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化——古老历史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内蒙古地区。因此,从地域角度来讲,我国草原文化指的就是北方草原文化。包括从大兴安岭东麓到帕米尔高原以东,阿尔泰以南至昆仑山南北的广大区域。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北方广大草原地区是草原文化重要发祥地,分布有许多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如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扎赉诺尔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这些丰富的遗存文化表明我国北方广大草原地区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华夏文明的曙光。

丰富的远古人类文化遗迹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我国北方辽阔的草原上生产和生活。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大窑村南山坡的石器制造场就是他们生产活动的遗址,其年代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已有五六十万年的历史,相当于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时代。

大窑村南山坡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涧流水,适宜于远古人类居住。山上盛产燧石,其燧石质地坚韧,易击打成形,是制造石器最理想的原料。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起,古代人类就陆续到这里开采石料,制成生产、生活用具。在遗址范围内,人工打制石器及石料遍地散布,主要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锤、石球等,其中尤以刮削器、钻具、尖状器等为多。

在刮削器中,龟背形刮削器独具特色,是旧石器石器文化的典型石器。龟背形刮削器背部隆起如龟背,特别厚,背部一般经过初步加工,打掉棱角,与背部相对的一面,均为平面。由于器身特别厚,以致刀刃部夹角增大,可用于剥兽皮、刮兽肉和加工皮革等。

大窑石器制造场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石器制造场,是一处极其丰富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它包括5个原始社会时期,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在同一处地层保存有5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在国内外十分罕见。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人类发源于黄河流域,而北京周口店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北方草原地区在那个时期也已有原始人活动。

萨拉乌苏河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南端。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这里的河水终年浑黄,河的两岸长满了摇曳多姿的红柳,人们称这条河为“红柳河”。

早在35000年前,远古人类“河套人”就生活在这条河畔。他们创造了“萨拉乌苏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原始文化遗址。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主要在大沟湾村和滴哨沟湾村。大沟湾村遗迹是一处灰烬遗址,遗址呈椭圆形,长宽约为一两米,灰烬中部下限,呈一盆底形洼坑。洼坑附近发现了30多块破碎的动物烧骨,这是人类举火烧食野兽的地方。

同时在大沟湾村还采集到一两百件石器,这些石器器形比较小,主要有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等,其中尤以圆头刮削器、小雕刻器和楔形石核较为典型。这些石器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细石器有严格的区别,但遗址中发现了柱状石核,间接证明了有细石器的存在。

“河套人”化石共出土23件,其中包括在滴哨沟湾村发现一段残右顶骨、一段左股骨;在大沟湾村发现一块顶骨化石。

通过对“河套人”化石的研究表明,“河套人”的特征已接近现代人,但仍保留了一些原始性,如头骨骨壁较厚,骨缝简单,颌骨粗壮,股骨臂较厚,髓腔较小,这些原始性表明,“河套人”属于晚期智人。

同“河套人”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哺乳动物化石残片,如犀牛头骨和牙齿化石、原始牛马肋骨化石、象骨象牙化石,以及很多动物腿骨化石残片等。

扎赉诺尔它的东、南、北部是巍然矗立的呼伦贝尔高原,西部是气势磅礴的高尔真山丘陵,南与碧波荡漾的扎赉湖毗连。约11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这一带劳动、生产、繁衍。

在扎赉诺尔的地下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包括远古人类的一个人头骨,被命名为“扎赉诺尔人”,以后又连续发现了第二个人头骨、第三个人头骨,还发现了完整的猛犸象骨架等。

在地下12.9米深的地层中,发现了箭头、圆头刮削器、石叶、石片、石核、野牛、马、鹿、羚羊等化石。

兴隆洼位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这里地处平坦,视野开阔,附近有泉水长流不断,适宜人类居住,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氏族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氏族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石制工具多是打制的,石器种类包括有肩锄、斧、锛、磨盘、磨棒等。其中由石片嵌入骨柄凹槽的刮刀很有特色,是我国北方地区细石器工艺传统的产品。

还有一种石器叫石杵。石杵既可以使农作物去壳脱粒,也可以用于加工采集的植物籽实。加工兽皮用的石刀和渔猎工具比较多。骨器有锥、镖、针等,磨制得都比较精良。

此外,还发现较多的鹿角、狍骨和胡桃楸的果实硬壳,说明氏族住地附近可能有着广袤的森林,狩猎和采集经济在氏族生产生活中仍占据一定的比重。总体来看,这里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黄河流域的诸新石器时代文化大体相当。

出土的文物中还包括大量的陶器和玉器。陶器较厚重,烧制火候较低,陶质疏松,以装饰压印的网格纹和“之”字形纹为特征,且多罐、钵类陶器。

玉器皆为阳起石一透闪石软玉类,色泽多呈淡绿、黄绿、深绿、乳白或浅白色,器体偏小。主要器类有匕形器、弯条形器、管、斧、锛、凿等。

玉玦的出土数量最多,是兴隆洼文化最典型的玉器之一,常成对出在墓主人的耳部周围,应是墓主人生前佩戴的耳饰。一类呈圆环状,另一类呈矮柱状,体侧均有一道窄缺口。

匕形器的出土数量仅次于玉玦,也是兴隆洼文化玉器中的典型器类之一。器体均呈长条状,一面略内凹,另一面外弧,靠近一端中部钻一小孔,多出自墓主人的颈部、胸部或腹部,是墓主人佩戴的项饰或衣服上的缀饰。

