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丁
亨利·菲尔丁(1707~1754 年)是 18 世纪启蒙主义时期最杰出的小说家。他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的家庭,父亲是一位陆军军官。早年曾经过着富裕生活,13 岁时进入贵族的伊顿学校,学习了古典文学,这对他后来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728 年入荷兰的莱顿大学,但因经济困难,不久便返回伦敦。去莱顿大学之前,他已经开始了戏剧创作。1734 年,他与美丽的夏洛特·克拉道克(即《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的苏菲亚)热恋,私奔到了伦敦。婚后生活清苦。他妻子继承了很少的遗产,他用其中的一部分,租下一座剧院,经营获得成功,上演了他的剧本。他的剧本《咖啡店的政客》、
《堂吉诃德在英国》等是反映贿选的作品,还有一些作品则抨击了主教、法官等。由于他的作品揭露上层社会,讽刺了当时的首相沃尔波尔,政府的报纸对他发出警告。但菲尔丁仍然不屈服,写了一本小册子反击。后来政府制定了《戏剧检查法》,菲尔丁剧院被关闭。而其他的剧院都不敢上演他的剧本,因此菲尔丁失业。为了生存,他又改学法律,经过三年学习,获得律师职业。这时他编辑出版了杂志《战士》,写了不少政论文。菲尔丁创作小说, 最初是为了讽刺理查生的感伤主义小说《帕米拉》,但是逐渐超出了原来计划,这便是小说《约瑟·安德鲁传》。由此他开始走上了小说创作的道路。他在从事律师职业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晚年身患多种疾病,死于葡萄牙里斯本。
菲尔丁的文学成就极其丰富,有戏剧、小说、散文等。戏剧作品曾有 20 几种上演过,其中大多是喜剧、闹剧之类。主要作品有《咖啡店的政客》、
《悲剧中的悲剧》、《1736 年大事记》等。最后一部作品由于直接讽刺首相, 引出《戏剧检查法》,结束了菲尔丁的戏剧生涯。
菲尔丁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小说的理论与实践。《约瑟·安德鲁传》(1742 年)是一部在小说实践上具有突出贡献的作品。主人公约瑟·安德鲁是帕米拉的兄弟,他拒绝女主人的勾引,因而被迫离开伦敦到乡村找自己的情人芳妮。途中遇到强盗,被剥光衣服押到一个旅店。在旅店里,他遇到了亚当斯牧师。此后两人结伴而行。路上遇到很多滑稽的事情,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最后约瑟突然显露身份。原来他不是帕米拉的兄弟,而是一个很有地位人的儿子,于是他与芳妮结婚。这部小说废除了书信体小说形式,采用以作者口吻直接叙述的方法,这是当时小说技巧上的一大进步。作品的标题模仿《堂·吉诃德》,也塑造了一个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人物亚当斯,被称为英国的堂·吉诃德,《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1743 年)是政治寓言体小说,题材取自现实中的真实事件,主人公是1725 年被绞死的魏尔德。他是个无恶不作的恶棍,是一个流氓团伙的首领。利用手下偷盗钱财,还无耻地开办一间办事处,为人寻找由他手下人偷的东
西。他还向政府告发黑帮里与他有仇的人,迫使其他流氓听从他的指挥。因而他获得了“伟人”的称号。把他称为“伟人”,实际上是讽刺首相沃尔波尔,他们都贪婪成性,凶恶残忍,压迫和剥削小人物,在这些方面首相与匪盗首领没有区别。《阿米莉亚》(1751 年)是菲尔丁的最后一部小说。阿米莉亚与他丈夫穷军官布斯上尉,由于生活的困顿,备受有权势人物的欺压, 最后由于得到一牧场财产,并且布斯改正轻率的缺点,迎来幸福的生活。作品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情节紧凑,较接近于 19 世纪的小说。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1749 年)是菲尔丁的代表作。作品写在奥尔华绥先生的床上发现了一个弃婴,他便是汤姆·琼斯。奥尔华绥以为汤姆是女仆所生的私生子,便和妹妹的儿子布利非一起抚养。汤姆长大之后,心地善良,风流倜傥,得到苏菲亚的爱情。布利非到处中伤汤姆,汤姆被奥尔华绥赶出家门。苏菲亚为了逃避与布利非结婚,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去找汤姆,当听到汤姆又与别的女人暖昧不清,就自己前往伦敦的表姐贝拉斯顿夫人家。汤姆也到达伦敦,被贝拉斯顿夫人所诱惑,与之发生性关系。不过汤姆的心里仍然不能忘情于苏菲亚,她就前来投奔,但中了贝拉斯顿夫人的陷害,落入一个淫魔之手,幸而魏斯顿赶到被救出。汤姆在自卫中杀伤了人, 被捕入狱。在最紧要关头,发现汤姆也是奥尔华绥妹妹的孩子,布利非的诡计被识破。汤姆与苏菲亚结婚告终。
