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论工资

劳动正象其他一切可以买卖并且可以在数最上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一样, 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让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必需的价格。

劳动者维持自身生活以及供养保持其人数不变的家庭的能力,不取决于他作为工资所能得到的货币量,而取决于用这一笔货币所能购得的食物与必需品量,以及由于习惯而成为必不可缺的享用品量。因此,劳动的自然价格便取决于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食物和必需品涨价,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会上涨,这些东西跌价,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会跌落。①

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的自然价格总有上涨的趋势,原因是规定其自然价格的一种主要商品由于生产困难加大而有涨价的趋势。但由于农业改良和发现有食物可供进口的新市场,可能暂时抵销必需品价格上涨的趋势甚至可以使其自然价格下降,所以同样的原因也可以对劳动的自然价格发生相应的影响。

除开衣产品和劳动以外,一切商品的自然价格在财富和人口发展时都有下降的趋势。因为从一方面说来,它们的实际价值虽然会由于制造它们所用的原料的自然价格上涨而增加,但机器的改良、劳动分工和分配的改进、生产者往科学和技艺两方面熟练程度的提高,却可以抵销这种趋势而有余。

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根据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劳动稀少时就昂贵,丰裕时就便宜。劳动的市场价格不论能和其自然价格有多大的背离,它也还是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符合自然价格的倾向。

当劳动的市场价格超过其自然价格时,劳动者的景况是繁荣而幸福的, 能够得到更多生活必需品和享受品,从而可以供养健康而人丁兴旺的家庭。但当高额工资刺激人口增加,使劳动者的人数增加时,工资又会降到其自然价格上去,有时的确还会由于一种反作用而降到这一价格以下。

当劳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自然价格时,劳动者的景况就最困苦;这时, 由于习惯而成为绝对必需的享受品就会因贫困而被剥夺。只有在贫穷已经使劳动者的人数减少,或劳动的需求已经增加之后,劳动的市场价格才会再提高到自然价格上,劳动者才会得到自然工资率①所将提供的适度享受品。

工资虽然有符合自然率的倾向,但在状况日趋改良的社会里,市场工资率却可能无限期地持续高于自然率。因为当一笔新增加的资本对劳动新需求的推动力刚刚发生作用以后,另一批新增加的资本又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所以如果资本的增加是逐渐而继续不断的,劳动的需求就会连续不断地刺激人口增加。

资本是国家财富中用于生产的部分,包括实现劳动所必需的食物、衣服、工具、原料、机器等等。

资本的数量可以在其价值增长时同时增加。一个国家的食物和衣服,在生产增加量需要比以前更多的劳动的同时,可以增加。在这种情形下就不但是资本的量会增加,而且它的价值也会上涨。

① 关于亚当·斯密的看法(第三版中前面没有提到),参阅第 17 页脚注(2)。*第一版无此脚注。

① 第一版无“通过改良机器”字样。

资本也可能在其价值不增加、甚至实际上在减少的情形下增加。因为一个国家的食物和衣服不仅可以增加,而且追加量可以借助于机器获得,而无需增加、甚至可以实际减少生产它们所需的相应的劳动量。这时资本量可能增加,而其价值则不论是全部合计还是任一部分单计,都不比以前大,而且实际上还可能更小。①劳动的自然价格,总是由食物、衣服及其他必需品的价格决定的,它在第一种情形下会提高,在第二种情形下则会不变或降低。但在这两种情形下,市场工资率都会提高;因为资本增加后,对劳动的需求就会成比例地增加;对做工的人手的需求将和有待完成的工作成比例。

在这两种情形下,劳动的市场价格也都会增涨到自然价格以上;同时又都有符合自然价格的倾向,不过在第一种情形下这种符合过程会极为迅速地实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改善的程度不会很大;因为食物和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会把他新增的工资吸收掉一大部分。因此,小量的劳动供给或微不足道的人口增加,很快会使劳动的市场价格回跌到当时已经上涨的自然价格上去。

在第二种情形下,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会大大改善。他所收入的货币工资会增加,但他自己和他家属所消费的商品却无需支付任何更高的价格,甚至还会付出更低的价格;唯有在人口大大增加之后,劳动的市场价格①才会再降落到它当时已经减低的自然价格上去。

所以社会每有改进,其资本每有增加时,劳动的市场工资就会上升。但上升是否持久却要取决于劳动的自然价格①是否也已上涨,而这一点又要取决于用劳动工资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自然价格是否已经上涨。

劳动的自然价格②不能理解为绝对固定和恒常不变的,即使用食物和必需品价值也是如此。它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中是有变化的,在不同的国家差

