏叹,变为铺陈夸饰的长篇颂赞。《心神祝词》、《绵羊祭酒词》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13世纪初至14世纪中叶,正是蒙古大草原从大动荡、激烈兼并到蒙古族统一体建立,以及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立元王朝的蓬勃发展时期,祝赞词形式也进入向日常礼仪生活、政治生活的转变期。

《蒙古秘史》中记载有不少成吉思汗以祝赞词语言形式宣布旨令,传达训示,表彰赞颂等的记载。由于统一体和国家的建立,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而,反映这一时期游牧生产的牧业五畜祝赞词更贴近了现实生活。

从这个时期开始,具有古老传统的那达慕祝赞词以及婚礼祝赞词也日臻完美、成熟,构成两个庞大的祝赞词体系。

随着蒙古社会历史的发展,祝赞词所涉及的生活面愈来愈广,它的社会作用也愈来愈重要了。祝赞词已逐渐发展为反映新生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同时对同时代的文学也产生了影响。

祝赞词多在庄重肃穆的场合或节日喜庆的仪式上吟唱,所以色彩绚丽、情真词切、感情奔放、语意激扬。它在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上不同于一般民歌。民歌多是四行一节,重叠复沓,而祝赞词则是一气呵成,长短不拘。民歌和诗歌要求押韵,句式整齐。祝赞词则不一定讲究严格的韵律,主要是追求口语的自然旋律,朗朗上口、舒展流畅。

祝词、赞词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些细微差别。祝词是献给神和祖辈的口头颂歌,包括人们对天神、地祗、山神、河伯、火神、狩猎神以及牲畜保护神等的祭祀,或对英雄好汉及优胜者的赞歌,或是长者及老年人对青年一代的祝福。

祝词的起源与民间各类风俗习惯以及生产、生活现象密不可分。蒙古族在节日宴庆场合,总少不了长者或专门的吟唱者,被称为“珲锦”或“和勒莫日其”吟诵祝词,以增加节日气氛。

祝词可根据其内容分为与牧民生产相关的祝词,如“制毡祝词”、“蒙古包祝词”等;与牧民生活习惯相关的祝词,如“祭火祝词”;与人生礼仪相关的祝词,如“婴儿诞生祝词”、“新人祝词”等;与竞技娱乐相关的祝词,如“游艺祝词”、“三项竞技祝词”等。

祝词大致由开头、主体、结尾3个部分组成。吟诵者吟唱时,往往在开头交代吟唱祝词的原因,即吟诵者要说明自己是遵照大家的意愿吟唱祝词的,然后对所要祝福的事物进行真实的描述与赞颂,最后在结尾部分表达对未来的祝福意愿。结尾部分往往是诗的形式。

赞词主要是赞美景物的,它充满了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喜悦和赞赏的感情。如对自己家乡的山川土地,对新建的房屋,对优良的骏马,甚至对相互赠送的礼品,都要进行赞颂。

早期的赞词并不仅仅是劳动人民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的文学形式,而是通过华丽的语句来取悦神灵以期望得到神的保佑与恩赐。随着社会的发展,赞词所赞美的对象更加宽泛,涉及蒙古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内容,赞词大致可分为:习俗赞词、景物赞词、生计赞词三类。每一种赞词都有其特定的吟唱场合,且由专门的吟唱者对赞美对象进行全面的颂扬。

如“赛马颂”,从马匹的形貌起直到整个赛程中的每一细节,以及马的主人所做的赛马前的准备等,都会详尽地描述与赞美。

在所有祝赞词中,婚礼祝词最热烈隆重。它的吟诵伴随着婚礼的每一个步骤,烘托以华丽的辞藻,气氛喜庆、热烈、浓厚。

在城市蒙古族婚礼中保留着吟诵祝赞词的习惯,只是从内容到形式都简单了一些,主要以赞美新郎、新娘的容貌为主,一般特意邀请蒙古语讲得非常流利而标准的人吟诵,也有婚礼主持人吟诵的。

在这些过程中,每一种仪式都有相应的祝赞词,这些祝赞词名目繁多,主要有“洁白礼物阐释”、“琥珀白瓶阐释”、“追及苍狼之骏马阐释”、“劈石快刀之阐释”、“七十二扣金蟒衣阐释”、“初次求名问庚”、“次礼”、“迎亲礼颂”、“火祝”、“弓箭祝词”、“媳妇拜火祝词”、“图拉嘎祝词”、“献礼词”、“哈达祝词”、“纽布其祝词”、“新娘祝词”、“新娘叩头祝词”、“新郎祝词”、“帐子祝词”、“解帐子祝词”、“新房祝词”等。

祝赞词并不神秘,也不遥不可及,它是蒙古族人民对生活、对人生热爱之情的体现,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美好善良的愿望,能够给人以鼓励和希望,促使人积极生活,不断奋进。

[旁注]

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架设简单,一般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于游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语 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我国境内的蒙古语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主要特征有:在语音方面有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在形态学方面以词根或词干为基础,后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和进行词形变化。在结构学方面,句子中的语序都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琥珀 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可入药,做装饰品。

[阅读链接]

狩猎是蒙古族早期主要生产方式之一,所以,较早的祝赞词是有关狩猎生活的,较有名的祝赞词有《召唤猎物仓》、《猎人召福仓》、《祭祀玛纳罕腾格里仪礼》、《甘吉嘎仓》、《昂根仓》等。

其中,《甘吉嘎仓》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书面作品。“甘吉嘎”是蒙古语,意思是马鞍的捎绳,一般马背两边各有4条或8条不等,为系猎物或其他物品所用。

甘吉嘎上系的猎物多少是狩猎是否有收获的一种标志。“仓”在这里意思是“颂”。在这篇作品里,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甘吉嘎上系满猎物的情景,表达了出猎前希望狩猎成功的热切愿望。

如“把那叉角公羊满满地系在正侧,把那竖耳狐狸满满地系在反侧,把那白嘴母盘羊满满地系在正侧,把那弯角公盘羊满满地系在反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