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重建确定主轴线殿宇
到了1733年,国清寺奉敕重建,工程延续至13年完工。这次重建,是国清寺在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
在这之前,元朝就曾经重建过一次,但是不久,由于天台山诸寺教禅互争,所以国清寺又趋衰亡,事迹覆没无闻。
明朝以后,虽然出生农家的明太祖朱元璋再次组织人重修了国清寺,但1384年,国清寺方丈室、佛殿、御书阁、钟楼等又被风雨摧毁,仅土地堂、雨华亭和山门等保留了下来。
1542年,国清寺略有起色。到了1560年,国清寺雨华亭又毁,10年后才重新建起,但此时大雄宝殿却又倒塌了。
之后,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因素,国清寺毁坏严重,仅山门、古塔巍然独存,一片凄凉景象。
直至康熙初年,国清寺殿宇亏损,墙多坍塌。继之大雄宝殿又坏。于是,住持祖宪禅师乃募旧施主许均庄之孙许愿平捐资重建。重建后的大雄宝殿,规模不小,堂厅仅可容数千人。
大雄宝殿是国清寺的主体建筑,宝殿正门上面匾额的字是竖写的,并且上面饰有龙纹,这是此次重修时,康熙帝特别恩准的。要知道,其他寺院,大雄宝殿4字大都是横写的,唯有天台国清寺的大雄宝殿是竖写的,这块竖写殿额,表明了国清寺享受类似于皇宫待遇的高规格寺院。
经过雍正年间修建后的国清寺,建筑群体的规模大致保持现在的状态,即沿主轴线的一系列殿宇,包括山门和钟鼓楼,以及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等三进建筑及其两侧厢房。
其中,弥勒殿是现存国清寺的第一殿,又称门神殿,殿的门楣上写着“国清寺”三个楷体大字。殿中央塑着欢喜相的大肚宽腹的弥勒佛金身像。
据佛经说,弥勒佛又称慈氏菩萨或阿逸多菩萨,是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后被尊为未来之佛,认为如来佛释迦牟尼之后他将继位为佛祖。
另据历史记载,晚唐时浙江奉化岳林寺有一和尚,常带一只乾坤袋,人称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对一切善男信女都是和蔼可亲,不摆架子,真心实意地乐于助人。
后来,布袋和尚死后,被误为弥勒化身。经历代艺人的塑造,弥勒佛遂成了今天袒胸露腹、喜笑颜开,人人见了皆大欢喜的模样。
弥勒殿弥勒佛的背后立有身着盔甲的青铜韦驮立像。据说,他是佛祖的保护神,曾舍命追回佛祖的舍利子而被封为金身菩萨。
国清寺的韦驮佛用手捧着一柄金色的宝杵,这意思是,外地云游僧可来寺中“挂单”食宿。
弥勒殿弥勒佛两旁分列二天神,常称哼哈二将,哈者张口,称密执金刚;哼者闭口,称那罗延金刚。
在弥勒殿后门楣上,还有一朱红匾额,上书“神功叵测”4个大字。
佛寺中都宣扬佛法无边、佛光普照,而这里的意思是神功难测。人们乍一读神功叵测四字,可能会有点费解。其实,细细一想,其义自明,无非是宣扬超凡的佛法非凡人所可理解,这种故弄玄虚,旨在增加神秘之感罢了。
雨花殿是现存国清寺的第二殿,又称天王殿,殿门上的横匾上写有“雨花殿”3字。
雨花殿之名在别的佛寺中难得见到。相传,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于是,这里就有了雨花殿之名。
雨花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俗称“四金刚”。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
南方增长天王,其身青色,执宝剑,其剑无鞘,表示宝剑永不入鞘,时刻维护佛法;东方持国天王,其身白色,持琵琶,但琵琶无弦,若加琴弦,则动听天乐愈加美妙,易使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北方多闻天王,其身绿色,执宝伞,其伞无架,无法为自己挡风遮雨,意为时刻警惕自己要保卫佛法;西方广目天王,其身红色,执蜃,蜃无鳞,蜃在古代是作恶多端的动物,所以广目天王去鳞镇住它,用来广度众生。
我国民间习惯将四大天王所执的四种法器连在一起隐喻风、调、雨、顺,寄托“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钟鼓楼位于弥勒殿和雨花殿之间的东西两侧,都是边长6米、高11.7米的正方形两层楼建筑。分别放置钟、鼓,上下两层中间沟通,形成回响共鸣。其中,铜钟一式两口,高175厘米,宽134厘米,另一口放置在大雄宝殿中。一般在国清寺举行盛大节日或法事时用。
