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宗祖庭——栖霞寺
栖霞寺坐落在江苏栖霞山中峰西麓。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明僧绍改家宅为栖霞精舍
在我国南朝齐代时,有一位出生在南齐名门望族的明僧绍,他在这个时期,为我国的佛教做了一件大事,是什么事呢?
原来,这个明僧绍把自己家的住宅改建成了一座寺庙,并为这个寺庙取名为栖霞精舍,而这寺庙便是后来的栖霞寺。
明僧绍,字征君,出生于山东平原郡一个信仰佛教的传统世家。他有很高的儒学修养,由宋至齐,多次拒绝朝廷的征辟。最初,他在长广郡即今山东青岛一带聚徒讲学。466年,由于淮北四州沦于北魏,他随家族南下建康即今天的南京附近,480年,他定居在建康城东郊的栖霞山。
据说,这个栖霞山本来是叫伞山的,后来因为这座山中多产滋生药物,所以改名为摄山。明代的按察副使冯时可在他的《游摄山栖霞寺记略》中记载:
摄山旧名伞山,以其形团如盖也,或以地宜药物,易今名焉。
这就是说,从栖霞山的主峰,三茅宫峰、凤翔峰以下,全山地势如张伞,所以栖霞山又名伞山。
但又由于这座山盛产诸如甘草、野参、当归、茯苓之类的中草药,有滋养摄生的效用,所以又有摄山之称。
在南朝以前,摄山中常有猛虎出入,为此,栖霞山又名虎窟山。不过,在栖霞山所有的名称中,摄山一名较普遍,它的北麓至今仍有摄山湖、摄山营等,都是以此命名的。
明僧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家改成寺庙呢?
当时,在明僧绍家邻近有一沙门法度禅师在讲《无量寿经》,明僧绍与他交往很深,待以”师友之敬”。后来,明僧绍就在483年把自己的住宅第捐给佛门,修成寺庙。据史书上记载,“因即邻崖构宇,别起梵居,耸峤飞柯,含风吐雾,栖霞之寺由此。”
当时建成的寺宇称为“栖霞精舍”,“栖霞”之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关于这段历史,《高僧传》法度禅师传略中亦有记载:
齐郡明僧绍,抗迹人外,隐于琅琊之摄山,挹度清真,待以师友之敬,及亡舍所居,为栖霞精舍,请度居之。
在明代兵部侍郎汪道昆的《栖霞般若堂记》中亦有记载:
齐征君明僧绍供法度禅寺,居摄山。太始中,徽君以其舍为栖霞寺。
关于明徽君,唐高宗的“御制摄山霞寺明征君碑”中说:
南齐征君明僧绍者,平原人也……征君早植净因,宿苞种植,悟真空于倚岁,体法华于素襟,照与神通,心将道合。遗荣轩冕,少无尘染之情,托志村岩。
唐高宗的御制摄山霞寺明征君碑现在仍存于栖霞寺寺门前,又称“明征君碑”“明征君碑”,或“明僧绍碑”,为江南古碑之一,并覆以碑亭。碑是唐高宗李治在676年建立的,碑高2.74米,宽1.21米,厚0.36米。此碑历经1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尚能不失其当年风彩,堪称奇迹。在我国现存唐碑中,是极罕见的文物珍品。
更令人称奇的是,该碑碑面上有许多豆粒状白色斑纹,恰如朵朵含苞欲放的梅花,故有“梅花石”之称。经地质学家研究确认,这种斑纹是2.8亿年前浅海中的动物海百合茎化石和我国孔珊瑚化石,全碑约有海百合茎化石22000多个。碑下龟趺头部又有球斯瓦格蜒化石,证明它是用2.8亿年前雕刻而成,这些内含物更加提高了全碑的研究观赏价值。
此碑碑文由唐高宗亲自撰写,并由著名书法家卫尉少卿高正臣书写,碑额篆书则由唐代著名书法家王知敬所写。
石碑笔法俊逸清秀,刚柔有致,字体结构与《圣教序》仿佛,可见当时书体风格特点,石碑的碑面除碑额王知敬篆书“明征君碑”4字外,均为行书,共2376字,现尚存2363字,仅缺13字,字迹清晰可辨。
石碑的碑阴有“栖霞”两个大字,据传为高宗亲笔,笔力遒劲、雄浑。此碑文中提到明征君无意仕途的思想,碑文中说:
建元六年,又下诏明征君为散骑侍郎,又不就。
由于明僧绍不恋功名富贵,又舍弃家宅建立栖霞精舍,因此后来的文人墨客来到栖霞寺,就有不少人写诗怀念他,唐代诗人刘长卿和顾况分别写了下面的两首诗。
霞寺东峰寻明征君故居
山人今不见,山鸟自相从。
长啸辞明主,终身卧此峰。
泉源通石径,涧户掩尘容。
古墓依寒草,前朝寄老松。
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
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
摄山
明征君旧宅,陈后主题诗。
迹在人亡处,山空月满时。
宝瓶无破响,道树有低枝。
已是伤离客,仍逢靳尚祠。
[旁注]
南朝齐代:简称南齐(479—502年),是南朝第二个王朝。萧道成创建,都建康。疆域北至大巴山脉和淮南,西至四川,西南至云南,南至今越南横山,东南直抵海滨。经历7个皇帝,共24年。
按察副使:明初所设按察司的副长官,正四品,后改为从四品。其职掌一为按事分巡察兵备、学政、海防、清军、监军等;一为按地区分巡察、俭视刑名按劾等。初为临时性质,后逐渐形成分巡道,故又称道员。
茯苓:俗称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功效非常广泛。
沙门:又作娑门、桑门,起源于列国时代,意为勤息、息心、净志,其哲学思想为印度哲学的重要内容。沙门中最有影响的派别是佛教、生活派、顺世派、不可知论派等。沙门分为四种:胜道沙门、示道沙门、命道沙门和污道沙门。
兵部侍郎:古代官名,兵部副长官,明代为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龟趺:指碑的龟形底座。龟趺又名赑屃、霸下,传说霸下在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并搬来顶天立地的巨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绩,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我国古代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散骑侍郎:古代官名。又称员外散骑常侍,是伴随皇帝乘马乘车的近臣,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地位略低于散骑常侍,都是高才英儒担任。就是皇帝的顾问、谏臣。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字为善,唐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631年封晋王。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22岁。
[知识链接]
在上文《摄山》这首诗中,顾况提到“靳尚祠”,这里面还有关于栖霞寺建寺时的一个传说。
相传,楚国大夫靳尚在楚怀王面前进献谗言,致使屈原投汨罗江自杀。靳尚死后,化作蟒蛇,盘踞栖霞山,至法度来到栖霞山时,靳尚已统治该山700余年。
在此期间,屡有道士欲居住此山,建立道观。靳尚以其心意不诚,运用魔法,使道士非病即死,所以再也人敢来定居。然而,自法度进驻栖霞山一年多,靳尚感到“法师道德所归”,自愿奉献出盘踞多年的栖霞山,并请求皈依佛门,永结来缘。法度禅师提出靳尚只有戒杀方可皈依佛门,靳尚应允,受戒而归。
从此,靳尚也就成了栖霞山的守护神,人们给他建了祠堂,并以素食供奉他。这是一个小传说,然而人们也可从这里看出,栖霞寺的开山祖师法度的道德,是人和魔都钦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