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辛

让·拉辛(1639~1699 年)是古典主义悲剧作家。他出生于一个小官吏的家里。他家的贵族身份是“长袍贵族”,在世袭贵族看来不是真正贵族。拉辛自幼失去双亲,与祖母相依为命。他到冉森派的学校里读书,这对他后

来宗教思想产生较深影响,使他具有宗教思想,热衷于神秘教义,个性略显优郁。拉辛很早就熟悉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甚至能够把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诗全部背下来。作家根据古希腊描写爱情的作品《泰亚翟纳和卡丽克蕾》创作了一个剧本,曾给莫里哀看过,但这不是成功的剧本。由此他加入了莫里哀的剧团。作家的第一部悲剧《戴芭依特》于 1664 年上演。次年又写了悲剧《亚历山大大帝》,这时作家已经离开了莫里哀剧团,把剧本交给小波旁剧场演出,在巴黎引起注意。1667 年,拉辛的《昂朵马格》演出,给法国的剧坛带来新气象。这部作品中出现了与高乃依悲剧人物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人物,不是完美高大的悲剧主人公,而是具有缺点过失的主人公。接着拉辛又创作了他唯一的一部喜剧《争讼者》,但反应平淡,只有莫里哀给予了高度评价。1679 年,高乃依与拉辛竞赛,以同一个题材创作了两部悲部。高乃依写《阿格西拉》,拉辛写《倍蕾尼斯》。此后拉辛又写了反映当代人生活的悲剧《巴耶塞》。作家由于杰出的戏剧成就,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694 年,他任国王的私人秘书,但晚年与国王渐渐疏远,死前国王禁止他入宫。

拉辛一生创作了 11 部悲剧、一部喜剧。他的悲剧具有他自己的美学特征:其一,虽然他和高乃依一样,都是写理性与感情之间的冲突,但是拉辛更注意悲剧人物自身上的两者的冲突,并且这一冲突使悲剧人物在自己的过失之中走向死亡或毁灭。因此他的悲剧常常写悲剧人物的弱点。他认为,“应当写出他(希波吕托斯)的弱点,让他也有一点对不起父亲的地方,同时又无损于他灵魂的高尚”。其次,正如拉布吕耶尔所说,高乃依写人们值得歌颂和应当学习的东西,而拉辛则写现实的东西,因此他的作品着重现实的真实性。他说:“为了解决戏剧冲突,乞求于一位女神,或利用一个替身的变形,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逼真’效果呢?这在欧里庇得斯时代倒还可能有人相信,而在今天,还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可置信的吗?”拉辛的创作美学原则是要逼真,而不是应该有的样子。其三,他的悲剧作品以细腻的手法描写了人物的心理冲突和发展过程,在心理描写中展示理性与感情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在描写妇女形象时,心理活动的表现更为突出。

拉辛的前期悲剧中,《布里塔尼居斯》是比较出色的作品。作品写了异父异母兄弟残杀的故事。国王听信谗言,导致悲剧。《费得尔》(1667 年) 是拉辛具有代表性的悲剧,雅典王后爱上了国王前妻的儿子希波吕托斯,后来发现希波吕托斯爱上别人,就疯狂地要谋害他。在塑造费得尔形象时,拉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把她的情感活动变化写得颇有层次,同时依照拉辛的理论把她写成一个犯错误的人物。《爱斯苔尔》(1689 年)与《阿达莉》

(1691 年)是作家的后期作品。前者写波斯王后爱斯苔尔身为犹太人,利用与国王的爱情,拯救犹太人的故事,表现了宗教宽容的思想。后者以反对暴政为主题,塑造暴君阿达莉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昂朵马格》是拉辛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品

取材于欧里庇得斯的两部悲剧《昂朵马格》与《特洛亚妇女》。爱比尔国王卑吕斯得到特洛亚王子厄克多的遗孀昂朵马格之后,疯狂地爱上了她。为此卑吕斯废除了与爱妙娜的婚约,并且掩藏了昂朵马格的儿子。昂朵马格为了救儿子只得假意应允与卑吕斯结婚。爱妙娜又气又恨,指使奥赖特杀死卑吕斯。卑吕斯死后,爱妙娜也自杀而死,奥赖特则因心爱的人死去而疯狂。

古典主义基本特点是崇尚理性,歌颂意志的力量,克制个人情欲,由此出发强调国家集体的利益,宣扬个人对国家的义务,认为这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拉辛以理性与情感的冲突,描写了两类人物。一是丧失理性的悲剧人物,这些人物并不是反面形象,只是由于丧失理性,犯了错误。理性与感情分裂,冲突不能得到解决,把他们推入走向死亡或疯狂的悲剧结局。拉辛以这类人物的悲剧告诫人们丧失理性的可怕后果。

