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传

《春香传》是朝鲜最有名的古典名著,是在民间广为流传过程之中的朝鲜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它的出现在朝鲜文学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对后世文学作品发生很大影响,而且为朝鲜人民广泛喜爱。春香形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艺术生命至今不衰。

《春香传》题材的产生与来源,说法不一。《水山广寒楼记》中以为 14 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已经产生。16 世纪前后在民间流传。李参铉的《二宫杂记》说宣祖年间(1568~1668 年),在民间流传春香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流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18 世纪中叶形成说唱脚本,并且时常上演。宋晚在1754 年《观优戏》中提到说唱脚本的《春香传》,申纬在 1826 年写的观剧诗中提到唱剧《春香传》。赵在三在《松南杂识》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春香传》的形成过程。他说:“古乐府无此调,而打扇长咏故所谓打咏,⋯⋯ 以春阳打咏为一调湖南而传。南原府使子李道令眄童妓春阳,后为李道令守节,新使卓宗立杀之。好事者哀之,演其义为打咏,以雪春阳之冤,彰春阳之节云。”这个故事直到 18 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才形成小说形式。《春香传》小说有一个较长的形成过程。在这个形成过程中,不只是艺术形式上的逐步

完善,而且小说素材由一个悲剧故事演变为悲喜剧,改为大团圆结局。这里表现出朝鲜人民的普遍要求,还应当看到从悲剧到大团圆的悲喜剧的变化模式,很具有典型意义,这是朝鲜很多小说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中还含有中国文学的一定影响。这种结构模式在中国文学中屡见不鲜,总是把现实中本为不团圆的故事,在写为小说时则团圆起来,这表明中国文化圈的某些特点。

《春香传》的版本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朝鲜语本,《谚文春香传》、《广寒楼记》、《烈女春香守节歌》(全州土版)、《狱中花》

(李海朝)等;一是汉文本《水山广寒楼记》、《汉文春香传》等。从艺术成就而言,一般认为全州土版《烈女春香守节歌》最佳。

《春香传》的历史背景是朝鲜李朝末年,当时正值封建社会走向崩溃, 经过几次战争,还有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使李氏王朝益加衰落。为了调和社会矛盾,李朝政府虽然推行“英正治世”的复古改革,但是并没有能够解决当时社会矛盾,反而使社会矛盾加剧,也加速了李朝的衰败过程。《春香传》中表现的社会矛盾正是这一时期的反映。

《春香传》分上下两卷。上卷写已经改籍的艺妓月梅之女春香在荡秋千时,与游览广寒楼的南原府李翰林之子李梦龙相遇。二人一见倾心。李向春香求婚。春香同意与他订立秦晋之好。他们瞒过李的父母,结为夫妻。不久李翰林升任新职,移家进京。李梦龙因与春香门第悬殊,不能把她带入京城, 不得不与春香分别。下卷写新任南原府使卞学道传唤艺妓,强迫春香当他的侍妾。春香为李梦龙守节,誓死不从,被严刑拷打,投入死牢。李梦龙在京城考中状元,被任命为全罗御使。他化装成乞丐,暗查民情。进入南原府后, 查办了卞学道的罪行,从死牢里救出春香,并带入京城,共享荣华富贵。

从故事情节看这是一部爱情小说,然而并不局限于男女恩爱,男女欢爱只是反映社会的一个线索而已。在爱情线索发展过程中,首先反映的是封建的等级制度对青年男女恋爱的限制和残害。春香之所以不能与李梦龙自由地恋爱结合,是因为他们之间悬殊的社会地位,一个是两班贵族子弟,一个是艺妓的女儿,他们在当时社会根本不可能结为夫妇。即使是没有正妻,象春香这样的女人只能作为侍妾相随于李梦龙身边。但是《春香传》的大团圆结局中,春香以正妻身份与李梦龙结合,一同进京。这里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反抗不言而喻。这里表现出人们冲破等级制度自由恋爱的思想倾向,代表了普通人们的强烈愿望。尽管在当时社会这种结果根本不可能出现,但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当然现实性是指思想意识的现实性。其次,两班贵族的统治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不仅通过春香的磨难中表现出来,而且从具体中都展示了社会黑暗。李梦龙在卞学道的生辰宴写的那首诗便是社会现实很好的写照: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两班贵族的残酷统治,造成社会根本灾难,从小说中普通人物的言行中也表现出来。春香是作品着力塑造人物。她聪明、自爱、坚强、美丽。主要性格特征是对爱情的坚贞和对贵族残暴势力的反抗。春香首先是一个追求爱情幸福的青年女子形象,她心中的美满爱情显然不是以对方地位高低来判断。在李梦龙之前,已经有很多“权门贵族”、“两班才子”前来求见,但是春香一概不见。她并不以为攀附权门贵族,才是婚姻幸福。她追求的是感情的真诚纯洁。当认为李梦龙的感情真挚时,就投进他的怀抱。然而她对李梦龙的感情也没有丝毫巴结权贵的意识,完全是因为李梦龙本人的品质,爱他的“少年英俊”、“文雅风流”、“聪明绝顶”、“文章满腹”。后来李梦龙装成乞丐暗地察访时来看她,她毫不因为李梦龙的破落而嫌弃,反而要她母亲变卖她的衣服、家具,款待李梦龙,并没有因为李梦龙失去贵族身份而后悔与他结合。这里充分表明了春香的恋爱观念。当地位身份成为他们结合的障碍时,她骂:“尊卑贵贱,委实可恨。”这里表现出一定的平等自由思想,这也是春香恋爱观念的基础。春香不只是一个追求爱情幸福的形象, 还是一个敢于与权贵斗争的妇女。卞学道强迫她做侍妾时,她不畏威逼,不惧拷打,宁死不屈。不仅如此,她还痛骂卞学道的种种恶行,“劫夺有夫之妇的人,为何无罪?”“不知四十八方南原百姓的苦,但知枉法去徇私。” 春香的顽强斗争,不只是她的个性表现,其斗争的力量来自于对爱情的坚贞。对卞学道的反抗自然有着积极的思想意义,但是这里更加突出她对爱情的坚贞。因此她是一个具有反抗性格的追求爱情的女子形象。

