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饰
印度人注重发饰,妇女更是如此。远在印度河文明时期,人们大多留有长发,一般向后梳理,有些人也留短发。女子的头发梳好后,用发卡和发针结牢,有的人把头发从中间分开,头发上插花。妇女也包头巾。据史书记载, 当时男女的头饰基本相同。到了吠陀时期,人们喜欢留长发,男女头上束有发辫,名叫格巴尔德。姑娘头上梳四个辫子,然后再把它们扎在一起,头上再戴上一种叫古里尔的发卡,把整个头发缠在一起。在史诗时期,有夫之妇时兴发路(即把头发从中间分开)头上也梳辫子,大多一至三个。若丈夫已出国,其妻只梳一个发辫,在发缝中间插蕃红花或涂朱红,在前额上要点吉祥志。婆罗门一般让人理发,而刹帝利则时兴留长发。到了笈多王朝时期, 男人头上梳有发辫,然后用线或金丝结扎。有些人把头发从中间分开披至两肩。当时的女子梳有发辫,或把梳好的辫子盘在头上。阿旃陀石窟的壁画上就反映出当时的各种发型,壁画中有些女子的头发,从中间或偏右分开,前额上的头发,或梳向后边,或向前卷曲,头上的辫子向后垂至脖子。发饰结构的不同形式,反映了当时居民的兴趣和艺术的发展。公元 7 世纪,玄奘对于印度人的发饰也有过描述:“男人留长发,妇女有不同的发型,发辫梳向后边,辫上扎有香花,有些人在辫上系有小花环,这样既美观,又气味芳香;
婆罗门理发剃须,但刹帝利留有长须。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的发型大有改变。今天印度男子当然不再梳辫子,一般长短适宜。不过也有人的头发偏长。锡克教徒则除外,他们终生不剃胡须,不理发,把头发梳好之后蛇型盘在头顶上,然后用几米长的大头巾缠绕。印度女子梳辫子的并不很多,但儿童除外,青年女子有留长发之俗,尤其当姑娘快到结婚年龄,非留长发不可,否则会遭到家中老人或亲戚朋友的指责。一个女子头发不长,似有碍于找对象结婚。事实上,也有不少女子,不论中年或老年,对头发的长短不再讲究, 大多不是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