① 我希望译者不会认为我是在低估各种农业改良对于地主的意义。这类改良的直接效果是降低地租。但是由于它们对人口增加有很大刺激,同时又使我们能以较少的劳动耕种较贫瘠的土地,所以它们最后对于地主是有很大利益的。然而却必然要经 这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它们对于地主是有害的。*

, 二版无此脚注。这个脚注以及别处的一些类似的段落,是由于答复马尔 萨斯的批评(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2 卷,第 118 页)而加上的。但李嘉图在《论 利润一文中(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4 卷,第 19 页)已经说过地租的下降是暂 时的;并参阅本书第 65—66 页和第 353 页。

① 为了说明这一点,并说明谷物地租与货币地租变动的程度,我们不妨假定十个人的劳动用在一定质量的土地上所获得的小麦是一百八十夸特,其价值是每夸特四镑,共七百二十镑。又假定在同一土地或其他土地上追加十个人的劳动只多生产一百七十夸特,这时小麦的价格就会由四磅上涨到四镑四先令八便士,因为 170 :180=或者说:由于在后一种情形下生产一百七十夸特时,需要个人劳动,而在前一种情形下只需要九点四四人的劳动,所从价格的上涨就会等于 9.44:10,即由四镑上涨到四镑四先令八便士。如果再用十个人,其所获为:160,价格将上涨为 150,价格将上涨为 140,价格将上涨为如果在谷物每夸特四镑时对于出产一百八十夸特的土地不支付地租,那么在只能收获一百七十夸特时就会支付十夸特的价值作为地租。按照每夸特四镑四先令八便士计算,就等于四十二镑七先令六便士。

① 第一、二版无此句,而作:“在承认金银币作为价值尺度由于在不同条件下生产这两种贵金属所需的劳

动量可能有大有小而产生的缺点以后,我们也许可以假定所有这种缺点都已消除,并假定等量劳动随时都能在不支付租金的矿山中取得等量的黄金。因此,黄金可以是一种不变的价值尺度。”(参阅《马尔萨斯著作的注释》,《李嘉图著作及通信集》,第 2 卷,第 83 页。)

② 在写这句话时,“下一章”可能包括现在的《论工资》一章。参阅原编者序言,第 8 节。

别就十分大。① 这一点基本上取决于人民的风俗习惯。一个英国劳动者的工资如果只够购买马铃薯而不能买其他食物,只够住一间土房子,他就会认为自己的工资低于自然率,不足以供养一家人口。但在“人命贱”和需要容易满足的国家中,这种微薄的自然需要就往往被认为已经足够了。现在英国农舍中所享用的许多享用品,在我国历史上较早时期中一定被认为是奢侈品。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工业制造品总会跌价,而农产品则总会涨价,因

而其相对价值最后会形成一种不相称的状况,以致在富裕的国家中一个劳动者只要牺牲极小量的食物就能够充裕地满足其他各种需要。

货币价值的变动必然会影响货币①工资,但我们在这里假定它不发生任何作用,因为我们已经认为货币始终具有相同的价值。除开货币价值的变动以外,工资便似乎是①由于以下两种原因而涨落:

第一、劳动者的供给与需求;

第二、用劳动工资购买的各种商品的价格。

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资本或雇用劳动的手段的积累速度是有大有小的,而且在所有的情形下都必须取决于劳动生产力。当肥沃的土地为量很多时,劳动的生产力一般也最大:在这种时期中,积累往往十分迅速,以致使劳动者的供给增加的速度赶不上资本。

据估计,在有利条件下,人口可以在二十五年内增加一倍;②但在同样有利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全部资本却可能在更短的时期内增加一倍。在这种情形下,工资在整个时期中都有上涨的趋势,因为劳动的需求会比供给增加得更快。

在新拓殖地区中,采用了文化非常先进的国家的技艺和知识以后,资本就可能有一种比人口增加得更快的趋势;如果劳动者的不足不能由人口更多的国家补充,这种趋势就会大大提高劳动的价格。但随着这种国家的人口繁殖、品质较劣的土地投入耕种,资本增加的趋势就会成比例地降低。因为在满足现有人口的需要以后,余下的剩余产品必然会与生产的便利程度成比例,也就是必然会和生产上雇用人数减少的程度成比例。因此,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生产力虽然可能仍大于人口的繁殖力,但这种情形不会长期继续下去。因为土地的数量有限,质量也各不相同,土地上所使用的资本每增加一份,生产率都会下降,而人口繁殖力却是始终继续不变的。