李梦龙形象虽然没有春香那么纯真高洁,但他也有很多可贵之处。他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竟然冲破等级观念,敢于和春香这样社会低层女人相爱,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可是他不仅敢于和春香相爱,而且他对春香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不顾社会舆论、家庭反对,与春香结下了百年之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李梦龙的心理压力大于春香的心理压力。他毕竟是贵族公子,他的行为在当时社会来说牵扯到他们全家的名誉,更关系到他自身的发展前途。因此他的爱情意识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也符合社会现状和李梦龙个人的状况。他母亲责备他娶春香败坏门庭,而且如果被朝廷知晓,必定断送前程,一世不能为官。这时他有一些动摇,后来他对春香流露出不能不分别的意思。但是他还是回到了春香的身边,井与春香结下了平等的夫妻关系。

李梦龙和春香结合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并不是完全建立在脱离现实的幻想,或者情节的发展完全脱离人物的基本性格。李梦龙能够与春香结合的最基本思想基础是他具有善良正义的心灵,具体表现在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如果没有这种基本思想基础,李梦龙是不可能和春香结合的。特别是他考中状元,任为朝廷命官时,他装成乞丐,深入普通百姓中, 了解百姓疾苦,也了解到卞学道的丑行。他对春香的爱情没有改变是以这种行为作为基础,如果他的思想发生变化,那么这时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

是他对春香充满了同情怜悯,这种同情怜悯不单单是爱情,其中也包含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显然他除掉卞学道,也不仅仅是为了给春香一人报仇雪恨,也是为南原人民扫除一害。在李梦龙形象的塑造上,清官形象与追求爱情的形象是结合在一起的,使得人物形象丰满厚实。

卞学道是典型的贪官污吏形象。他还未到南原,就问迎接他来的人,南原官妓闻名是否属实。听说有绝色春香,就恨不得马上飞到南原。一到南原的第一件事就是点传艺妓,而不是处理政务,更不是访查百姓生活,而是放纵自己的淫欲。可是由于春香的反抗,他的淫欲不能得到满足时,就变得凶残。在孱弱的春香身上使用重刑进行威逼,一直到处以死刑。他的生日宴极为奢侈荒淫,反映出生活上的穷奢极欲的又一恶行。他对下层百姓极为残暴,对上司却胆战心惊,不知所措。

艺术形式上的独特性,首先从外部来看,小说近于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从情节发展来说的确是沿用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结构形式。但是它突破了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虽然同子佳人小说一样,着重在爱情的表现。但是爱情表现是在丰富的社会背景之中发展完成,例如小说主人公的形象虽然以爱情追求为重点,但是人物自身的社会性并没有因此被弱化,爱情与他们自身的社会性结合在一起。作品中下层小人物群体形象,拓宽了小说反映的社会面,从此摆脱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使小说不再是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其次在艺术上采用通俗文学的一般特点,具体表现在情节发展的戏剧性。春香作为一个艺妓的女儿与贵族子弟相爱,接着又落入死牢,从死牢突然被解救出来。不仅如愿以偿,和李梦龙结为正式夫妻,而且共进京城,享受荣华。李梦龙从京官到乞丐,从乞丐又到京官,这种变化很曲折,也很容易扣住读者的心。在很多地方还善用夸张手法,这也是通俗文学常用手法, 因为夸张容易渲染气氛,从而挑起读者情感。当然有时也存在过分使用夸张手法,以致于失去一定的合理性,但这是一般通俗文学共同的缺点。其三在描写手法上常常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情节发展、心境变化、自然流转都结合起来,使作品贯穿了浓浓的感情色彩。而小说中大量使用诗歌,也是小说增强抒情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春香传》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也存在着中国文学中常有的缺陷。大团圆结局尽管在情感上可以满足一时的要求,但显然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没有能够表现出生活的本质。这当然也是才子佳人小说和一般通俗文学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