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攸

阮攸是越南古典文学时期,字喃文学创作的高峰,尤其是《金云翘传》的出现,标志着越南古代文学所达到的水平。

阮攸(1765~1820 年),字素如,号清轩,别号鸿山猎户、南海钓徒。河静省宜春县仙田村人,出生黎朝簪樱世家。他的家庭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显赫的地位,而且在文坛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父兄叔侄,都曾创作出文学作品,号称“鸿山文派”。家庭的文学教养,对他的创作显然有积极的影响。他在 20 岁时曾中乡试三场,即中秀才。

阮攸自幼立志要走仕途,报效于封建王朝。然而那时发生西山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军队直逼黎氏巢穴,黎氏王朝摇摇欲坠。阮攸自然是站在封建王朝一边,积极参与军事行动,试图把农民起义镇压下去。但是黎氏王朝已经无药可救,终究未能避免灭亡的命运,这样他立志为仕的理想也成了泡影。尽管如此,当黎昭皇统领一些近臣逃走时,他还想跟随左右,但未能成行。他返回妻子故里之后,又三次与妻兄策划,准备推翻西山朝,但都没有能够成功。由此他被迫流亡。十余年中,颠沛流离,饱经风霜。政治上无可作为,就隐居山林之间,赋诗作文,以寄愁绪。就是在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发生了一定变化,生活的流离和贫困,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目睹他们的苦难,意识到战乱和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1802 年,阮福映在法国势力的支持下,打败了西山农民起义军,建立了阮氏王朝,称帝越南。阮朝征召阮攸,他推脱不掉,就任芙蓉县知县,后累迁常信知府、光平营该薄。他对仕宦生活已经厌倦,不愿卷入权势的互相倾轧,尽可能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但这种生活也不能实现其理想,因此心情沉重孤闷。他多次托病辞官,返回故里,但被召回。1813 年,他任勤政殿学士,奉命出使清朝。一路上经过很多城市,看到了中国百姓的饥寒生活,意识到无论是越南还是中国,贫病交加是广大下层人民无法逃避的现实。回国后,升任礼部右参知。1820 年,他再一次奉召出使清朝,但还未及动身,便因病与世长辞。

阮攸的文学创作分为两类:一类是汉文创作的作品,如《清轩诗集》、

《南中杂吟》、《北行杂录》等;另一类是字喃作品,如《招魂文》(《十

类众生祭文》)、《帽坊青年托辞》、《活祭布坊少女文》等,《金云翘传》是他的字喃作品的代表作。

《金云翘传》是一部叙事长诗,全诗共 3254 行,分为 12 卷。书名是在三个人物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构成的,即取金重、王翠云、王翠翘三个名字中的金、云、翘三个字。《金云翘传》也称《断肠新声》。长诗主要写的是中国明朝嘉靖年间,以王翠翘的人生遭遇为主线展开的爱情故事。出身员外府第的翠翘,才貌出众,知书达礼,贤慧温柔。在翠翘姐弟三人出游时,遇到了弟弟的同窗金重,二人一见倾心,互相爱慕,私订终身。不幸的是金重的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回家奔丧,两人依依惜别。此时,翠翘的父亲兄弟在奸商和官吏的谋害下,含冤入狱,亲人离散。翠翘为了家人,不惜卖身救赎, 却被欺骗,沦为娼妓。她努力冲出不幸的牢笼,冒险嫁人为妾,可对方是一个纨绔子弟,她受尽种种折磨,始终无法脱离苦海。后来所幸遇到农民起义英雄徐海,把她救了出来,二人结为伉俪。徐海为她报了仇雪了恨,惩办了贪官污吏、奸夫毒妇。此时翠翘出于“夫贵妻荣”的思想,力劝徐海归顺朝廷。结果二人受骗上当,徐海战死疆场,翠翘被大臣侮辱。翠翘绝望之余投江自尽,为人所救。这时金重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找到翠翘。二人重续前情,共享富贵。

《金云翘传》原为清初青心才人编的章回体小说。最早见于明代茅坤写的《纪剿徐海本末》,它以历史人物轶事形式,记录了徐海和翠翘的故事。明清小说、戏曲有很多是写这一题材,但唯有青心才人的章回体小说不同于其它作品,他赞扬徐海,同情翠翘,且人物形象丰满,结构严谨。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多高地位,但在同类才子小说中很有影响,阮攸在运用中国小说进行再创作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当然是使中国题材如何越南化,从而更贴近越南的生活现实。阮攸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把越南的社会生活编织进基本的情节发展中,也融入人物的心理、行动。这样不仅使作品内容越南化, 而且还摆脱了中国才子类小说的基本模式。阮攸在中国期间,有机会进一步接触中国文学,并对当时流行的“才子书”发生浓厚兴趣,《金云翘传》的原本也是在这时为他注意。他认为“才子书”反映的生活虽然在中国,但是与越南的现状颇为相似。于是回国后以六八体诗的形式,借助中国《金云翘传》的题材,写出了反映越南生活的《金云翘传》。