菲尔丁称自己的小说是一种新的体裁形式,即“散文体滑稽史诗”,其特点是描绘了丰富壮阔的社会画面。全书的人物有 40 多个,几乎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有贵族、地主、商人、穷人,也有军官、教师、冒险家、盗贼、守林人等,成为小说主要人物活动的舞台与背景。对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与观念,进行了批判,对反动的宗教、法治的黑暗进行揭露,作家也不以社会的传统道德准则来写人物。汤姆与苏菲亚的爱情,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汤姆是一个为社会不齿的私生子,连身份都搞不清。这样的私生子在当时下层社会之中也是最为卑贱的,法律明文规定私生子不能继承家产,也不能用父亲的姓氏,无权立遗嘱。在宗教方面私生子不能担任圣职。这些规定即使父母补办婚礼也不能改变。可是菲尔丁把这样一个私生子作为主人公,而且描写他身上非常优秀的品德。菲尔丁还让一个美丽温柔的乡绅女儿爱上汤姆;苏菲亚不仅爱汤姆,而且敢于反抗父亲包办的婚姻。在她眼里,金钱与地位,不能成为爱情的基础。这样他们的爱情具有强烈的反抗性。
菲尔丁成功地塑造了一大群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菲尔丁运用了美丑彼此对比显示的原则,他以为:“任何事物的美与卓绝之处,除了它的反面还有什么能把它显示出来?就如白昼与夏日之美,正由于黑夜及冬天之可怖而相得益彰。”①汤姆开朗善良,富于同情心;布利非阴险毒辣,自私自利, 以这种对比方式突出的是人物性格。为使人物的个性真实,他的人物都是有缺点的,除了苏菲亚之外。汤姆虽然爱着苏菲亚,但他还不断地拈花惹草; 他还不管他人是否友善,一味施以善意,甚至由于布利非的阴谋,被赶出家
门时,还对布利非表示友情。奥尔华绥虽然也是一个仁慈宽厚的人,但也没有识别善恶能力,上了布利非的当。
在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时,菲尔丁说:“写动作不但不可超出人力的范围所及,须是合情合理,而且还得是这个特定角色或人物很可能做得出的, 因为一个动作出自这个人也许只不过引起一些惊奇而已,出自另外一个人则变成不可信——甚至不可能。”②菲尔丁把这一点称“性格的协调”。魏斯顿原来反对苏菲亚与汤姆恋爱,一定要把苏菲亚嫁给布利非不可。但后来也是他又迫不急待地要给汤姆与苏菲亚两人办婚事,这里不但没有出现性格的分裂,反而表现了他一惯的性格,原因是汤姆的真正身份已经被提示,他也是奥尔华绥的儿子,也可以继承财产。转变即有性格的根据,又有喜剧的滑稽性。
小说的艺术结构颇为严谨,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小说虽然也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但不像流浪汉小说那样松散,具有 19 世纪小说的结构形式特点。小说分为四条线索进行:一是汤姆的身世;二是汤姆与苏菲亚相爱,经过种种波折,最终美满地结合;三是写汤姆与布利非之间对比展开的生活;四是汤姆的绯闻史。表面看起来分成四线索不够严谨,其实每一条都彼此相关,汤姆的身世不清,是其他线索的基础。由于汤姆的身世不明,才使他与苏菲亚的爱情受到各种阻碍,也使布利非奸险地迫害他;又因为汤姆的不检点行为,也构成汤姆的爱情磨难,同时也成为布利非的把柄。全书把汤姆的身世作为基本的“结”,始终笼罩的阴沉气氛,构成情节发展的悬念,情节的结局转变又以“结”的“解”为基础,他身世的真相大白,也把另外的几条线索都归结到这一条线索上来。小说的结构布局精巧严密,情节发展过程互为因果,环环相生,为很多作家、学者称道赞美。这在18 世纪的小说创作来说,是非常罕见的。菲尔丁之所以在小说结构方面取得成功,是因为他把古典主义戏剧结构的严密性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上,也与他喜剧创作的基础不无关系。
在结构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卷的序章并不是直接叙述小说情节发展,而是写了有关小说创作的理论等问题。这种写法在当时受到很多人指责,但是对小说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叙述者与阅读者的关系,是以非常亲切自然的方式构成,直接引出叙述者。第一卷序章中把作家即叙述者自喻为“饭铺的老板”,从而叙述者与阅读者之间关系建立在彼此要求、兴趣互相迎合的关系。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极为个别的、不可重复的成功”①,但是这种方式在现代派的小说创作之中得到成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