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她)是两面派吗?——谈不同社会情境中人的言语和行为

在同学交往中,你对那些言行不一的人,一定是没有好感的。“口惠而实不至”的人,必然招致怨恨。友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言必信,行必果。” 倘若同学朋友之间言而无信,言行不符,也就没有信任与友谊可言了。

究竟怎样认识中学生言行脱节的现象呢?对青少年的心理研究表明: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均高,言行一致的中学生,为数并不很多。而存在言行问题者,可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言行基本一致,只有偶然个别的脱节现象,这类同学约占 20~25%;第二类:有较正确的道德认识,但没有相应的道德行为,这类同学约占 10O%左右;第三类:道德认识较低,也没有表现出较好的道德行为,或者言与行的水平都很低,这类约占 65%左右。

可见中学生产生言行脱节的问题,反映了青少年过渡期的心理特点。比如:有的同学明明知道打仗是不好的,但看了武打功夫片后,忍不住效仿影片中的“好汉”、“豪杰”抢拳动棒地打起来。结果伤了同学,损坏了公物。对于这类行为,不可简单地归结为不良行为。这是由于青少年爱模仿的倾向使他们作出了与平时道德认识不同的不良行为。又比如老师征求同学们对教学的意见。一位同学当面说“很好,没意见”!但在他的朋友面前却发牢骚: “好个啥?上课像念经,快让人睡着了,谁愿意听。”这种两面表现,应作具体分析,从年龄心理发展看,青年正处于心理“闭锁期”,不愿在人面前讲心里话,特别是在两代人之间容易形成隔膜,但在朋友面前却肯讲真心话。这正是青年期固有的矛盾心理。再比如,一些中学生能言善辩,道理讲得呱呱叫,实际行动却做不到。正确的动机和行为实践相脱节。这是因为说比做容易,这就叫“认识超前”,行动滞后。

凡此种种都表明中学生在不同社会情境下所表现出的言语和行为的不统一,这也是他们的品德结构在知、情、意、行上还未完善的表现,因此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扣上“两面派”的帽子。

60 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家戈夫曼提出戏剧性交往理论,对这种言行不一的解释是有独到之处的。

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人(特别在青年期)都想方设法在交往中给别人留下一个理想的印象。个人的行动常常是“装给对方看的”。这种装给对方看的行动可能是善意的和真诚的,也可能是恶意的、虚伪的。比如一个男学生为女学生扛一件行李,本来累得够呛,勉强支持着,却故作轻松。女学生在

劳动中不慎划破了手指,伤势本不重,她却紧张得昏厥过去,引得很多同学关心、慰问。

这种装给别人看的行为是有它的明显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据悉:美国女大学生都喜欢周末有男同学的约会。在听电话时,她就开始表演。经观察证明:这些女生在接男生打来的电话时,说话声总是很高,并尽量多说几句。这里明显的意义是证明有人约会,隐含的意义是证明自我价值高。戈夫曼认为在研究人的行为时,重要的是研究隐含的意义。

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总有两种意义:一是有前台,他的行为是装给人看的; 二是后台,别人所看不到的行为。

比如,某校高一(2)班组织新年晚会。有个同学自告奋勇拿录音机、吉他琴,并捐赠班费,以显示其豪爽大方,这是前台表演,给同学看的。其实该学生家庭相当困难,父亲刚刚刑满释放,这些东西都是勉强从各处挪借的。

有的差生为了引人注意,提高自身地位,穿奇装异服,留怪发型,在课堂上故意发出怪声等等,这也不过是一种自我表演。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言行不一的毛病呢?我们可以针对具体情况来寻求杜绝这一毛病的途径。

一、加强意志力的锻炼

个人有时说的是正确的,也有付诸实践的决心,但一遇到具体情况和诱因的干扰,说与做就容易发生脱节现象。比如有的中学生有上课随便说话的习惯,自己也意识到是个毛病,并向组织和老师作了保证。但过不了几天, 随便说话的毛病又犯了。有的中学生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发誓戒掉,但一换环境,哥们儿聚会一堂,烟卷一递,忍不住又犯了瘾。这些主要是意志力薄弱的问题。少年时代的列宁喜欢下棋,击败过许多名手,但当列宁意识到下棋耗费时间太多,容易影响革命工作时,就坚决把下棋的嗜好改掉了。

当然有的时候言行脱节是对于情况估计不足,对新情境缺乏适应性。这就需要作周密考虑,三思而后行。

二、对人许诺要有理智

青少年在与人交往中也经常有求于人和被人求助的情况,这是人际交往的正常现象。万事不求人,或永不被人求的人,大概在世界上是没有的。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的求人被染上许多不健康的色彩,青少年尤其应加以注意。有的同学知道某位同学的家长是跑供销的,于是托他买紧俏商品。有的在升学就业问题上求人走后门,也有的人为几张电影票、舞票搞交易。如果仅仅为了友情,不好意思加以拒绝,轻易许诺别人,容易造成被动局面。比如某班筹办新年晚会,听说一位学生家长是高校电教室负责人,于是求他借摄像机,为班级新年晚会录像。这位学生经不住大家三激两激,胸脯一拍“包在我身上了”。然而,回家同父亲一讲,根本办不到。同学们对他都议论纷纷,说他是:“口惠而心不实。”这位同学也感到难过。我们说他是犯了空口许诺的毛病。对人许诺要有理智感、责任感,实在办不到的事情要委婉解释,不可轻易许诺。

经常言过其实的人,是不被人信任的。

总之,希望青少年朋友们注意言与行脱节的问题,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大家信得过的人,使自己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