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内现存其他名胜古迹

灵岩寺从修建至今,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变迁,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佛寺之一。

灵岩寺是唐贞观年间慧崇高僧建造的,但经过宋、元、明等几代的修葺,已非原建,现存的多属宋代建筑。

现存的主要建筑物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

寺内现在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可见:一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东厢房、西厢房、韦陀院、大雄宝殿、十王殿、千佛殿、御书阁、辟支塔、方丈院、积翠证盟龛和般舟殿、弥勒殿、五花殿遗址等。另有自唐宋以来的历代石刻、石碑、匾额,还有坐落在寺院西侧山南坡的墓塔林。这些文物古迹历经社会变革幸存下来,成为稀世珍宝,有的堪称东方文化的精英。

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称赞道:

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灵岩,不成游也。

1982年,灵岩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旅游观光,灵岩寺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进入灵岩寺,首先可以见到第一道山门灵岩胜境坊,紧接着出现的是朗公石、崇兴桥、明孔洞、对松桥、滴水崖、黄茅岗、饮马沟、新石桥、十里松、大灵岩寺碑、御碑崖等,这些景点,为灵岩寺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韵味。

这灵岩胜境坊,是灵岩寺的第一道山门,屹立在寺区的西端,为石坊。此坊建于1761年。牌坊上的大字坊额“灵岩胜境”,为乾隆皇帝亲笔题写。过了石坊,就是灵岩寺景区了。

在灵岩寺停车场东北侧,有一单孔曲拱石桥,俗谓“小石桥”,古称“明孔桥”。

小桥为明代修建,清乾隆年间修葺,桥头古柏葱郁,一对松树翘首以待,态度非常诚恳,只有黄山始信峰上的接引松可与之相媲美。因其远望如搭的松门,故称对松桥。

对松桥是古代僧侣远迎来客的地方。在此,可眺望群峰争秀,俯听溪流低吟,另有一番意境,更增添了寻幽探胜的兴致。

在距灵岩寺寺门不远处,有一黄茅岗,此地乱石大小不等,高低相间,似一群绵羊,有的类昂首奔跑,有的如低头啃草,有的像卧圈休息,有的似羊羔紧紧依偎着老羊。这些状如群羊的满岗乱石,是太古代晚期经球形风化而成。

在黄茅岗苍松翠柏中的“接官亭”是近代建筑,传说过去来灵岩寺的官员一律在此停马下轿,灵岩僧人在此迎接。

在黄茅岗以东,便是饮马沟。饮马沟上架桥,名“新石桥”,新石桥为明朝释圆桂建造。桥栏望柱上雕刻有形象逼真的石狮,桥头北面崖壁上嵌“十里松”大字石刻,是明万历年间户部主事刘亮彩所书。

从黄茅岗东行不远,穿过越来越茂盛的树木,即可到十里松。十里松,是指灵岩胜境坊至灵岩寺沿途连亘十里的古柏,尽头为十里松桥。桥北崖壁上嵌“十里松”大字石刻,为1528年,右副都御史胡缵宗所书。

大灵岩寺碑原嵌于广场戏楼前,今位于灵岩寺山门西南处,成为迎接游客的标志。“大灵岩寺”4字,系1343年,西夏人、山东肃政廉访副使文书讷书丹。碑阴镌蒙古僧家奴跋语。广场东侧山岩石壁上,有清乾隆皇帝手书诗刻多方。至此,便到达佛门圣地灵岩寺。

灵岩寺一山门也称金刚殿,殿门内清溪东西涓流,上架三桥,也称三孔桥。它们分别也有名字,东曰“虎溪”,中曰“聚善”,西曰“接引”,皆为建寺时建造。寺内僧人送客至此溪则止。

灵岩寺的天王殿也称二山门。殿的北面院落两侧为钟楼和鼓楼。这两楼由宋代妙空和尚营建后代不断重修,现存为清代遗物,钟楼内悬挂的铜钟重2500千克,是正昂和尚于1511年主持铸造的。