有些国家肥沃土地很多,但由于居民愚昧、懒惰和不开化而遭受着贫困与饥馑的一切灾害,人们说这里的人口对生活资料发生了压力。有些定居已久的国家,则是由于农产品供给率递减而遭受着人口过密的一切灾害。前一种情形所应当用的补救方法和后一种情形所必需的补救方法是大不相同的。在前一种情形下,灾害来自政治不良、财产不安全和各阶层人民缺乏教育。只要刷新政治、改良教育,便可以增进他们的幸福;因为照这样办,资本的增加便必然会超过人口的增加。人口不论怎么增加①都不嫌过多,因为生产力

① 第一、二版作全部产品的一个比例”,并无“用一定资本在某一农场上获得的”字样。关于租金是一个比例的问题,参阅《马尔萨斯著作的注释》,《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2 卷、第 196—198 页。

① 第一、二版中无此段。

① 第 1 篇,第 7 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② 第一版作“就可以”。

① 开头这两段似乎来自托伦斯《论谷物对外贸易》,1815 年版,第 62 页;参阅本书第 80 页脚注。

更大。在后一种情形下,人口的增加比维持人口所必需的基金增加更快。每一努力勤劳,除非伴随着人口繁殖率的减退,否则便适足以助长灾害,因为生产赶不上人口的增殖。①

当人口对生活资料发生压力时,仅有的补救方法不是减少人口,就是更迅速地积累资本。在一切肥沃土地都已投入耕种的富庶国家中,第二种补救方法既非十分实际可行,也非十分有好处。因为这种办法如果一直推行下去, 其结果会使所有的阶级陷于同样的贫困状态中。但在由于有肥沃土地尚未投入耕种因而还存有丰富的生产资料的贫穷国家中,这种方法便是唯一安全而有效的祛除灾害的方法,特别因为其效果将提高所有各阶级人民的生活。

仁爱的人们都不能不希望一切国家的劳动阶极全都喜爱舒适品与享用品,并且要用一切合法手段来鼓励他们努力获得这一切。要防止人口过剩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此。①在劳动阶级需要最简单并满足于最廉价食物的国家中, 人民容易遭受最大的困苦与灾难。他们无以躲避灾难,他们不能再降低生活状况以求安全;因为他们的生活已经很低,无法再降了。生活资料的主要物品有任何缺乏时,他们就无法取得代用品,而粮荒米贵会使他们遭受到几乎一切的饥馑的灾害。

在社会的自然发展中,劳动工资就其受供求关系调节的范围而言,将有下降的倾向。因为劳动者的供给继续按照相同的比率增加,而其需求的增加率则较慢。例如,如果规定工资的资本增加率是每年百分之二,那么,当资本只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率积累时,工资就会下降;如果资本每年只按百分之一或百分之零点五的比率增加,它就会下降得更低,并且会继续下降,直降到资本的积累停滞时为止,那时工资也将随之停滞,而且刚够维持现有的人口。我的意思是说:在上述情形下,如果工资只受劳动者的供求情况调节, 工资就会下降;但不要忘记,工资还要由工资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价格调节。

当人口增加时,这些必需品的价格就会不断上涨,因为其生产所必需的劳动量将增加。因此,如果劳动的货币工资下降,而用劳动工资所购买的各种商品又都上涨,那么劳动者就会受到双重影响,而生活资料不久就会完全被剥夺。所以劳动的货币工资不会下降,而会上涨,但上涨的程度却不足以使劳动者购买商品涨价前那样多的享受品和必需品。如果他以前每年的工资是二十四镑,或者说在谷物价格每夸特四镑时是谷物六夸特;当谷物涨到每夸特五镑时,他的所得也许只是五夸特的价值。但五夸特的售价将是二十五镑,所以他所得的货币工资还是增加了,虽然如此增加后他并不能购得以前在家里消费的那样多的谷物和其他商品。

因此,尽管劳动者报酬实际上已经恶化,然而工资的这种增加还是必然会减少制造业者的利润;因为他的货物售价不会提高,而生产费用却增加了。不过,这一点要到我们研究规定利润的原理时再加以讨论。

因此,可以看出,使地租提高的同一原因(即越来越难用同一比例的劳动量来提供食品的增加量)也会使工资提高。所以,如果货币价值不变,地租和工资在财富和人口增加时都有上涨的趋势。

但地租的上涨和工资的上涨之间却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地租的货币价值上涨时,它在产品中所占份额也会随之增加。不仅是地主的货币地租增加了,

① 第一、二版作“工资的自然价格”。

① 第一版无“而且实际上还可能更小”字样。

而且谷物地租也会增加。他将得到更多的谷物,而每一定量的谷物又会交换到更多的其他一切没有涨价的货物。劳动者就没有这样幸运,他的确将得到更多的货币工资,但谷物工资却减少了。不仅是他能够支配的谷物减少了, 而且一般生活状况都将恶化;因为他将发现,这时要使市场工资率维持在自然工资率以上是更为困难的。在谷物价格上涨百分之十时,工资上涨总是少于百分之十,而地租上涨却总多于百分之十;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将普通下降, 而地主的生活状况却总会提高。

在小麦每夸特四镑时,假定劳动者的工资是每年二十四镑,或等于小麦六夸特的价值;又假定他的工资有一半用在购买小麦上,其余一半(即十二镑) 用在其他东西上面,那么,

4l.

