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于不实际的繁荣中

“美国现在正享受着史无前例的繁荣与和平。不消说,这均得自于全体国民高尚的节操及品格,只要各位继续支持我的政策,目前的繁荣景象将永远是美国国民的。”

当赫伯特·胡佛,这位曾在柯立芝总统任期担任商务部长的人继任第 31 任总统的时候,提出了鼓励消费政策:

“每户两辆汽车,每家餐中不缺鸡肉。”正走向汽走时代的美国,几乎人人酷爱鸡肉。

出生在爱荷华州乡下的一个铁匠家族的胡佛曾经半工半读做送报徒,考人斯但福大学,专业是地质学,毕业后被聘为矿山技师,不久又到伦敦的一家矿业公司工作。这位曾经在澳洲开采金矿,又在中国发现金矿脉,具有丰富的投机、冒险心理的教友派教徒,不太能了解那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生产过剩状况的美国经济原则中的矛盾。周期性袭击美闰经济的大恐慌和不景气已成为美国历史性的必然现象,在这极度繁盛的景气后面接踵而来的是频临崩溃的厄运。

1929 年,开始了世界经济的大恐慌。日本《每日新闻》曾经报导:

“加强生产!有积蓄便投资!胡佛总统的经济方针照顾到各阶层的民众, 使年所得 1000~5000 美元的劳工阶层股票红利所得,竞高占全美总红利的22.7%。企业界要求员工认股,劳工公会设立公会本身的银行,并贷投机资金给会员⋯⋯华尔街的摩根财团购买外国债,连百货公司的推销员或是杂贷店的小徒弟也将薪水运用在股票市场上。”

勤劳的群众把劳动所得和存款义用作投资,这一恶性循环使国民对各国的生产、消费财富的购买力大大降低;再加上美国产品由于自己政府制定的高关税政策和欧洲各国征收一战“战争公债”的严厉政策的影响,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遭到报复性的封锁。然而天真的美国对此丝毫没有觉察。

由于美国令人望而生恨的高关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各个新兴经济国纷纷把产品倾销到第三国的市场。

国际重商业政策使美国陷人生产过剩的困境,胡佛政权的异常投机热潮

(总额达 85 亿美元)的促动使资本结构高度化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的萧条成为意料中的事。这就是一发不可收的经济大恐慌。

对于这种现象,可以解决的办法除了运用强硬的手段改变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外,还可以惜助战争把生产过剩的部分消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