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

台湾多燠,南北稍殊,夏葛冬裘,尽堪度岁,故无狐貉之需。而仕宦之带来者,仅于迎春用之。然春日载阳,野花已放,负暄之献,汗流浃背矣。

南北气候,大甲为界。大甲以下,愈南愈暖,至恒春而燠,故冬不衣裘。其上则愈北愈寒,基隆亦有积雪。今则人烟日盛,地气为温,立夏以后,全台俱热,皆衣葛布矣。

地不种棉,故无纺绩,尺缕寸帛,皆自外来。而男女多用素布,乡村则尚青黑,以其不易缁也。青黑之布各地自染,澣之不褪,外省之人甚珍重, 以为土宜。盖以溪水清澄,白能受色也。沿海渔户悉以薯榔染衣,其色为赭, 渝水不垢。所业不同,则所服亦异,固可一望而知也。

绸缎之属,来自江、浙,绅富用之。建省以后,杭绫盛行,局缎次之。大都以蓝为袍,以玄为褂,亦有怡红公子,惨绿少年,争华竞美,月异日新, 则五花十色,所尚不同矣。

海通以后,洋布大销,呢羽之类,其来无穷,而花布尤盛,色样翻新, 妇女多喜用之。若泉州之白布,福州之绿布,宁波之紫花布,尚销行于乡村也。

衣服之式,以时而易。从前男子之衣,皆长过膝,袖宽四五寸。自同治季年以来,衣则渐短而袖渐宽,有至一尺二寸者,今则渐复其初矣。

红闺少妇,绣阁娇娃,选色取材,皆从时尚。台湾以红为瑞,每有庆贺, 皆着红裙,虽老亦然。嫠妇侧室,则不得服,其礼稍杀。

男女成婚之时,先卜吉日,延福命妇人,以白布为制衣裤,谓之上头服, 取其洁也。婚后收之,没时以此为殓。

漳、泉妇女大都缠足,以小为美,三寸弓鞋,绣造极工。而粤人则否, 耕田力役,无异男子,平时且多跣足。粤籍业农,群处山中,其风俭朴,故衣青黑之布。妇女之衣,仅以本色为缘,而裤相同。每出门,以黑布覆髻上, 缠绕项后。俗不着裙,富家亦然,以其便于操作也。

沿海多风,近山多瘴,商工农渔皆裹黑布。而士子则戴小帽,衣长衣, 有事必加短褂,彬彬乎儒雅之林也。

鞋袜之属,皆求之市。前时多自漳、泉配来,亦有本地制者。建省以后, 渐尚上海之式,装饰之物,莫不皆然,而搢绅之家,日趋奢美矣。

妇女首饰,多用金银,一簪一珥,随时而变。富家则尚珠玉,价值千金。缠足少艾,或以金环束脚,旁系小铃,丁冬之声,自远而至,月下花间,如闻环佩矣。

鬟髻之式,城乡不同,老少亦异。垂髫之女,年十四五,始有梳头,或为盘蛇之样,或为坠马之形。而粤妇则高鬟燕尾,别饶风韵。

前时妇女出门,必携雨伞,以遮其面,谓之含蕊伞,相传为朱紫阳治漳之俗。后则閤之如杖,尚持以行。而海通以后,改用布伞,以蔽炎日。

归清以后,悉遵清制,而有三不降之约,则官降吏不降,男降女不降, 生降死不降也。清代官服皆有品级,而胥吏仍旧;婚时,男子红帽袍褂,而女子则珠冠霞佩,蟒袄角带,端庄华丽,俨然明代之宫装。若入殓之时,男女皆用明服,唯有功名者始从清制。故国之思,悠然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