钟楼内置钟,鼓楼内置鼓。钟、鼓都是佛教法器。凡住持上堂、小参、普法、入室都要击鼓。大钟是寺院的号令,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僧众听到钟声就要上殿。

天王殿之后便是大雄宝殿、五花殿遗址、千佛殿、御书阁、般舟殿遗址、辟支塔等。

从辟支塔往西走不远,便是灵岩寺的墓塔林。这是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有北魏、唐、宋、金、元、明遗物。现存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规模可与嵩山少林寺的塔林相媲美,而与少林寺不同的是灵岩寺塔林是石塔,其石塔之多,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

这里的每座塔都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一般都有浮雕装饰;塔身一般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刹则有相轮、复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一座墓塔旁通常还有一通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是研究佛教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过甘露泉,沿石阶攀登,可见名山石室,俗称大石棚。相传古时曾有人在此修炼。此处远离山路,甚是清幽,有“禅林洞天”之称。西侧,上有岩石遮蔽的石台,就是可公床。

石床上,有石刻《朗公传》、摩崖大书“灵山一派”。乾隆皇帝的“万丈碑”就刻在此处悬崖上,是一块诗碑,上面有:

树抱石为胎,

泉飞峡成调。

南瞻日观峰,

是我昨所造。

等赞美灵岩景物的诗句。

在灵山北端,有一自然缝隙,如巨斧劈开,贯通南北,是灵岩寺通往后山的必经之路,行人置身其间,只见天成一线,险要奇绝,为灵岩奇景之一。

由证盟殿南下,过转山东折可以见到一片宽阔的洞,深谙莫测,乾隆帝题额并赋诗4首。下为小石厂,东南峭壁如削,有平台,名可公床。东为大石厂,又名半室崖,可容数十人。

在灵岩寺东南侧的铁袈裟旁,还有一早名为独孤泉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袈裟泉,此泉因泉旁立有一形似袈裟的铸铁块而得名。泉源旺盛,泉水四季不断,为寺院主要饮用水。

此外,灵岩寺景区还有灵山、象山、黄岘山、积翠岩、悬星岩、快活岩、卧象泉、擅抱泉等著名景点,这些著名的美景让灵岩寺更添色彩。

[旁注]

东方文化:主要是指亚洲地区,包括部分非洲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东方原本只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其所指称的东方是不同的。近代以来,人们逐渐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即把欧洲以东的地区称之为东方。

接引松:接引松所在的名景区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

太古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

副都御史:古代官名。明朝开始设置,为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的副职,亦分左右,正三品。

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意思就是说,早晨击钟是为了唤醒出家人早起,晚上打钟能够打破庙观黄昏时的沉闷和阴霾,激发寺庙的生气与活力,召唤僧人进入晚上静坐习功之时。

相轮:塔刹的主要部分。塔刹从上到下依次是宝珠、龙车、水烟、九轮、受花、伏钵、露盘。贯通中间的棒叫做“擦”,也称为刹管。宝珠是最重要的装有佛舍利。龙车是高贵者的乘坐。水烟意味着避免火灾。九轮也称为宝轮,代表五智如来和四菩萨。受花是用于装饰的基台。露盘是伏钵的土台。

仰月:建筑术语,佛塔的塔刹部分中,向天仰置的一弯新月形的构件,称为“仰月”。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20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胡缵宗(1480年~1560年),字世甫,原字孝思,号可泉,别号鸟鼠山人,秦安县兴国镇人。他的祖父、父亲两代曾为官宦。明正德、嘉靖之际,前七子、吴门派、唐宗派鼎足三立,胡缵宗以其现实主义诗歌崛起于陇右,为当时文坛所瞩目,对后世亦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链接]

可公是东吴人,明代灵岩寺的高僧,皇帝赐号“达观大师”,自号“僧可”。可公善诗词,长辩令。因他经常在石上坐禅,死后,弟子便把此石称作可公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