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升与孔尚任

  1. 洪升

洪升(1645—1704 年),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是清代杰出的戏剧作家。他出身于明未没落的名门望族家庭,由于清王朝的迫害,加上当时战乱,早年生活多动荡流离。因此他生活经历丰富,目睹了广泛的社会现象。他个性清高孤傲,常常指今摘古,无不心折。由于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能写一手好诗,留有诗集《稗畦集》、《续稗畦集》等。他早年就以诗闻名,作品中流露出了对明王朝的怀念和对清王朝的消极态度。他对仕途也不是完全没抱希望,曾在北京度过了漫长的国子监生的生活。在此他历经十余年,数次修改,终于定稿《长生殿》, 这是在 1688 年(康熙二十七年)。第二年《长生殿》演出,因为正值佟皇后的丧期,得罪了朝廷,被削籍返乡,从此就失去了进入仕途的机会。回乡后,多与中下层文人交往,抑郁寡欢,终日游山玩水,在浙江吴兴夜里醉酒落水而死。他曾师从陆繁弥、沈谦、毛先舒等,也曾向王士祯学诗。因此他精通文学和音律,为他在戏剧创作上奠定了基础。洪升的戏剧作品有九种, 但现今流传下来的只有《长生殿》和《四婵娟》两种。《四婵娟》取材于历史上才女的故事,主要表现了生死不渝的爱情,也赞美了主人公的才华。

《长生殿》是他的代表作,取材历史传说故事。在安史之乱以后,李杨爱情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很快就成为唐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以李杨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长恨歌》、《长恨歌外传》等就是经久不衰的艺术作品。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也是这一题材的作品,主要根据《长恨歌传》、《明皇杂录》、

《安禄山事迹》、《开元天宝遗事》等笔记材料写成。元代以后,有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 岳伯川的《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庚天锡的《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华清池》等作品,可见李杨爱情题材的杂剧非常多,其中白朴《梧桐雨》、明人吴世美的《惊鸿记》为最好。过去的丰富的传说和文学作品,为洪升创作

《长生殿》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无论是创作的故事内容,还是处理故事的思想角度,都为《长生殿》的产生做好准备。

《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剧名作,从美学上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品写了李隆基、杨玉环两人的爱情故事,同时还写了他们的政治悲剧。这一写法基本是承袭了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主题,作者一方面赞扬肯定李杨之间的生死不渝的爱情,但另一方面又把他们的爱情置于较为广泛的社会背景中,谴责了他们的爱情生活给政治带来的灾难。这部作品是由三层悲剧

构成的:一是李隆基的政治悲剧,一是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一是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之间的悲剧。政治悲剧写的是唐明皇在政治上从治国有方到天下大乱的悲剧故事。作品开始时,大唐举国祥和太平,戏中说:“且喜塞外风情万里,民间粟贱三钱。真是个太平致治。”其原因在于唐明皇“任人不二”,“从谏如流”,治国有方。然而唐明皇的王朝最终却几近崩溃,唐明皇自己也丢了皇帝宝座。这一结果表明了唐明皇本身能力和实际结果悖反的冲突。这一冲突是政治悲剧的实际内容。导致这一悲剧的原因有二:一是唐明皇寄情声色,穷奢极欲,因而朝纲废弛;李杨的生活极为奢侈, 曲江游览,华清赐浴,又从四川、南海派人进贡鲜荔枝,这一路进贡荔枝时, 不知累坏了多少马匹,踩坏了多少庄稼,踏死了多少人。从作品中的描写可以看出李杨过的是“逞侈心,穷人欲”的生活,他们的这种生活直接给政治带来严重的恶果,使李隆基松懈了朝政的治理,给自己挖掘了政治坟墓。二是由于杨玉环的得宠,杨家兄妹鸡犬升天,杨国忠为相,杨氏姐妹受封,引起了朝廷内外的不满。尤其是杨国忠专权跋扈,唯我独尊,致使权势斗争愈演愈烈。这一斗争加速了藩将的叛乱,这是安史之乱的根源之一。安史之乱直接摧毁了李隆基的政治舞台。这实际上和第一个原因是息息相关的。在马嵬坡,六军不发,乱军杀死杨国忠事件就是例证。杨玉环被赐死,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朝廷内部对杨家兄妹的穷奢极欲生活的仇恨。作者显然通过政治悲剧,谴责了李杨给政治带来的灾难。这实际上不仅仅是李隆基一个人的灾难,更是社会和人民的灾难。洪升虽然完全否定了李杨的奢侈的生活方式, 但是并没有否定作为他们生活内容一部分的爱情生活。

