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灵隔阂的钥匙——谈掌握好交往的媒介

小芬和小红俩人同座位,好得了不得。后来,她俩因为一件小事闹到了谁也不理谁的地步。半个学期过去了,她们都有和好的意思,只是有碍于面子,谁也不愿开第一口、说第一句话。有一天,正好遇上数学考试,小芬要擦一道错题,急得翻遍书包,也没有找到橡皮。小红悄悄把橡皮递过去,小芬呢,脸一红,轻轻地说了声“谢谢”。自从这以后,她们又和好如初,上学一起来,放学一道走。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往来,总是借助于某种物品、语言、举止行为和活动等媒介进行的。谁掌握好交往的媒介,谁就能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推倒横在人们面前的墙,而获得友谊。不是吗?小红就是当小芬需要时,借助橡皮这个媒介解开了俩人间的疙瘩,填平了她们之间的鸿沟。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新年之际为了表示对同学、朋友的祝贺,对师长的敬意,送上自制的贺年片,或许,你在病人最需要关心安慰的时候,送上一束鲜花,或小礼物。他们就会高兴不已,无言中你正是在借助某种媒介铺设一条交往、友谊的路,架设起一条友谊的桥梁。当全家人经过一天的忙碌之后,大家围坐在桌旁,你手脚麻利地给他们分发筷子,端上一碗碗香喷喷的米饭,捧上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与他们边吃、边谈,在他们满足食欲的愉快体验中,除了血缘关系之外,还蒙上一层长幼、兄弟姐妹之间温馨的感情色彩,使家庭关系更加丰富、美好和协调。

人们初次交往中,往往借助于这个媒介,说好第一句话,沟通思想、缩短心理距离,打开心灵隔阂。美国著名报刊评论员利布林,有一次去采访一位著名的赛马骑师。这位骑师有不愿接受记者采访的习惯。然而,当利布林见到骑师时,劈头就问:“你的左蹬皮带比右蹬皮带多放长几个眼?”骑师一听,顿对就把他看作是通晓骑术的人,兴致勃勃地从马蹬说到驭马经验, 不知不觉中谈了一个多小时。利布林的成功是因为他抓住了人们感兴趣的物质媒介,打开话匣,敲开人们的心扉。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青少年从他们手中的一本书,身上穿的一件衣服,或感兴趣的一场足球赛,

墙上的一张画,一尊雕塑,一出戏作为话匣,作为交往中的第一句话。这样, 给对方一种“自己人”的感觉,从而在读书、服装、运动、绘画和雕塑上找到共同语言,给人一种亲近感,愿意真诚相见,在不知不觉中向你敞开心扉的大门。

环境媒介电是人们交往,打开心灵的钥匙。倘若课后、饭余坐在绿荫荫的草地上,或在林荫大道上漫步,或站在山岗上望着丰收的田野,或雪后, 踏着皑皑白雪,吸着清新的空气⋯⋯在一种美好的环境中,给人染上一层愉快的色彩,在此时此景中交谈、议论,真可谓情景交融、思想相通,会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气氛。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重要的交往媒介。信是书面语言中的一种, 它能表达当面难于启齿的心里话,而且得体地向对方传递信息,避免唐突。有位班主任老师号召全班同学给自己朝夕相处,近在咫尺的家长写信,说说心里话。家长会那天,每位家长都收到自己孩子的信。信中许多孩子对父母表达了无限的深情厚意,寄托着无限的理解、要求。说出了平时难以启齿的言语,像一道亮光照彻了家长心灵深处,震撼着家长的心,听到自己孩子的心声,有的家长掉下了激动的泪花。信,表达真挚情感的信,使父母与自己孩子间达到情感的交融。信,几句充满心里话的信,像春天的阳光消溶隔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冰雪⋯⋯

信,也是沟通人们交往中的桥梁。如果给出门在外地的父母、亲戚、朋友、同学写一封信,介绍家乡的变迁,寄托亲人的思念,自己的友情都会给外地的人以安慰和鼓舞。

口头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交往的重要媒介。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那些礼貌的语言、温和的话语,亲切的称谓,和谐,自然的声调, 犹如天上的甘露,滋润着心田,给人温暖、信心和力量,表达着对人的关怀、尊重和同情,一下就可以缩短人们心理的距离,解除多年的积怨。相反,“恶语伤人六月寒”,使亲朋远离,同学离去。说假话、大话、空话会给人增添厌恶之感,更会增大人们的心理距离。

语言又是一个人的心灵镜子和窗户,透过这个镜子、窗户,可以看到自己的为人品行、修养、作风和性格。你要想说出真、善、美的语言吗?请加强修养吧。

青少年兴趣和爱好广泛,应该把自己旺盛的精力用到健康、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书画、集邮等活动中去。以活动为媒介,促进感情交流。因此青少年朋友应该利用精力充沛,闲不住的特点,培养广泛的兴趣。

愿青少年朋友,掌握好交往的媒介,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