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在诗歌方面,有古典主义、感伤主义。古典主义最重要的诗人是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 年),他的诗纤细优雅,保持了古典主义审美风格。感伤主义诗人有汤姆逊、杨格、格雷等,他们的作品或写个人感受, 或写大自然,也有的描述了农民的苦难。罗伯特·彭斯(1759~1796 年)是苏格兰最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反对专制和民族压迫,讴歌自由平等,赞颂革命。《自由树》、《苏格兰人》等诗作是要求自由的呐喊。威廉·布莱克

(1757~1827 年)是具有民主思想的诗人。他的《天真之歌》写了生活的欢乐、慈爱和平等。另一部诗集《经验之歌》则描绘生活中的不平现象。

戏剧方面有古典主义戏剧和市民喜剧。理查·布林斯莱·谢立丹(1751~ 1816 年),喜剧作家。他的代表作《造谣学校》描绘了 18 世纪上流社会造谣中伤、放荡伪善的现象。

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这时的小说多是现实主义作品,取材现实社会生活,以普通人为主人公,反映资本主义初期的矛盾,对社会问题进行剖析批判。艺术上继承流浪汉小说传统,但结构更为严谨,注意人物心理、性格、环境的描写,采用日常生活语言。丹尼尔·笛福(1660?~ 1731 年)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出身于清教徒的小商人家庭,他本人也是商人,发表过各个方面的政论文,也写了不少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为其代表作。这部小说写了主人公鲁宾逊为求发财,冒险出海。几经浪迹,最后落到一个荒岛。在岛上他自己劳动,征服土人,成为荒岛的

主人。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个人进取精神,同时也赞美了资本主义向外扩张的殖民政策。他的另一部小说《摩尔·弗兰德斯》写了贵夫人的养女弗兰德斯,生活无着,受人欺骗,逐渐堕落成为窃贼,被流放到美洲, 喜结幸福婚姻。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腐蚀。约拿旦·斯威夫特

(1677~1745 年),具有激进的民主思想的作家,出生于爱尔兰。他写过很多政论文和讽刺诗,攻击英国的殖民统治,指出爱尔兰人也有与英国人一样的权力。他的讽刺小说《格列弗游记》,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君主政体、殖民政策以及社会种种现象,进行讽刺批判,甚至是指名道姓的挖苦。小说运用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格列弗的流浪为线索,情节生动滑稽,讽刺手法丰富多变,语言准确朴实。

撒缪尔·理查生(1689~1761 年),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他靠自学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第一部小说《帕米拉》(1740~1741 年)采用书信体,写了乡绅家的女仆帕米拉以自己的行动,使主人放弃对她非礼的企图,娶她为妻。代表作《克莱丽莎·哈娄》也是书信体小说,克莱丽莎为了逃婚出奔在外,结果被贵族青年欺骗,因受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最终死去。理查生的小说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伊恩·P·瓦特说:“以一条行动线为其小说的基础,从而避免了插曲式情节。”由此摆脱了流浪汉小说式的结构。托比亚斯·斯摩莱特(1721~1771 年),他的创作成就主要是小说。《蓝登传》是具有一定自传成份的小说。小说也采用流浪汉小说结构形式,以蓝登为求生存、努力挣扎经历为线索,批判了英国政府、海军的弊端,也反映了对爱尔兰的歧视。菲尔丁是欧洲 18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 其特点是以人道主义思想描写这一时期。

感伤主义文学是 18 世纪后期的欧洲文学流派,产生于英国。其特点是以感情描写为主,通过人物的情感和不幸,引起怜悯同情,达到共鸣的艺术效果。在感情表现中透露出人道主义的思想,同情人民的贫困,不满社会的不平现象。书信体小说、游记、哀歌是感伤主义文学常用的体裁。劳伦斯·斯泰恩(1713~1768 年)是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感伤旅行》(1768 年)细腻地描写了经过法国前往意大利时的感受。作品要求解放情感和感情至上,但缺少社会内容。感伤主义得名于这部作品。奥立佛·哥尔斯密(1730~ 1774 年)是感伤主义文学的另一位代表性作家。他的《威克菲牧师传》写了牧师一家的苦难经历,揭露了地主的残忍,讽刺了中下层人们的虚荣。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给牧师一家安排了美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