穿过雨花殿,即可望见宏伟庄严的大雄宝殿。殿前月台正中竖立着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从北京故宫运来1768年所铸的大青铜鼎,双耳三足,呈塔形,高3.8米,雕有日月和法轮、宝伞、宝盖、莲花、宝瓶金鱼、盘结等八宝图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为如同大勇士一样无所畏惧。国清寺的大雄宝殿九开间,阔30.67米,进深19.71米,高22.65米,建筑面积797平方米,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建筑。
大殿重檐下的竖匾上书“大雄宝殿”4个金色大字,是在1978年重修国清寺时赵朴初所题。
此殿供奉着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从北京故宫运来的清代铸造释迦牟尼青铜坐像。此坐像外贴真金,连座高6.8米,重13.5吨,雕塑精致的佛祖像,嘴角略翘,似显微笑,安详端庄,亲切慈爱,令人神往。
释迦牟尼近旁站着他的两位大弟子,年轻的一位是阿难尊者,年长的一位是迦叶尊者。他俩都是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的得力助手。
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两旁,端坐着十八尊金身罗汉像,这些佛像是在元代时由楠木雕成,已有700多年历史,非常珍贵。
释迦牟尼坐像背后塑有南海普陀珞迦山全景和天台山的一部分,正中是漂海观音,善财童子和龙女随侍。
大殿后壁释迦牟尼佛左后侧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代表着智慧和威猛;右后侧是骑白象的普贤菩萨,代表着“理”和“德”。
传说,释迦牟尼说《华严经》的时候,是以这两位菩萨为上首,也是佛祖弘法的得力助手,因此他们被尊为“华严之圣”。
再说雍正年间修建时,雍正皇帝还特赐“龙藏”一部,成为现在国清寺的珍藏。
关于这次国清寺的重建,乾隆御题国清寺碑是这样记载的:
我皇考宏振宗风,昭宣觉海,不欲使古贤旧迹一旦即湮废,爰发帑金,易其旧而新之。仍命专官往董(殷)事,鸩工(底)材,经始于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越乙卯岁八月乃告成功。
这次重建,使国清寺寺内层檐斗拱,金碧辉煌,恢复了往日光彩。
[旁注]
施主:僧道等称施舍财物给佛寺或道观的人,也泛称一般的在家人。
贤劫千佛:在佛典所述之宇宙循环成灭过程中,现在之中劫称为贤劫,贤劫中出现于世之千佛即为贤劫千佛。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
挂单:佛教名词。指行脚僧到寺院投宿。单,指僧堂里的名单;行脚僧把自己的衣挂在名单之下,故称挂单。
蜃:我国神话传说的一种海怪,形似大牡蛎,有人又认为它像一种水龙。能吐气,并形成海市蜃楼。
铜鼎:是从陶制的三足鼎演变而来的,最初用来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之一。
法轮:可以译作正法之轮。轮是佛教词汇,在藏传佛教中又称金轮。在古印度,“轮”既是一种农具,也是一种兵器,佛教借用“轮”来比喻佛法无边,具有摧邪显正的作用。由毂,八个轮辐和外圈组成。
重檐歇山顶:歇山顶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南海普陀珞珈山:乃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修行讲法的道场,此地佛光永佑,慧海润物,乃是修行道法的宝地。众多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真纯之士在此修炼,是四大参与西游修行者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龙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该藏是在明朝《永乐北藏》基础上编校而成的,全藏共分正藏和续藏两类。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即今安徽凤阳人。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1368年,带领农民起义成功后,于南京称帝。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在幼年,由于他身体不好,以及家中贫寒,在他16岁时,家人把他送进一个佛教寺院做了一个多月的小行童。
[知识链接]
相传,释迦牟尼佛两旁的罗汉初为十六位,后来,一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增添了两位我国僧人,另一说是唐末时,有两个和尚画罗汉像,把自己也加了进去,故称十八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