第二层次的悲剧是爱情悲剧,这是作品着意刻画表现的内容。从作品整体而言可以说是爱情悲剧,政治悲剧是爱情悲剧的悲剧背景。但是如果将爱情悲剧作为作品主要悲剧来看,那么可能会面临一个困难:李杨之间的爱情是否构成悲剧呢?李杨终究在仙界团圆,这样形成了中国古典戏剧传统的结构。这一团圆的传统结构历来被认为是不能构成悲剧的主要根据。如果以团圆结局来看,《长生殿》的确是不能成为悲剧的。歌德曾说:“悲剧的关键在于有冲突而得不到解决,而悲剧人物可以由于任何关系的矛盾而发生冲突,只要这种矛盾有自然基础,而且真正是悲剧性的。”现在李杨的团圆结局无论如何都是表明冲突的解决。团圆只是冲突解决的一种具体形式而已。由此看来,《长生殿》不能作为悲剧存在,但事实上并不如此简单。从情节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杨玉环的死标志着李杨爱情悲剧的诞生,如果认为这一部分是悲剧,可能不会有不同看法。杨玉环的死,使李杨二人永远的分开,这违谬于李杨在《长生殿》里的密誓:“情重恩深, 愿世世生生,构成夫妇,永不相离。”杨玉环的死是由六军所逼,因而不得不自尽而亡,这就更加具有悲剧性。《长生殿》是否可以作为悲剧存在, 问题显然不在这里。第二部分是杨玉环死后的发展。《长生殿》并没有因杨玉环死就结束,而是让他们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发展,以致于最终仙聚天界。

从情节发展来看,冲突已经得到解决。但是中国古典悲剧往往并不因为情节冲突的解决使悲剧的基本冲突,即以意义构成的内在冲突也得到解决。中国古典戏曲悲剧的美学特点,在于情节冲突与内在冲突之间的不一致性。西方悲剧往往是情节冲突与内在冲突一致,当情节冲突不能解决时,内在冲突也不能得到解决。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古典主义悲剧都是如此,很少出现情节冲突与内在冲突之间的不一致性。中国古典悲剧大异于西方悲剧, 往往出现内在冲突与情节冲突的不一致性,情节冲突虽然得到解决,但意义的内在冲突不能解决。这是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传统和特点。《长生殿》亦是如此,作品的前半部写了李杨在现实世界的不可避免的悲剧,但是后半部却写了在超现实世界中的团圆,冲突似乎得到解决。但如果把作品作为整体来看,就会发现另一种冲突,也就是作品前半部与后半部之间构成不可解决的冲突,从而造成悲剧。这不是以情节构成的悲剧,而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冲突,现实与超现实,真实而短暂的幸福与虚幻而永恒的幸福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解决的,由此构成悲剧世界。因为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冲突,其冲突方式建立在前半部情节与后半部情节之间的对比上。在超现实的世界中越是幸福美满,就越加显出现实世界中的不幸,越使现实世界具有悲剧意义;同时超现实世界越是和美,冲突越是完满地得到解决,就越是从现实世界看到这种完满的虚幻性,也越显出现实世界的冲突和缺陷。作者要写的是:“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的永恒的美好爱情,然而这种爱情的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找到的,只能是道士杨通幽所言:“海外曾闻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在现实中渴求理想的爱情,但是这种超越生死的爱情偏不在现实中,这一冲突永远不可解决。《长生殿》前后两个部分作为两个分裂的世界共存于同一作品中,这种分裂本身就是不可解决的悲剧。这种分裂世界的描绘很深刻,同样可以显示出悲剧的焦虑、恐惧、孤独、怜悯等体验, 在这些体验中显现出人的存在分裂本质,其实也正是这种分裂冲突才使焦虑、孤独、恐惧等体验显现出来。

