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漫笔

毛茂

当红杜鹃又一次绽放笑脸的时候,我又踏上了瑞金的红土地。瑞金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是第一届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和中国第一个工农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成立的地方⋯⋯ 瑞金是红色的。

当我还是孩子时就读过这样的故事:1933 年 4 月,毛泽东同志来到瑞金沙洲坝。他发现群众饮用的竟是污浊不堪的塘水,便亲自带领群众开挖水井, 从此附近的群众都喝上了清冽甘美的井水。解放后,沙洲坝人民亲切地称这口井为“红井”,并在井旁立上石碑,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今天,“红井”仍静静地躺在大片沃野间,五边形的红色木栅栏围绕在井台四周,井内贮满深情的水。如今,沙洲坝群众家家都通了自来水,再也用不着到井里挑水喝了,可百姓们总喜欢到井台边转转,摸摸井台边围着的被漆成红色的木栅栏,再细细端详着那刻在石碑上的 14 个依然鲜艳清晰的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它不仅仅刻在了石碑上,而且深深地刻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当年曾被毛主席、朱总司令亲切地称为“危矮子”的老红军危秀英现年已经 86 岁了,但她对当年朱总司令在瑞金吸收她加入红军的那一幕仍记忆犹新:“那年,我母亲已经死了,家里只有我和父亲两个人。那时我们欠地主的债,地主要强拉我父亲去当长工。我当时只有十几岁,哭着喊着不让父亲走。这时朱总司令正挨家挨户到百姓家里了解情况,问明情况后就问我:‘你愿不愿意参加红军啊?’‘愿意!愿意!’我没多想就答应了。朱总司令又问我:‘参加红军很苦,你不怕吗?’我说:‘不怕,我吃得苦。’这时我父亲忙跪下说:让她参加红军就是救了我们全家的命啊!”老人还告诉我们, 解放后她到北京开会,朱德还邀请她到住处专门烧了红烧肉给她吃。朱德当时说:“危矮子,你今天少吃点饭,把这碗肉全都吃了。”说这事时,老人就笑了,笑得那么灿烂。

1931 年 3 月,红十二军再度解放瑞金全境,瑞金成为适宜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最有保障的区域”。当年的瑞金人民表现出空前的革命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叶坪光荣院,就住着几十位当年的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及烈士遗属。这儿与叶坪革命旧址群隔墙相望。这些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言谈举止无不流露出兴奋与自豪。在这里,我听到这样一则故事:当年这些老人还是“小老表”的时候,都参加了少年先锋队,他们放哨、站岗、查路条,干得有板有眼。有一次,毛主席故意没带路条,看他们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当时负责查路条的“小老表”硬是不让毛主席过,还将他送到了村公所。这位当年挡毛主席路的“小老表”名叫谢凤山,今年已是 84 岁高龄,此时就坐在我的对

面。提起这件往事时,老人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开来:“为这件事我还得到了毛主席的嘉奖呢!”

不仅仅是谢凤山一人,瑞金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都为革命献上了自己的全部心力。儿童站岗放哨,收集废铜烂铁;妇女捐献首饰,晒菜干,做草鞋;男女老少节衣缩食,购买公债,借谷给红军等。你听,瑞金人民这样唱道:“保住青山有柴烧,保住江河有鱼捞;保住革命保翻身,保住苏区红旗飘。”

现年 83 岁的钟带发老人是瑞金叶坪乡福水村人。她 17 岁就参加了少年先锋队,为红军打草鞋、织军袜、做军衣。回忆起当年做军衣的情景时,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国际歌》。当年她们也就是这样边唱着《国际歌》边缝制军衣的。那带着浓浓方言的歌声,满怀着多少对革命的深情,这一切都融进了军衣的丝丝缕缕中。

据不完全统计,瑞金当年参加革命的有近 5 万人,其中参加长征的有 3

万余人。红军长征后,瑞金有 1.8 万余人参加游击战。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

姓的烈士 1.7 万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就有 1.08 万人。红军北上后,瑞金和瑞金人民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报复和摧残。大批共产党人和区、乡苏维埃干部、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在国民党军队攻占瑞金的头两个月里, 全县被杀 1800 多人。武阳区一次就被枪杀了 500 多人。在“茅草过火石过刀” 的反动口号下,很多地方成了“无人村”、“血洗村”。烈士们的鲜血浸红了瑞金这片土地。

踏上瑞金这片红土地,当年的贫瘠与荒凉已荡然无存,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八一路已被拓宽拓长,一条比八一路更宽阔、更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红都大道,呈东西走向与八一路垂直相连。沿街两旁, 一大批具有当代建筑装演水平的高层建筑物,如供销大楼、邮电大楼、中国银行、瑞金大厦等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一向领时尚之先的商业服务行业也在这里布下各自的网点。公用电话亭、红绿灯杆之类的现代都市文明,理所当然地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而且不客气地往老城区渗透。高标准的水泥路面,将 323(瑞金至云南)、319(厦门至成都)、206(烟台至汕头)三条国道交汇一起,又迅速分开。红都大道的西端,一个规模宏伟的经济开发区已经风姿绰约。

在瑞金市武阳乡中赖村有一座当地人引以为自豪的桥。它就是 1934 年

10 月红军开始万里长征时跨过的第一座木桥。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座独木桥已摇摇欲坠。中赖及附近三个村与外面的世界隔河相望,村民们只能挑担提篮小心地在桥上来回。这座具有光荣历史的桥再也不能承载当地人们走向市场经济的脚步。今天,一座宽 2.5 米,长百米的钢筋水泥大桥已经矗立在木桥所处的河段上。它给闯市场的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喜悦和无限的希望。当地人都自豪地称它为“昔日长征第一桥,今日脱贫致富桥”。

这是一组为纪念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兴建的纪念建筑: 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等。如今,按原貌修复的这些纪念物正静静地仁立在蓝天与绿地间,向人们昭示着先烈的英魂。

走进叶坪革命旧址群,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快乐地嬉戏。在当年毛泽东同志常来学习、思考的古樟树下,孩子们在追逐、跳跃着。灿烂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可能暂时还体会不出

当年在这片土地上红军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艰辛。可是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前,孩子们正静静地听老师讲解,一双双眼睛清澈、晶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他们一定会创造出瑞金更加灿烂的明天。

{ewc MVIMAGE,MVIMAGE, !058003~4_0012_1.b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