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别人和让别人理解自己——谈相互理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

基本原则

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密,通过面部表情、言谈举止和行为变化就能判断对方在思考什么。但这只是表面的理解,倘要更深地体会对方的心理,则要求观察者本人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即正直、诚恳和与人和善,这是理解别人和让别人理解的前提。青少年在与别人交往时

应切记这一点。

一、倾听对方——互相理解的前提

理解别人或让人理解自己的前提是相互了解。对青少年来说,发展人际关系,首先要有愿意和对方结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愿望。交往中,要认真听取对方的谈话,真诚地表现出你对他的谈话有极大的兴趣。是否认真听对方的谈话,常常影响人际关系。一个同学向另一个同学请教一道数学题的解法, 没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把解题答案推给人家。人家不免有被打发的感觉。一个人际关系好的同学,总是耐心地倾听提问题同学的话,甚至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同学把话说完,表现出对同学的真正关心,这就是倾听的艺术。

可惜,这一点常被某些青少年忽视。不大懂如何说话,如何听话。有些青少年十分健谈,一进入交往,就扯开话匣子,摆开龙门阵,只要别人开一个话头,他便一直说下去。而当对方说话时,却时常插嘴,要么就干脆不听, 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对方在讲学习方法,他却看手表、看风景、看旁人, 偶尔来一句“你说什么”?这是很不礼貌的。

在交往中,倾听对方的谈话,对他的话题、内容、说话的姿态、表情、语气表现出兴趣,这是起码的礼貌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听对方说话,或不让对方说话,无疑是向对方宣布,你是个无足轻重的人,不论你说什么, 我都不感兴趣,这又怎能谈到理解呢?

倾听对方谈话,也是表达自己的策略。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有针对性的谈话。

二、记住对方——互相关心的原则

一个叫戴尔·卡耐基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最关心的是他自己。比如拿起一张有他在内的中学生团体照。他最先看到的肯定是他自己。一位同学听你说话也是一样,首先也希望你的话语中能找到他,并以关心的程度来决定他对你关心的程度。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注意到这一点。他们的谈话总是以自己为内容,老是我怎样做的,我怎么想的,我过去怎样,我现在,我将来⋯⋯而把对方忘记得一干二净,好像对方只是一部录音机。

对于交往不多的人,记住对方的名字及有关情况,是向对方表示关心的一个好办法。在这方面流传着已故周恩来总理的许多佳话。国营西联农场劳模叶梯 1958 年到北京参加妇女大会,曾见过周总理,过了将近三年。周总理来到农场视察。叶梯迎了上去,她都没有想到周总理一眼就认出了她,高兴地叫着她的名字。

1965 年春,周总理在上海见到了季绵州。季绵州 1946 年~1949 年是总

理的汽车司机。在谈话中总理问他:“你母亲今年 85 岁吧!”季绵州惊异地说:“总理,您的记性真好,我母亲的岁数是初次见面时我对你说的呢?” 总理微笑了。有许多伟大人物受到广泛的爱戴,除了他们的政治才能、思想品格外,在交往中,倾听对方、记住对方也是重要的一面。事隔多年,你还能叫出对方的名字,说出对方的一些小事,使对方备受感动,是增进人际之间理解的重要方法。

三、平等待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每个人的自身情况,包括性格、脾气、兴趣、观念、态度、动机、心事想法,家庭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类:公开的自我和秘密的自我。一般说来,完全公开和完全秘密都是少见的。公开和保密的程度会因事、因时、因性格而异。性格外向的人公开程度大,而性格内向的、城府较深的人公开程度小,

男女也有区别。但公开或秘密程度取决于双方人际关系好坏程度。一般来说, 能和对方共享自己秘密的人,容易被人理解;而一个什么都不愿对人说的, 很难被人理解,更谈不上找到知心朋友。

平等就是尊重。人在人际交往中要想取得互相理解,首先要互相尊重, 包括对别人人格的尊重、对别人能力的尊重,对别人秘密的尊重。比如有的中学生到商店买东西,瞧不起售货员,说道:“嘿!把那双鞋拿来!”这是对别人人格不够尊重。有的青少年在与别人辩论时,常常用表情、手势、语调⋯⋯总之他能调动的一切手段来说:“你错了,怎么连这点都不明白,真是个愚蠢家伙!”试想对方会服气吗?又怎么能说得上理解呢?这是对人能力的不尊重。有的青少年遇事专好刨根问底,打听别人的秘密;有的人甚至恶作剧,在大庭广众中把人的私事抖落出来,这往往伤害对方,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四、互相理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原则

80 年代的老山前线,盛传着一句口号:“理解万岁。”这反映出全军将士的呼声。蔡朝东以“理解万岁”为题在全国十多个城市作了近三百场次的演讲,直接听众上百万。如此强烈的共振力,说明“理解万岁”还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呼声。

互不理解、互不关心,互不信任,互不尊重,都会造成人际隔膜。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对人不理解首先表现为对对方的困惑,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这样说。在更多情况下不理解表现为一种误解。例如:有的人本来是一片好心,你却认为是歹意。有的同学本来是帮助同学、为集体做好事, 你却认为是出风头。不理解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自己的心度他人之意。比如有的人说:“雷锋花那么多时间为别人做事,真傻!要是我,我就不干!”二是用不信任、怀疑的心境去看待事物。如有的人一提起个体户就认为对方只知道攒钱,是个经济动物。因而对个体户捐款办教育,办公共福利(办敬老院、幼儿园)等等,感到不可理解。

理解与关心,信任与尊重既不相同又不可分割。不理解常常产生于不了解,理解又是互相信任、关心的基础。在青少年中,一般更希望向理解自己的人诉说衷肠,倾吐秘密。理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尊重。因此,对青少年来说,相互理解,是处理好同学关系、人际关系最基本、最主要的原则。青少年要实现相互理解,就应做到:

  1. 从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比如“他为什么这样说?”“假如我是他, 我也会这样说吗?”

  2. 对对方的想法、说法、作法表示同情。我们常听到一句很灵验的话: “我一点不怪您,如果我是您,我也会这么想,这么做的。”这句话的核心就是表现出对人的理解。可惜许多人不懂得这一点。

总之,要互相理解,就必须做到真诚、关心、正直、信任。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尊重对方的要求、能力。青少年朋友们,如果你在人际交往中能注意这些方面,你必定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