弯条形器和玉管数量较少,均为佩戴在墓主人颈部的装饰品。斧、锛、凿等工具类玉器特征鲜明,其形制与石质同类器相仿,形体明显偏小,多数磨制精良,没有使用痕迹。

在建筑方面,兴隆洼先民住房为排列有序的半地穴式的方形或长方形建筑。建筑都是西北至东南走向,每间约50至80平方米,最大的房间达140余平方米。聚落建筑有10多排房屋,每排10座左右,屋内有圆形灶坑,环绕聚落有一条防御用的沟壕,这是我国大陆远古居民最早的防御设施。

赵宝沟位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其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赤峰、哲理和河北北部一带,已有6800余年的历史,已发现的房址和灰坑有140余处。房址平面呈方形或正方形,也有呈梯形,都是半地穴式建筑,成排分布。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

陶器是赵宝沟文化的典型,陶器主要为生活日用的各类容器和炊器,绝大部分都为夹砂陶,也有少量泥质陶。其中夹砂陶又可依器表情况的不同分为夹砂粗面陶和夹砂磨光陶两种。

夹砂粗面陶中最为常见的器物是筒形罐,这是一种形制和纹饰独具一格的典型器物。大者高40厘米以上,小者高12厘米,宽敞的口径一般都略大于通高、平底、圆唇、深深的弧腹。烧制火候不高,器表多为黄褐色。纹饰多施以之字形蚊和几何纹,有的还在“锁印纹”基础上迭施几何纹。

夹砂磨光陶器物的制作一般要较粗面陶精细,陶色大多呈黑褐色,也有黄褐或红褐色的,在这类陶器中,最为惹人注目的应属施有奇特的几何纹图案或动物纹图案的尊形器。

这种尊形器已经挖掘和采集到了10多件。其中,在小山遗址出土一件直领圆唇,腹部扁鼓,下接假圈足,器表打磨光亮平滑,饰有极其精美的飞鹿、猪龙和神鸟等灵物图案。

飞鹿肢体腾空,背上生翼,神态端庄安详;猪龙为猪首蛇身,尖吻上翘,巨牙上指,眼睛细长,周身有鳞,神鸟奋翼冲天,巨头圆眼,顶上生冠,长嘴似钩,这三种灵物都引颈昂首,首尾相接,凌空翻飞。

在南台地遗址采集到了一件腹部饰有两只鹿纹,也是首尾相衔,作凌空腾飞之状,后部好像鱼尾,尾上三角处,有一半图形图案,外围有一圈向心射线,有如一轮金光四射的太阳。在躯干和四肢部位,有精心刻画的细网格纹,两格之间仅距1毫米,完全等距,十分准确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在赵宝沟还出土了一件陶凤杯,从外部特征看,与现在的“鸟”颇为相像,这只陶凤杯上的凤头、冠、翅、尾等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的特征完全接近,且文物完整。该凤长17.6厘米,宽9.6厘米,高8.8厘米,被尊称为“中华第一凤”。

赵宝沟先民使用的石器中以磨制石器为主,同时与打制石器和压剥石器共存。大型石器大多都为磨制而成,其中两侧长边磨成平面的石斧,顶部打出凹缺的宽刃石耜,是这种文化类型的典型石质工具。

在小山遗址中发现一件精致奇特的穿孔斧石器。此器通体磨光,长18.2厘米,最宽处5.5厘米,厚2.4厘米,表面灰色,杂以黑斑。在靠近顶端处,钻一圆孔,为安装木柄的地方。在圆孔和顶端之间的一面,刻有一人面纹,纹痕浅细,圆脸、鼻、嘴都近三角。

这件石器制作得十分精细,刃部平钝,不像是生活实用工具,可能与宗教活动有关。此外,石磨盘和石磨棒也是赵宝沟文化石器较为常见的工具。

赵宝沟文化是北方草原又一支重要的远古文化,其先民主要从事农业定居生活,狩猎经济也占有一定比重,这一点与兴隆洼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时期先民已存在等级高低之分,社会分工已趋明显。宗教方面,已经出现原始宗教信仰和浓重的生殖崇拜。

[旁注]

中国猿人 又称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一种灭绝了的人,发现于我国周口店的更新世山洞堆积物中,有破的头骨和身体的部分骨骼。“北京人”的头骨高度比现代人低,脑容量小于现代人,但比猿类的脑容量大得多。“北京人”已能直立行走,上肢活动自如。其居住年代在距今70多万年。

周口店 北京西南一处人类遗址,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1929年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陶器 以黏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至1000度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我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凤 凤凰的简称。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

[阅读链接]

根据动物化石记录:萨拉乌苏动物群主要有:纳玛古菱齿象,这是一类身体巨大,门齿略有弯曲的古象,与现代象相似,在鄂尔多斯发现的门齿化石长达2.4至3米左右。

披毛犀,体外披长毛的犀牛,这类化石在鄂尔多斯这个时期的地层中发现最多且分布较广。

河套大角鹿,这种鹿个体高大,身躯粗壮,最特殊的是鹿角眉枝扩展,呈扁平扇状,几乎与头骨垂直,主枝为开阔的掌状而高耸于眉枝之上。这在鹿类中是独一无二的。

王氏水牛,它是为了纪念发现者——蒙古族农民王顺而命名的,这种水牛牛角较为独特,横切面呈三角形。

诺氏驼,这种驼比现代驼头骨粗壮,个体高大,它是萨拉乌苏动物群中特有的古动物之一。

鬣狗与老虎,在萨拉乌苏河文化遗址食肉动物化石中,这类化石发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