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期建东西轴线建筑

1912年,清帝下诏退位,中国封建制度随之解体,由于社会的变化,思想意识也起了相应的变化。在这一时期里,国清寺广置田产,大兴土木。

1930年,天台宗高僧静权法师应可兴之请,为国清寺首座主讲法师。并与谛闲、可兴等法师据理力争,恢复国清寺之讲寺旧制。

第二年,可兴和静权等法师为进一步弘扬智者大师的天台宗思想,创办了国清寺天台宗佛学研究社,并于第二年,捐资建造了迎塔楼和修竹轩。

其中,新建的迎塔楼为西式宾馆,楼门上的匾额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题写。新中国成后,该楼于1998年进行了改建,用于国清寺内接待香客、贵宾之用。

修竹轩是一幢五开间画阁雕梁的精致小楼。国清寺现存的修竹轩是寺内招待中外来宾吃素斋的地方。大厅中名人字画,赏心悦目,一横摆开三张大圆桌,雪白的台布上陈放着兰花细瓷餐具,显得分外高雅。

1935年,可兴和静权等人又修理了国清寺大塔,并筑放生池,建妙法堂、安养堂、大悲楼。至此,国清寺西轴线建筑群体完全形成。国清寺遂成为东南梵刹之冠。

经过修建的放生池位于国清寺的西南角,从“双涧萦流”的小门进去,只见古木苍郁,鱼池如镜。

国清寺现存的放生池坐落在寺内后来的庭院鱼乐国中,里面还有乾隆御碑、清心亭、鱼乐国石碑等。

其中,这里的御碑为清代乾隆皇帝所赐,镂刻非常精细,碑侧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图案,碑文中写着国清寺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

放生池边立有一块石碑,上书“鱼乐国”3个大字,这是由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

在可兴和静权大师组织的这次修建中,他们还组织人在国清寺前,丰干桥南端的路边,新修建了一面大大的黄色照壁,上面由现代佛学家王震题写的“教观总持”四个大字。

这“教观总持”中的“教”是指佛教的教理教义,是佛教的思想精髓,也就是理论。“观”,就是观心观法,体现佛教经典真理的修持方法,也就是实践。“总持”是梵语“陀罗尼”的意译,其原意是总持一切无量佛法而不失散。用现代的语言简单地表述,就是“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这就是佛教天台宗的立宗之本,也正是天台宗能经历千年而至今仍然生机勃勃的原因所在。

1941年,国清寺住持慧莲法师,建造了方丈楼及其两侧厢房。此时,东轴线上的建筑群体也告完成。

国清寺现存方丈楼在整个寺庙建筑群东部的中心位置上,是一座两层七开间房子,前有僧众用餐的斋堂,也叫聚贤堂,后有寺中宾馆,也叫迎塔楼。

方丈楼前有一个很大的方石铺地的院子,院中花木繁茂,五光十色,特别是一株大牡丹更显秀姿。

方丈楼廊下,宫灯高悬。入方丈楼,只见正中直条排列着三张八仙桌,两旁各有三排茶几木椅方凳,条桌上方挂有“弘阐天台宗”的大红底金字匾额,额下排有名画家邵宇、王子舞写的智者大师水墨画像,画像旁边挂有几幅名人字画。

整个方丈楼布置得十分富丽堂皇,这是国清寺接待中外来宾的地方。

[旁注]

首座:寺院四大班首之一,其地位仅次于方丈和尚,常由寺院中德业兼修者充任。首座是东、西两序的首领,其职掌是代住持统领全寺僧众,即“表率丛林辅翊住持”。首座的职责主要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辅佐住持,二是给众僧作表率。

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又称宫廷花灯。是我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由于长期为宫廷所用,除去照明外,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以显示帝王的富贵和奢华。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静权法师(1881年~1960年),号实庵俗姓王,名寿安。籍贯浙江省仙居县工峻黄皮陈坑人。他自幼习儒,学习经书子史,有卓越远见。24岁时丧父,投天台山国清寺,从师祖授能和尚座下,剃发为僧,受比丘戒。

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官吏、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人。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知识链接]

据说,一次大书法家董其昌来国清寺避暑,老方丈知道他是海内闻名的大书法家,请他题碑额,可是董其昌就是不肯下笔。

一天晚上,月明如水,董其昌来到放生池边纳凉。阵阵轻风,吹得他睡意顿起,恍惚间遇到了名叫鱼珠、乐珍、国珍的三位仙女。她们为董其昌唱起优美的歌曲,跳起优美的舞蹈,吹起优美的玉笛,乐得董其昌赞美不已。

董其昌醒后,若有所失,便依梦中情景,吟诗:“鱼珠妙歌喉,乐珍柳枝腰;国珍金玉笛,游梦实逍遥。”

此时,国清寺方丈来到董其昌的身边,听了他的诗,笑呵呵地说:“你的诗真好,你把这首诗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不就是‘鱼乐国游’四字吗?”于是,董其昌应方丈之请,写下了“鱼乐国”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