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父母总有矛盾——谈“代沟”

进入十三四岁以后的青少年,就开始和父母有分歧了,开始提出各种要求,和父母争辩,甚至驳斥、“批判”父母了。他们觉得父母“保守”、“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再也不如小时候那么听爸爸妈妈的话了,管他们叫“老头子”、“老太婆”。而做父母的面对处处与自己分歧的子女伤心叹气,“你说东他就说西,真是太不听话了。”父母一子女的矛盾普遍存在于各个家庭之中,有的人感到很奇怪,或者认为这是中国近年来才出现的新鲜事。其实,从心理学的研究上看,这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代际差异现象,也叫代沟。

代沟指两代人之间思想、价值观念和心理特点方面的差异。

父母一代人对青年人热衷于霹雳舞、摇滚乐、摩托飞车以及其他一些时髦的东西感到莫明其妙,而年轻人认为他们完全不了解世界潮流。

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小江决定放弃国家分配给他的北京一所艺校的工作, 而去自谋职业了。这种不服从分配的行为使小江的父亲大发雷霆,而小江感到这“合理合法”。

代沟是怎么形成的呢?

首先,父母和子女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处于不同年龄的人生命发展的任务是不同的,所以价值观、兴趣、动机也就不同。如:年轻人活泼好动, 追求冒险,刚走上社会生活的青年人处于“成家立业”的生命阶段更是追求金钱、物质上的条件,社会地位声望。而 40 岁以后的人就追求稳定、平静, 注重个人人生信念,而老人则更注重安全,对物质生活、地位、声誉相对要求很少。

其次,父母和子女的同一生命阶段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当发生分歧的时候,年轻人会向父母提出:“你们不是也从这个年岁走过来的吗?怎么这么不理解我们啊?”而父母也会说:“我也从这个年岁走过来。我怎么当时没这样?”这就是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一样的, 但它赖以表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而这个内容和形式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例如:青年人都想赶潮流,走在时代的前面,作先进。五六十年代,党号召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许多青年奔赴边疆。而 80 年代改革开放,沿海地区搞了经济特区,青年人涌向沿海,去领导“新潮流”。

其三,社会变化,为不同时代人提供的生活机会不同。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人才流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不再重视铁饭碗。而 20 年前人们只有服从国家统一分配,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职业。再如出国留学深造在今天是很普遍的机会,而在以前是极少的。

社会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旧事物不断衰亡,新陈代谢,在每一个特定社会里都是新旧并存的。从社会年龄角度来看,这种特点就体现为新一代和老一代人之间的合作和矛盾,表现为新一代人对老一代人的思想行为的继承和改变。在社会巨变的情况下,新老两代人的差异会更明显,矛盾更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说代沟是必然存在的。我们说它必然存在,客观存在,并不是

说不可调和,不能解决,或越矛盾越好,而是要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处理好。要处理好,首要的是要增进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新老两代人

都要从具体历史环境出发,理解对方的思想和行为,不要简单地否定。尤其是青少年对父母更应从他们生活的历史环境,走过的人生道路来理解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信念,不应随便把父母看成是“老保守”,“假革命”。有一位中学生,他的母亲已年近 50,但还在积极争取入党。他就整天说他的母亲“现在还有谁入党啊!快退休了,入什么党”?作为一名中学生还没有入党的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对自己母亲的要求即使不能理解,也应相信那是她集几十年生活经验而作出的选择,应该尊重她的选择,而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她。

其次,应认识到自己和父母的分歧可能是自己心理上 不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造成的,因此应尊重父母的思想,尤其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要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

青少年心理上还不成熟,又缺乏生活经验,往往凭一时的冲动就形成一种看法、观点,甚至作出一种决策,准备行动。这时有经验的父母是会准确地指出他的不当的。但年轻人往往以“代沟”为名,拒绝考虑,坚持己见, 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干,我越要干。”例如,十三四岁的女孩要单独去和另一个男孩子幽会,母亲坚持反对。母亲的作法是完全正确的, 决非什么“保守”、“不开放”。女孩子应该听从母亲的劝告。青少年与父母发生分歧时,先要弄清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只要是为自己更好的成长着想的,那就该心平气和地认真考虑,想不通可以交换意见。如果父母的要求在大的原则上是对的,即使不通,也要服从。不要一味地认为父母就是想“管” 自己,父母是“不理解”自己的,而从感情上完全对立,无法进行思想的交流。

代沟决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跨越它的桥梁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