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文化的代表红山文化

红山意为“红色的山峰”,位于内蒙古赤峰东北英金河畔。公元前五六千年,原始氏族部落在这一带生息繁衍2000余年之久。

红山文化主要指在燕山以北、辽宁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氏族部落创造的农业文化。

红山文化带是衔接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汇区域。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多种经济文化类型交错、多种民族成分杂居和多种文化因素荟萃的中心之一。

考古研究已经认定,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红山远古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也从事渔猎活动。他们的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形制较为复杂。

在内蒙古敖汉旗河福营子村,有一处红山文化的氏族部落,两条保存较好的壕沟将部落遗址分别围成紧邻的两个部分。

其中东南部的壕沟周长600余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在壕沟的东南边留有一处供人出入的通道口;西北部的遗址,壕沟只有三边,包围的居住营地面积较。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以细石器工具为主,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

在红山先民生活中,制陶业占有重要地位。制陶技术比早期的兴隆洼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一些富有制陶经验的氏族成员已经专门从事这项劳动,他们可以加工大批相似的陶器。陶器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红陶两大陶系为主,泥质红陶占的比例要大于夹砂灰陶。基本器形是筒形罐。特征是口大底小、腹壁斜直,属于筒形罐的晚期形制,后从筒形罐中又异化出筒形器。

陶器纹饰以压印之字纹为主要风格。之字纹线细而纹带较宽,连线和篦点共用,横压竖排与竖压横排共用,直线与弧线、波浪线共用。之字纹饰又往往与筒形罐结合在一起。

彩陶在泥质红陶中占有相当的数量。红山文化彩陶以黑彩为主,也有红、紫彩,图案以龙鳞纹、勾连花卉纹和棋盘格纹三种最具代表性。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那时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

在原始社会,玉器是原始宗教的祀神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以玉祀神的阶段。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已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

其中大型碧玉龙,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颈上有长毛。

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造型极富动感。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

一般红山人的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多有随葬的玉器,墓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大墓附近的墓葬有的也葬有玉器,但是数量和规格明显较中心大墓低,再低等级的墓葬只有陶器陪葬,个别的墓葬没有陪葬品。

红山文化时期,图腾崇拜更加兴盛起来。猫头鹰是红山先民主要图腾崇拜物。玉猫头鹰在红山文化出土数量最多,最大的达到十几厘米高;姿态各异,有仿真的,也有抽象的,同其他动物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

红山文化时期,人们恐惧黑暗,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或者看清一切;人们经常遭到其他野兽的攻击,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飞起来,以避免受到伤害;人们过着农牧渔猎生活,又希望像雄鹰一样轻易地捕捉到猎物。

而猫头鹰具备这一切优势,所以,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寄希望于猫头鹰能够给予自身与自然界抗争的神奇力量,这样,猫头鹰就成为了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的图腾崇拜物。

红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同时也属于一个复合型文化,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

这些丰富的原始文化遗存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北方草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极为重要的源头,草原广袤的地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旁注]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陕西华山为中心,分布于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青海、湖北、山东等地。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

双孔石刀 形体较小的扁形刀。西周时期,这种形体较小的扁形刀称作“铚”,主要用于收割禾穗,使用时,利用穿孔用绳索将它固定在手掌上。

夹砂灰陶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灰色陶器。根据胎质的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陶,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到夏代以灰陶和夹砂陶占据主要位置。

甲骨文 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我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曾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阅读链接]

红山文化的源头问题,学术界争论了很久,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系统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变体。

第二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继承了河北磁山文化。

第三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很可能是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相互影响之后产生的新文化,含有细石器和仰韶文化两种因素。

第四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是这个地区独具特征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第五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很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转折点。

这五种意见并存,专家学者各持己见,多数学者专家认为后者的认识比较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