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他的友谊为什么如此微妙?——谈、际关系的平衡和改变

青少年朋友,在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某地区少年优秀跳水运动员李萍、佟丽、王晓芬在省少年跳水比赛中,都先后得过冠军。

最先是李萍,她曾经连续几年获得冠军。但为了保持自己个人的荣誉, 搞“技术保密”,拒绝帮助别人,后来佟丽为了集体的荣誉,经过艰苦训练, 赶上和超过李萍,夺得了冠军。李萍失去冠军后,从个人荣誉出发,嫉妒和讽刺佟丽。在这种情况下,佟丽非但没有疏远李萍,反而以实际行动去感动李萍。有一次训练,李萍为了斗气,跳水摔伤了。佟丽不顾自己个人安危抢救李萍,并在整个治疗期间,耐心地护理她,表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佟丽这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品格,终于感动了李萍。

佟丽夺得冠军后,不搞什么“技术保密”,为了集体的荣誉,她衷心欢迎并热情帮助后入队的新手王晓芬赶上和超过自己。但王晓芬的思想不正确,认为在比赛中妹妹不应超过姐姐,学生不应超过老师,她在比赛中故意造成失误。对于王晓芬这种把个人的友谊放在集体荣誉之上的错误思想,佟丽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终于,在佟丽的帮助下,王晓芬思想和技术提高都很快,在比赛中创造了优异的成绩,夺得了冠军。从此,三个人的友谊更加亲密无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心朋友的思想进步,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针对不同脾气的朋友使用不同的帮助方法。使朋友间做到思想相通,心灵相合。这里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平衡问题。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总喜欢和那些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呆在一起。也就是说,人们都倾向于选择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包括:人们的希望、性格,也包括人们的信仰、思想认识和情感。这就是人际关系的平衡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尽管人们在平日交往中所说所作的每件事不尽一致,但不一致总倾向于向一致性方面转化。人们在不一致时会不断引起冲突、紧张、焦虑,直到获得某种一致为止。

上面列举的三位跳水冠军处在一个系统中,都是地区优秀跳水运动员, 她们三人由于在集体荣誉和个人友谊的认识和情感上存在分歧,而先后导致佟丽和李萍的关系恶化及佟丽和王晓芬关系的疏远。但这种交往的不平衡在她们身上都产生一种不稳定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她们相互调整关系。李萍和王晓芬采取的都是消极的办法。唯有佟丽采取积极的态度。教育、帮助、感化李萍和王晓芬。由于三人都不愿失去友谊,终于在新的认识基础上达到了平衡。

在现实生活中朋友间微妙的关系远不限于此。上面讲到: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和友谊发端于相似性,这是从客观上讲,但从主观上讲,人际间的友谊还有一种相互取长补短的需要。在目标共同,兴趣相似的人群中,个性相异者有时更能结下友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刚柔相济。

19 世纪德国有两位化学家——维勒和李比希。他们的性格截然相反,人谓“如同水火”。维勒温和、柔韧、遇到攻击不动声色;李比希则爽直,激烈、自信、勇敢、风风火火、脾气急躁。但他们由于研究领域相同,对科学

的追求相同,品德上的正直无私相同,因此关系一直很好。他俩密切合作。李比希的热情与维勒的冷静相得益彰,在性格上互补,共同成为有机化学的创始者。

青少年朋友们,如果你们对身边的好朋友作一番考察,物理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似乎在个性气质不同的人际交往中也有反应。两个主观性强,爱固执己见的人很难交成朋友。两个内向,羞怯的人也难成深交。因为虽然彼此相安,却缺乏足够的感情交流。支配性强而乐于助人者喜欢与依赖性强的人交友。缺乏自信心和独立创见者更爱与敢作敢为,有主见的人为伍。热情主动者主动结交文静内向者。脾气暴躁者更愿意与温和的人相交, 所以人际关系的平衡,友谊的常在,不是单一模式的,其中性格、情感、认识的互补就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

我们说到友谊,一般常指思想上的认同,情感上的共鸣,但是不是意味着好友间越亲近越好,以至于不分彼此,没有任何一点隐私可言。这是人际关系平衡的另一个问题。

记得某校初二曾有一位姓何的女学生,她是学生中公认热心肠的人。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办事风风火火,特别喜欢助人为乐。老师要盖个门房,愁于没有人手,她星期天带领同学扛木料,扎土坯,不嫌脏怕累。有位男同学的母亲死了,爷儿俩不会醃酸菜,她扎起围裙下厨房,帮着干。雨天山水把路冲断,她把小同学一个个背过河去。同学间吵嘴翻了脸,她不管有理没理,喜笑怒骂地把他门批评一顿,再说点热心话,总能把闹翻的同学拢在一起。

可是这样一个热心的同学,后来竟遭到不白之冤,在同学中被孤立起来。事情还得从死了母亲的那位男同学说起。这位男生的父亲在煤矿工作。每礼拜只回家一次。她为了帮助这位孤苦伶仃的男同学,隔三插五总要去照看一次。有时帮他做些家务,洗洗补补,有时帮他补习功课,班级和学校为此也经常表扬她,树为学雷锋的好榜样。谁知没多久,这位男生知恩不报,逐渐疏远她。在学校中也风言风语地传出了她的一些闲话,说她作风不检点。结果不仅使两位同学的正常友谊中断了,而且从此改变了这位姓何的女学生的性格,她变得很消沉,往日的风风火火,欢歌笑语再也看不见了。后来听说她竟因此没考上高中,险些精神失常。

这件事的发生和演变固然可以找出其他原因,但在青少年关系的平衡上似乎也提出了引人注意的问题:朋友之间的关怀热情十分必要,但这个“热” 到什么程度为好,朋友之间又如何把握好自己和对方呢?也好像孵小鸡一样,鸡蛋必须有适当的温度才能孵出小鸡,凉了不行,太热也不行。人际间的温度就更不那么容易把握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对朋友甲正合适的温度,对朋友乙来说可能就凉了一点,这就是现实的复杂性。我们必须迫使自己的头脑也复杂起来。就算是“好友”之间的交往,也不能不认真考虑一下亲近度。这绝不等于说同学与同学之间关系应该黯然、互相戒备,人人自危。每当你以为没有坏心,想以“泉涌相报”时,不能不考虑微妙的客观现实, 特别是男女同学的友谊,更应考虑种种复杂因素,适当地处理好亲近距离。

青少年朋友们,友谊的持久平衡包括彼此间的相互尊重,其中包括尊重隐私权。比如个人的生理缺陷、私生活、家庭状况⋯⋯等等。朋友之间要相互体贴,但要掌握尺度,自尊自爱,千万不能超越朋友的规范。这恐怕就是你、我、他友谊的微妙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