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探家的提包

黄 亭 “201,信!”绿衣使者送来了一封家信。哦,原来是舅舅要从上海回家

探亲啦!信中,舅舅关切地询问一家大小需要购买哪些“上海货”。 “怎么,还用老眼光看厦门?”爷爷的一句话,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以往舅舅探家,受亲朋之托,爷爷总要给舅舅寄去一封名为家信的“购货单”。姨婆肥皂告急,体弱的姥姥想吃威化饼干,时兴的表姐需要领套、睛纶衫, 就连妈妈用的绣花线也得托舅舅从上海购买⋯⋯为此,舅舅特地买了两个大大的提包。他每次探家,这两个大提包总是装得鼓鼓囊囊的。舅舅用这两个大提包,装回了多少紧俏、驰名的“上海货”,装回了我们一家的多少快乐。那会眨眼的洋娃娃,那十二色的蜡笔、多功能的铅笔盒,曾给我的童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盼望着舅舅探家,思念着舅舅探家用的大提包。

后来,舅舅在上海安了家。他已是多年没回厦门了。现在,还需要他千里迢迢带回“上海货”吗?爷爷连忙给舅舅寄去了一封家信——(可不是购货单)那一个个方块字,仿佛聚拢在一起,变成了特区建设的累累硕果。就这样,舅舅第一次拎着瘪瘪的提包回家了。

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使舅舅感慨不已。他参观工厂,游览名胜, 访亲会友,最使我感到新奇的是:舅舅还肩负着一项“特别任务”——他的怀里揣着一张上海同事、朋友托买“厦门造”的“购货单”。哎呀,单“厦华牌随身听”就要五个,还有足金手饰、名牌衬衣、必克电蚊香⋯⋯甚至连“海燕”系列食品也“榜”上有名!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占据了我的心田。于是,我悄悄地把一个会说英语的电子娃娃装进了舅舅的提包,送给远在上海的小表妹。

舅舅要回上海了,他那大大的探家提包早已装得鼓鼓囊囊的。它装着特区建设的硕果,装着特区人民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