4s. 8d

24l

14s

0d.

5.83

当小麦价格为

4l.

4l.

5l.

10s 16s

2s.

0d.

0d.

10d

时,他的工资为

25l 26l 27l

10s 8s.

8s.

0d.

0d.

0d.

即 5.66

5.50

5.33

夸特的价值。

他所得到的这些工资能使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而不会更优裕,因为在谷物每夸特四镑时,三夸特谷物按每夸特四镑计算将费去 12l

为他种物品费去 12l.

合计 24l.

在小麦每夸特为四镑四先令八便士时,他和家庭消费的三夸特就要费去

................................................... 12l.14s.

其他价格未变动的物品所费为 12l.

合计 24l.14s.

在小麦每夸特四镑十先令时,三夸特小麦所费为 13l.10s.

他种物品所费为 12l.

合计 25l.10s.

当小麦每夸特四镑十六先令时,三夸特小麦所费为 14l.8s

他种物品所费为 12l.

合计 26l.8s.

当小麦每夸特为五镑二先令十便士时,

三夸特小麦所费为 15l.8s.6d.

他种物品所费为 12l.

合计....................................... 27l.8s. 6d.

随着谷物价格的上涨,他所得到的谷物工资就会成比例地减少。但他的货币工资却总会增加。而根据上述假定,他的享受品却恰好和以前一样。但由于其他商品的价格会与其构成原料成比例地上涨,他就必须为其中的某些种增付价款。虽然他消费的茶叶、糖、肥皂、蜡烛和房租等也许没有涨价, 但熏肉、干酪、奶油、亚麻布、鞋、毛呢等等却都要多费钱。所以即使有上述的工资的增加,他的生活状况还是会相对恶化。但人们也许会说,我讨论工资对物价的影响时,是假定黄金或铸币所用的金属是在工资发生变动的国家内生产的;但因为黄金是外国出产的金属,所以我所得出的推论和实际情况不符。然而黄金是国外产品这一点并不能推翻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因为下

面将要证明,不论黄金是国产还是从国外输入,其最终效果总是相同的,其直接效果的确也总是一样。

一般说来,工资上涨是因为财富和资本的增加造成了劳动的新需求,而这种现象又必然伴随有商品生产的增加。要流通这些增加的商品,即使其价格和以前一样,也需要有更多的货币,同时就需要更多的用以铸造货币、而又只能通过进口获得的外国的这种商品。每当一种商品的需要量增加时,它和那些用它来购买的商品比起来,价值就会上涨。如果帽子的需求增加,其价格就会上涨,购买时就必须用更多的黄金。如果黄金的需求增加,黄金就会上涨,帽子的价格就会下跌,因为购买等量的黄金时必须用更多的帽子或其他各种物品。但我们在以上假定的情形下如果说由于工资上涨,商品就会涨价,那就无异说了一句绝对自相矛盾的话。因为我们首先说黄金的相对价值由于需求的原故将提高,然后又说黄金的相对价值由于物价上涨的原故将降低,这两种说法是全然不能相容的。说商品价格上涨就等于说货币的相对价值跌落,因为黄金的相对价值就是由各种商品测定的。因此,如果一切商品都涨价,黄金就不可能从外国流入来购买这些昂贵的商品,而会从国内流出,以便有利地购买较便宜的外国商品。所以,铸造货币的金属不论是国产还是外国产,工资的上涨都不能引起商品价格上涨。货币数量不增加,一切商品就不能同时上涨。我们已经说明,这种增加的货币量不能在国内取得, 同时又不能由国外输入。要从外国购入更多的黄金,国内商品就必须低廉而不能昂贵。黄金的输入和一切用以购买黄金或支付黄金价款的国产商品的涨价是绝列不能相容的。纸币的广泛使用也不会改变这个问题,因为纸币是符合于黄金价值的,或者说是应当符合于黄金价值的。因此,纸币价值也就只受那些影响黄金价值的原因的影响。

