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成功

沙迪克·依米尔乌尔开西·贾帕尔文

汪莉译 1994 年 10 月,乌鲁木齐大街小巷已是落叶满地。这天,乌鲁木齐市第

19 小学三年级学生乃比江·艾拜都拉放学后正和同学们一起回家,突然,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拦在他们面前问道:“你多大了?”

“8 岁 。 ” “演过电影吗?” “没有。” “愿意拍电影吗?” “愿意。”

“那样的话,跟我们走,我们让你当电影演员,行吗?”“不,我不去。” “为什么?” “你们骗人,想把我拐走。”乃比江甩开这几个陌生人跑着回家了。 两三天过去了,乃比江的一个同学把那个陌生人带到了乃比江的家里。

乃比江的父母均在家中,陌生人自我介绍道:“我是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王进,你们都已得知那个从乌什丢失的名叫阿不都尼亚孜的孩子从广州找回来的消息了,我们想把那孩子在广州的经历拍成电影,但是,至今还未找到能演那角色的合适演员⋯⋯”他一边说一边用期待的眼光盯着乃比江。

1993 年,乌什县 6 岁的孩子阿不都尼亚孜和叔叔到内地走失后,在广州市郊东士郎乡流浪了半年。那时,得到了当地好心人和有关单位的关心并在广州与自治区新闻媒介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父母。珠江电影制片厂与《广州日报》社决定联合把这个真实的故事搬上银幕。1994 年 10 月,为挑选扮演阿不都尼亚孜的演员和拍摄新疆的部分外景来到了乌鲁木齐。

导演王进与天山电影制片厂和青少年宫联系,对他们推荐的十几个孩子进行了面试,又到 20 几所幼儿园和小学校,明察暗访,但是,没有选出一个

中意的。一天,他来到维吾尔族比较集中居住的黄城街第 19 小学。

在学校大门前他观察着放学回家的孩子们,目光落在一群孩子中外表和行为都很机警、聪明的一个孩子身上。那孩子就是乃比江·艾拜都拉。

乃比江主演的影片《来到广州的新疆孩子》场景是 1994 年 10 月底至 12 月中旬分别在吐鲁番、伊犁和广州拍摄的,以前从未在舞台和银幕上饰演过角色的乃比江在影片《来到广州的新疆孩子》中开始正式扮演角色了。他一开始就不慌不忙,扮演得很自然,有时还给导演、制片人作出一些动作姿势, 使导演王进非常高兴。乃比江让导演王进最满意的地方是,当时 8 岁的他, 由于个头小,一点也看不出大来。再加上他从小在汉族幼儿园长大,熟知生活中的汉语,这方面与现实生活中的阿不都尼亚孜更加相像。

1995 年 5 月的一天,为看望乃比江我们专程来到了他家。乃比江的父亲艾拜都拉·马木提,母亲阿米娜哈斯木一边给我们讲着乃比江的情况,一边放着转录的《来到广州的新疆孩子》录像带。影片中阿布都尼亚孜在广州的经历,包括落入坏人手中被强迫偷窃时拒绝偷窃,并且为把坏人偷来的东西送还失主而被扒光衣服毒打,身体被烟头烫伤,从坏人手中逃脱在广州市郊区流浪,风餐露宿,靠捡啤酒瓶卖来维持生活,从饭馆里不是偷,而是乞讨一些馍馍吃等等等等,那些悲惨和令人感动的镜头就好像现实生活中的真人

真事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使我们陷入了沉思。当看到阿不都尼亚孜从录音机里听到了母亲的声音,大声喊着“妈妈”、“妈妈”的场景,看到幼小的孩子特有的悲愁和伤心流泪痛哭的镜头,我们的眼中也不知不觉地盈满泪水。

看,这就是《来到广州的新疆孩子》的成功,扮演阿不都尼亚孜的乃比江的成功。

在乃比江的家中他是老三,也是最小的,父母和哥哥都非常喜欢他,再加上他打小就和家庭,和父母哥哥没有分开过,在爸爸的陪伴下,在广州近两个月的拍戏过程中,他很想念母亲和哥哥,即使在想吃家里的饭时也很听话,没有闹。电影拍摄地离广州市有几十公里远,摄制小组的人每天早出晚归,乃比江主动配合摄制工作,热心地扮演了角色。导演王进这样评价乃比江说:“他的聪明和天才使人佩服,这样的孩子,尤其是从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从教室一出来,就能在摄像机前活灵活现,很自然地演好角色的确不是容易的。”

乃比江 1995 年 4 月 18 日应邀到北京参加自己主演的《来到广州的新疆孩子》一片的首映式并且领取了珠江电影制片厂给的“最佳男演员奖”。据我们所知,这部电影在评我国儿童影片最高奖——“童牛奖”时,获最佳影片特别奖,乃比江获优秀儿童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