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中,常常出现这种现实与超现实世界的分裂结构,能否把这一类作品都归之为悲剧呢?不能这样一概而论,其实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分裂,而是这种分裂冲突是否可以构成作为内在的意义冲突,并且使内在意义不能得到解决,此外还要看意义的冲突和两个世界的分裂是否具有作为焦虑、恐惧、怜悯、孤独等等体验形式显现出来的可能性。因此以现实与超现实结构的作品还要具体分析才可。

第三层次的悲剧是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长生殿》中存在着主题思想的混乱现象。这一现象并不始于洪升。白居易的《长恨歌》就存在这种思想上的混乱。这一思想混乱是作者肯定爱情和否定李隆基的政治造成的,但这是二律背反的。这一点常常被学者们指责为作品的缺陷,因为作者一方面肯定爱情,另一方面又否定他们的爱情给政治带来的灾难,这样在思想上似乎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否定李隆基的政治悲剧,实际上就意味着也否定他们

的爱情,但是作者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爱情,这似乎不合理,也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混乱。无论是《长生殿》,还是《长恨歌》,虽然存在被读者指责的这个思想缺陷,但是它们都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为无数读者手不释卷,对此又如何理解呢?一个存在着明显缺陷的作品能够成为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令人费解。其实这是没有对悲剧美学很好理解和研究之故。悲剧的基础就在于冲突的不可解决,不可解决性往往表现为二律背反,在具体处理上表现为进退维谷,并且在进退维谷中造成悲剧。《长生殿》作为悲剧存在的可能性的全部根基,在于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之间的不可解决的冲突。这是作品的最深层的根本悲剧,也是作品情节发展的全部基石。这里构成冲突的基础是个人的情感欲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对立,这一冲突从根本上是不可解决的。它只能是在某种程度上的调和。一旦这一冲突超出能够调和的范围时,就会出现悲剧,从主人公本身的欲望来说,李杨追求的是生死不渝的爱情,这是他们的共同梦幻。对爱的极端追求必然与政治发生冲突。如果李隆基不是皇帝,没有政治上的特别责任,就不会产生爱情与政治之间的对立, 但是不幸的是他们的爱情与一国的政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如果李隆基对爱情没有真挚热烈的追求,没有铭心地去爱,只是玩弄女性,那么显然就不会有爱情悲剧,至多是产生政治悲剧而已。果真如此,就不会有《长生殿》了, 因为《长生殿》主要还是爱情悲剧。但问题在于,冲突不仅仅是留于愿望, 关键在于爱情与政治之间冲突的两个方面,各有自己的合理性。对爱情的极真境界的追求不能说是错误的,甚至这是作者刻意描写的重点。在他们的爱情中,充满了人性美和价值的探求与肯定,这是作品的精华所在。而在政治上,要求以国事为重也是正确的。正因为两者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更加具有冲突性,也使悲剧更为深刻感人。冲突集中表现在李隆基身上。当爱情与政治发生直接冲突时,如果他是一个不爱江山、只爱美人的皇帝,就不会存在发生在他身上的冲突,因为他可以舍弃江山,这样悲剧就有可能不会发生。但是他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情人。因此根本谈不上只爱美人,不爱江山。马嵬坡六军要求处死杨贵妃时,他尽管不愿意,但也只能如此。由此爱情与政治之间的冲突似乎解决了。但是李隆基丢掉了皇帝宝座,政治上无可作为了,这时对爱情的追求升为第一位。他悔恨仓皇负了杨贵妃,牺牲了爱情。但是爱情已经尽失,这里冲突不但没有得到解决,相反更加深刻化,也更具有悲剧意义。因为最后他不仅丢了江山,而且丢了爱情,落个一无所有, 或者空有一番真情,向谁诉说。悲剧冲突的不可解决性在李隆基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政治与爱情的冲突在他身上不可调和,是《长生殿》的悲剧基础。

《长生殿》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传统模式,不仅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其模式的传统性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歌场舞榭,流播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