以上所说的就是支配工资的法则,也就是支配每一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幸福的法则。工资正象所有其他契约一样,应当由市场上公平而自由的竞争决定,而决不应当用立法机关的干涉加以统制。

济贫法直接产生的明显趋势和这些明确的原理是南辕北辙的。与立法机关的善良意图相反,它不能改善贫民的生活状况,而只能使贫富都趋于恶化; 它不能使贫者变富,而使富者变穷。当现行济贫法继续有效时,维持贫民的基金自然就会愈来愈多,直到把国家的纯收入全部吸尽为止,至少也要到把国家在满足其必不可少的公共支出的需要以后留给我们的那一部分纯收入全部吸尽为止。②

自从经过马尔萨斯先生精辟地加以充分说明以来,济贫法的上述有害趋势已非秘密。,每一个同情贫民的人必然都殷切地希望将其废除。但不幸这些法律由来已久,贫民习惯已因其施行而养成,以致要从我国政治制度中将其废除而不引起问题,就需要极为明敏谨慎地予以处理。所有赞成废除济贫法的人都一致同意:只要应该不让贫民——济贫法就是为了替这些人谋福利而被错误地制订出来的——遭受最严重的灾难,废除济贫法时就应该采取极为渐进的方法。

如果贫民自己不注意、立法机关也不设法限制他们的人数的增加,并减少不审慎的早婚,那么他们的幸福与享受就不可能得到巩固的保障。这一真

② 第一版作“工资的自然价格”。

, 哈彻德,1815 年版。引文应在第 63 页。整个这一问题都由托伦斯上校*作了极为精彩的说明。

理是无可置疑的。济贫法制度所起的作用和这刚好相反。由于将勤勉谨慎的人的工资分一部分给他们,所以就使得节制成为不必要而鼓励了不谨慎的行为。④

灾害的性质指出了补救的方法。只要逐渐缩小济贫法的范围,使贫民深刻认识自立的价值,并教导他们决不可指靠惯常或临时的施舍,而只可依靠自己的努力维持生活,使他们认识谨慎和远虑决非不必要或无益的品德,我们就可以逐步接近更为合理和更为健康的状态。

修改济贫法的任何计划,如果不以废除它为最终目标,都是不值一顾的。如果有人能指出怎样能最为安全而又最少使用强制手段地达到这一目标,他就是最爱贫民和人道主义事业的人。灾害决不可能由于使用任何与现在不同的征集济贫基金的方法而得到减轻。如果增加基金的数额,或根据近来的某些提议版将其作为一种总基金而向全国征收的话,我们所要消除的灾难便非但不会减轻,而且还会加剧。现行的征集与使用基金的方法还起着减轻其有害影响的作用。每一教区都分别征集独立基金维持本教区贫民。因此,和征集一笔总基金来救济全国贫民相较,它便更为人们所关心,并更有助于保持不高的济贫税率。当全部款项都将用来为一个教区本身谋福利时,和几百个其他教区共享这种利益时相较,一个教区对于经济地征收济贫捐款和节约地分配救济金问题,会远远地更为关心。

济贫法之所以还没有把国家全部纯收入吸尽,必须归功于这一原因:这类法律之所以还没有成为难以承当的压力,原因就在于应用时严格认真。如果根据法律,每一个缺少生活维持费的人都保证能获得这种救济,并且其程度足以使生活过得相当舒适,那么理论就会使我们预计到,早晚有一天所有其他税款加起来会都没有济贫税这一项重。济贫法的趋势是使富强变为贫弱,使劳动操作除开提供最低的生活资料以外不做其他任何事情,使一切智力上的差别混淆不清,使人们的精神不断忙于满足肉体的需要,直到最后使一切阶级染上普遍贫困的瘟疫为止。这种趋势比引力定律的作用还要肯定。幸而这种法律是在繁荣状况不断发展的时期中施行的,在这时期中维持劳动的基金经常增加,同时也自然需要人口增加。但是如果我们的发展减缓,万一达到我个人认为为期尚远的停滞时期,那么这种法律的危害性就会变得更加明显而令人惊惧,要废除它也会遭到更多的困难。

④ 在一国中必不可少的住宅和衣服,在另一国中可能并不是必要的。印度劳 动者所得自然工资能够供应的衣物,也许不够使俄国劳动者免于冻死,但印度劳动者 却可以活力充沛地继续工作。甚至在气候相同的各国,生活习惯不同也往往会使劳动 的自然价格发生差异,其程度往往和自然原因所造成的不相上下。”托伦斯先生:《论谷 物对外贸易》,第 68 页。*

版 作“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