卑吕斯是希腊联军著名战将阿喀琉斯的儿子,他自己在战场上也建立伟大的功绩。战争胜利之后,他丧失理性,疯狂地爱上了敌人的寡妇。为这份没有理性的爱情,完全放弃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根本就忘记了作为国王的责任。为博得昂朵马格的爱情,拒绝交出昂朵马格的儿子,甚至愿意做仇敌的儿子的父亲。只要能够得到昂朵马格的欢心,就不惜与希腊为敌。和卑吕斯一样的是希腊使节奥赖特,他是希腊联军司令阿伽门农的儿子。他带着希腊的重要使命来到爱比尔,劝说卑吕斯交出昂朵马格的儿子,以绝后患。为了得到爱妙娜的爱情,他也是把自己身负的国家与民族的使命抛在一边,满心希望卑吕斯不要交出昂朵马格儿子。他又受爱妙娜的唆使,杀死了卑吕斯,可是并没有得到爱妙娜的爱情。情欲失去了理性的导航,最终使他陷入疯狂。

“我把照耀我的理性压在心里,

我抱憾地杀死了一个我崇敬的国王; 一天的功夫,我侵犯了人君的威权, 使臣的威权,人类的威权,

甚至我刚才围攻的祭坛的威权:

我变成弑君者,暗杀犯,渎神者。”

爱妙娜是另一个丧失理性的悲剧人物。她是希腊美人海伦的女儿,美丽高傲,热烈果决。她失去理性的方式与前两个人物不同,在她身上没有太多的政治义务。她杀掉卑吕斯是出于恨,也是出于爱。但是丧失理性的爱根本不考虑对方是否爱自己,自己又是否有爱的权力。尽管她和卑吕斯有婚约, 但是卑吕斯则是从政治联盟理解他们的关系,根本没有建立爱情关系。情欲使她杀死了卑吕斯,同样也是情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报复行为更是没有考虑国家的利益。

另一种人物则保持着理性与感情的完美统一。昂朵马格是作者赞美的人物,她忠于自己的感情,更没有忘记亡国恨。她把复仇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为此她全力保护幼小的儿子。她不畏惧卑吕斯的威胁利诱,最后出于无奈答

应与卑吕斯结婚。然而这又是保全责任与“爱情的纯洁妙计”,即在卑吕斯答应抚育自己儿子之后,自杀身亡。但是未及按妙计行动,卑吕斯死于非命。正因为她始终保持理性与感情的和谐,所以在血腥的残杀中取得了胜利。

卓越的心理描写是表现戏剧冲突的一大特色,在悲剧情节的创作之中追求一种简单完整的艺术原则。但在心理世界的展现之中,却是丰富深厚。悲剧所表现的内容主要不是依赖于情节,而是在细致的心理世界的描写中既刻画了人物性格,又显现了思想内容。心理世界的展现是由一个完整的体验之流构成的,恐惧、焦虑、怜悯、孤独、崇高、死亡、毁灭等等体验,此起彼伏,互为融合,形成共同的心理河流,渐次流出内心世界的图画。例如焦虑是此剧的最基本体验形式,然而焦虑绝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已。在焦虑中显现的是戏剧发展情境的一切内容,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显现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性与感情冲突体验的显现形式之一便是焦虑。第五幕第一场都是由爱妙娜的内心独白构成,这一段独白基本以焦虑为主。“我这是在哪里?我做什么事?什么样的愤怒在激动着我?什么样的忧愁在摧残着我?”一开始便是表现焦虑不安的情绪。焦虑的体验中显现出具体的情境冲突,她要搞清楚的是自己究竟是要杀死卑吕斯,还是不杀死;自己是在“爱或是恨”。杀与不杀,爱与愤恨,两者的剧烈冲突直接以焦虑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没有焦虑体验,虽然从字面上可以理解冲突,但并不能真正感到冲突是什么,也不能感受到冲突的具体内容和冲突的意义。杀与不杀的冲突深处是理性与情欲失去协调构成的冲突。因此正是在这种焦虑体验中显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显现出悲剧冲突的内容。

拉辛严格地以古典主义的形式特点创作,作品的情节自始至终在爱比尔王宫进行,剧情发展的时间没有超过 24 小时,事件只写了四个人物之间的爱情纠葛。三一律的艺术形式,拉辛运用娴熟,根本没有成为创作的障碍。因而作品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之美,风格极为洗练简洁,庄重典雅。另外古典主义认为,作家创作,重要的是处理现成的情节,对古代悲剧作品的情节重新处理,表现作家当时的社会生活。

从思想到艺术形式,这是古典主义的典范作品,也是不朽的艺术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