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人吗?——谈人的多色彩性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表面看来长相各异,各具独特的个性。然而人的内心世界却像个万花筒,色彩斑斓、瞬息万变,时而喜上眉梢,时而双眉紧锁;时而温和开朗,时而乖戾耍性;时而勇往直前,时而畏葸不前;时而果敢泼辣,时而举棋不定;时而热情洋溢,时而郁郁寡欢;时而开明,时而保

守;时而心满意足,时而贪得无厌;时而通情达理,时而固执己见等等。人的内心真是个大千世界,神奇而丰富,千变而万化,令人惊奇,让人莫测。这正是活生生的人的心理特性。正如有人说的,它像春天的原野,遍地盛开着五彩缤纷、姿态各异的花朵。但是,不管人的内心世界多么纷繁,绝不是杂乱无章,不可捉摸的。正像宇宙万物一样,尽管变化无穷,却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做着有序运转。关键是,我们要靠认识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多色彩性及其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接近人,从而沟通人际关系。绝不能机械地、表面地去看一个人,而不去深入地研究人的内心深处丰富多彩的变化, 简单划一地把人看成是:非对即错,非丑即美,非善即恶,非勇敢即懦弱, 非礼貌即轻浮⋯⋯的个体。人绝非物那样简单、机械、呆板,可以任人摆弄。

人作为一个多色彩的复合体,首先表现在他自身的思想、感情、意志、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人经常处在一个动态的矛盾变化之中。比如有些人在科学、事业上很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而在生活、衣着上却显得很笨拙和保守;有些人在平时与人交往中,一分钱也会斤斤计较。可是当遇到人们有急难时,却可倾囊相助;有些人在科学上是当之无愧的数学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表现得心理异常,人家抱抱他的孩子,还要打借条; 博学者在某些问题上也显得很无知,愚蠢者有时却能办出很聪明的事来。正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相对的两极常常和谐而自然地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构成了人复杂而多彩的个性。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就我所知,我的性格最最特别。我观察自己,如同观察别人一样;我这个 5 呎 5 吋的身躯,包含一切可能有的分歧和矛盾。有些人认为我高傲、浪漫、毫无恒心、爱说话、不周到、欠教养、无礼貌、乖戾、好使性子;另一些人却说我节俭、谦虚、勇敢、顽强、刚毅、不修边幅、用功、有恒心,不爱说话、心细、有礼貌、经常快乐,其实都有道理。说我胆小如鼠的人,不见得就比说我勇敢过人的人更没有道理。再如说我博学或无知,能干或愚蠢,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使我大惊小怪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多色彩的结合体。有长处也有短处,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闪光点也有阴暗面,有公心也有私心, 有高尚的追求,也有非分的欲念等等。伟大的人物同样也会出现非分的欲望, 他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他能自觉地扼制这种欲念的发展,使它不至于化作焚毁高尚情操的烈火;平庸的人同样会涌起伟大的情感,他之所以平庸,只是因为这种感情像昙花一样,一现即逝,形不成主导的潮涌,不能冲刷掉内心平庸的污垢。

因此,在交往中,要全面地看人,不要过分地要求人,如果那样,就难以找到知音。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用今天的观点看,就是对同学、朋友既要讲原则,也要讲团结,不能看到别人某些缺点或错误,责人太苛, “要举大德,赦小过”,非原则问题,不要去纠缠不休,否则就会失去群众。

其次,认识到人的多色彩性,还要看到人总是好坏相间,美丑相依的。列夫·托尔斯泰就曾经坦诚地说过:“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这一形象的比喻,从内心到外貌,从思想到行为,揭示了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彩性。

青少年朋友们,请想一想,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内心和外在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都有真和假,善和恶,美和丑两种色调,在下列几方面显露出各种不同的层次和色差:人生观有高远的、火热的,也有短视的、灰冷的;需

要有追求精神的,也有热衷物质的;动机有高尚的、长远的、为公的,也有低级的、短期的、自私的;情操有忧国忧民的、富于同情心的,也有损人利己的、损公肥私的;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称为雷锋式的“傻子”的,也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有外表堂堂而内心丑陋空虚的,也有其貌不扬而内心美好、充实的等等。除少数极端分子外, 大多数人都是两极的和谐体,都是好坏相间,美丑相依的,你看过《巴黎圣母院》吗?里面的黑衣神父和王室待卫长法比就属于极端丑恶的代表人物。黑衣神父,尽管披着“神圣”的宗教外衣,却总是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怀着一种卑鄙的占有私欲,觊觎着美丽的爱丝米拉达。而王室待卫长法比,则依靠他那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的美男子的伪善面孔,诱使爱丝米拉达上钩,达到他玩弄女性的目的。这两个人虽同属低级的小人,但表现不同。一个是外表阴险、内心龌龊,属于表里源一的阴险类型。一个是外表美好、内心龌龊, 属于表里不一的阴险类型。后一种类型往往更能迷惑人,特别是像爱丝米拉达这样天真、纯洁、善良的人。这两个艺术典型,在今天的世界里,不是依然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吗?尽管是极少数,但不可不防。青少年还缺少社会经验,在与人交往中,千万不可被堂堂的仪表或蛊惑人心的言辞所迷惑,从而被引向歧途。例如某些学生就曾被冠以“科学家”、“知名人士”头衔,高喊民主、自由、人权的口号的人迷惑,作出了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事,难道还不值得青年人很好地记取吗?要记住,人是多色彩的,人的外在色彩并不总是和他们的内在色彩相一致的。

当然,我们说人是多色彩的,绝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是两面的、不可信的, 切不可产生这种误解。两面派的人终究是少数的,多数人都是色彩斑斓的和谐体。我们提出多色彩性,更多的是从积极意义上讲的,是让我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划一地看人,而是要看到人的多彩的内涵。再如《巴黎圣母院) 中的敲钟人和爱丝米拉达,作者塑造了一个极丑的和一个极美的典型,但这两个人并不是单色的,而是多彩的,起码是美丑相依的。这两个人物恰恰和前面提到的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敲钟人虽然面貌丑陋无比,而其心灵却至善至美,在敲钟人身上体现了内在美和外在丑的完整和谐的统一,恰恰同法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真理:人不可貌相,为人处世不可趋炎附势,以貌取人、以权取人。要努力去挖掘透视人的内心世界, 看到人的心灵美,才能长相知,永不忘,才能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心心相印,交上真正的知己。再说爱丝米拉达,则是一个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的典型,她又与神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现实生活中,虽然具有这种完美统一人格的人并不多,但她的影子却是可以找到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绝不能要求人人完美无缺,要看到人的主流,看到人的长处。交人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用人要用人之长,发挥人的优势。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在敬心、爱心的桥梁上加以沟通。

总之,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性格各异的。这是因为,人首先是个“社会人”,人的一切内在和外在的表现,都是社会生活的表现,由于人们生活的具体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因而在人们的心理上所留下的痕迹也是形形色色的。在交往中,就应从多角度去研究人、分析人、了解人,去发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多彩性,才能与不同性格的人发生友好的往来,才能吸取不同人的长处,以增长自己的才干。

青少年朋友们,愿你们能和人的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息息相通,真诚往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