《金云翘传》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再现了越南妇女的悲惨生活状态,也反映出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还从社会的种种方面试图揭示产生悲惨命运的根源。翠翘本是员外家的女儿,但她的不幸遭遇,的确展现了越南整个下层妇女的悲惨现状。翠翘为救父兄沦落之后,就一步步坠入社会的底层,她二入青楼,二为俾妾,当过女仆,入过空门,从肉体到精神备受欺侮。这里突出表现这样一种冲突:每一次沦落,翠翘都努力挣扎,逃出火坑;但每一次又都被无情地抛进另一个火坑,每一次的挣扎,都意味着又一次的失败、沉沦, 无论她怎样挣脱,都不能逃脱注定灭亡的命运。那么这种不可挣脱的命运究

竟是怎样造成的呢?整个社会如同一张无法挣破的大网,这张网是由贪官污吏、奸商恶霸、纨绔子弟、地痞流氓、人口贩子等共同织成,他们彼此相连, 串通一气,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这张沾满血污的大网,砍不断,冲不破,这就是翠翘的命运。朝廷大臣胡宗宪诱降徐海后,杀死徐海,奸污翠翘,然后又把翠翘转送他的幕僚,这里翠翘命运之悲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实翠翘身上反映的无非是行将就木的封建社会的真实情况。当时越南的封建统治者无恶不作,抓了无数美女入宫,以供他们寻欢作乐;王公贵族公然抢走民女,如若反抗,或割耳朵,或切乳房。翠翘的命运正是越南当时社会的缩影。

翠翘是一个被欺压、蹂躏的女性形象,她天生丽质,妩媚温柔。然而如花似玉的容貌,却成了她悲惨命运的一个原因。“婵娟偏命薄”,红颜易被折,更加突出了悲惨。翠翘不仅有美的容貌,还有美的心灵,她心地善良, 富于自我牺牲精神,为了父兄,甘愿牺牲自己,以换得 300 两银子。她的美貌、善良不能改变其苦难的命运,这里有社会的直接原因,也有她自身的原因,封建的思想意识也是她的悲惨命运的一个因素。她身上不时流露出“三从四德”、夫贵妻荣”、“忠君报国”等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把徐海葬送了, 她自己也因此断送了刚刚得到的幸福,再一次被抛进更为悲惨的境地。由此可见封建社会不仅直接对妇女进行残害,而且从思想意识上根本性地摧残妇女,从而成为封建思想的奴隶,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投入自己所不愿经历的灾难中。这一描述比封建社会直接的迫害更具有深刻性。当然这里也存在阮攸的一些思想局限性,把翠翘的那不可解脱的命运,简单地归结为宿命,这显然不是翠翘命运的真正揭示。

徐海是可歌可泣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他体貌轩昂,武艺高强,统领十万大军,勇敢善战,使官府闻风丧胆。他有正义感,济贫锄强,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他为翠翘报仇惩恶,表明他的鲜明的政治立场,体现出人民的斗争精神和生活愿望,因此他受到人民的普遍爱戴。但是他身上也有一般的农民起义英雄存在的弱点,为了个人名利,不顾起义军已经取得的成果,归顺朝廷,结果断送了他自己和起义成果。另外,他身上还有一定的草莽英雄的色彩,他的传统封建意识,是造成他悲剧的根本原因。不管作者态度如何, 客观上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深刻局限性。

长诗的艺术形式也有独特的成就,在结构布局方面十分严谨,每一卷彼此相连,情节发展前呼后应,以细密的针线贯穿,因此通篇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在感情表现方面,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无论是平铺直叙,还是自然景色描绘,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笔端墨迹所到之处,无不饱蘸悲欢离合, 使读者深受感染。在情感描写上,还夹以心理分析,使情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深度,而不是肤浅地无病呻吟。情感表现成为人物塑造的最主要方式。

“满园草木萧疏,

窗棂剥落,望月的人何往?

前后凄清冷落,

唯有桃花依旧笑人忙。楼空燕子低飞,

足印苔生,草比人长。”

几行诗句,描写了自然景色,又抒发了感情,把翠翘与金重分别后的心绪极为细腻地表现出来,同时在这种哀婉凄凉的情感中,又表现了翠翘那铭心刻骨的爱情。在语言运用方面,显得非常凝炼准确,有很强的音乐性、形象性。越南民族特有的六八体形式运用得自然成熟,既能和以管弦,又可随之吟唱。诗句中还杂用民间文学语言,如俗语、成语、俚语,使长诗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把字喃的运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诗中还常常化用中国文学的典故、诗句、成语等,但毫无生涩之感,如上面诗句中就化用了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化用流畅自然,不着痕迹。

长诗也存在着缺陷,虽然在反映社会内容上摆脱了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但是还有受影响的痕迹。大团圆的结局在结构上前后呼应,有利于结构的艺术化。不过破坏了作品原有的悲剧性,从情节发展、人物活动、思想深度来说,都给人画蛇添足的感觉,因而伤害了作品的深度。然而《金云翘传》杰出的艺术成就不容低估,它为越南人民所深深喜爱,就其影响、流传程度而言,堪称越南文学之最。不仅男女老少都能吟诵,连目不识丁的文盲也能大段背诵其中的诗句,青年人写情书、风水先生占卜吉凶,都常常引用诗句,可见它在越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