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杨广协助建成寺院
智者大师在圆寂前,还为晋王杨广写了一封《临终遗晋王书》,智者大师在信中谈到计划在五峰山麓建一大寺之事,他写道:
今日台顶寺,茅庵稍整。山下一处,非常之好,又更仰为立一伽蓝,始剪木为基,命弟子营立。不见寺成,瞑目为恨!
寺若成,国即清!
晋王杨广接书后,既悲痛又感动。598年,杨广派遣司马王弘至天台协助智者弟子灌顶,按照智者大师遗愿,修建寺庙,并作《答智者大师遗旨书》。杨广在书中强调:
创建伽蓝。一遵指画。寺须公额并立嘉名。亦不违旨。
所求废寺水田以充基业。亦勒王弘施肥田良地。
其实,在晋王杨广派出王弘前,智者的弟子灌顶便一直在为建寺的事忙碌着,由于寺院资金一直不足,寺庙的修建便一直修修停停,这时,由于得到了晋王的支持,寺庙的修建又重新顺利起来,到601年,寺院修成,灌顶为寺院取名为天台山寺。
杨广称帝后,尊智者大师“寺若成,国即清”的遗言,特赐该寺名为“国清寺”,为寺院的第一殿命名为大牙殿,并派使者在大殿门上安装了用雌黄填写的篆书门匾。
虽然,智者大师没有亲自主持国清寺的建造,也没有亲眼看到国清寺的建成。但是,无论是建造国清寺的创意,还是选择国清寺的寺址,以及国清寺的总体规划,都凝聚了智者大师的智慧和心血。
为此,在智者大师圆寂后,晋王在派人协助修建国清寺的同时,还派人在寺院东南的山坡上,修建了一座塔。由于该塔修建于隋朝时期,后人便把这座古塔称为隋塔。
国清寺现存的隋塔是北宋初期重修的,原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因年久失修外围木结构损失殆尽,现仅存砖砌塔身。该塔内为空心,塔身黄褐色,高59米多,是六面九级。塔的建造非常别致,二层以上塔面外有壶门,内有佛龛,外壁塔砖上,雕有三尊18厘米高的精美佛像。佛像秀眉善目,宽衣紧带,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与其他古塔不同的是,这座塔的塔顶上没有通常的尖形塔头,站在塔内,切可直接仰见蓝天。
后来,人们在隋塔塔基加固,塔周新铺台阶,并植鲜花松柏,景色更为诱人。新中国成立后,隋塔还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
与这隋塔同时修建的,还有离隋塔不远处国清寺山门前的七佛塔,这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塔共有7座,所以,人们也称其为“七支塔”。这7位佛祖分别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据记载,隋朝时期七支塔的塔身正面,刻有7位佛祖的佛名,右侧凿有供佛灯的小洞穴,与塔身内部的洞穴相通。旧时信徒们常将经文、纸钱、祈祷文等投入洞内,但多被佛灯的灯火所引燃,以至于烟火把整个塔身都熏黑了。
现在国清寺中的七支塔,是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重建的七支塔造型与旧塔相同,只是塔身为实心。
另一方面,在灌顶大师修建国清寺时,还在大殿的右侧亲手种植了一株梅树,关于这棵梅树的种植还有这样一段民间故事:
相传,在临海白水洋地方,有一对杨姓夫妻喜栽梅花。他们生有一女,取名“梅女”。梅女长到18岁,聪明非凡,尤其是一手刺绣更是出色。这年春天,杨家院中梅花又盛放,乡邻们都赏梅。
消息传到城里,一个不学无术的刁少爷也带着家丁赶来赏梅。他见梅女美貌风姿,就动手去拉,梅女惊怒之下,拿起扫帚将他赶走,一时忙乱,头上银钗掉落地上。刁少爷随手拾起,藏入怀中。两日后,刁少爷请师爷出面,带着彩礼来杨家求亲。
师爷对梅女的父亲说:“日前少爷来你家赏梅,已蒙梅女当面相许,并以银钗为凭。”
梅父心知有异,唤出梅女相问,知道是刁少父仗势要挟,遂断然拒绝。师爷一听,两眼一瞪,留下彩礼,扬言三日后来娶亲,拂袖便走。梅家父女心急如焚,与乡邻们商量,让梅女改扮男装到国清寺暂避。临行,梅父将一包梅核交给梅女,要她种植寺中,留芳异地。
梅女到国清寺,灌顶法师见她聪慧,就让协助整理经曹著作。梅女私下又用姜黄色的丝线,将天台宗主要教义《法华经》绣在白色缎子上,积年累月,共绣了69777个字。
3年后,刁少爷暴病而亡,梅父来国清寺接女儿回家。梅女向灌顶献上白缎经卷和一包梅核。灌顶打开经卷一看,惊喜万分,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灌顶法师把梅女留下的梅核埋在寺右的花坛里,不几年,梅树越长越茂,每到早春,疏枝横斜,香满古刹。
这株梅树至今仍保留在国清寺,新中国成立前,因照料不周,隋梅曾数度枯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精心照料,隋梅转青,当花开时,疏枝横空,暗香浮动。
就这样,这棵梅树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了我国最老的一株梅树。
[旁注]
伽蓝:为僧伽蓝摩的简称,又译为众园,原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一般用以称僧侣所居的寺院、堂舍,也做寺院的通称。
司马:我国古代官名,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雌黄:是一种单斜晶系矿石,在我国古代,雌黄经常用来修改错字。同时,它还被作为一种罕见的清晰、明亮的黄色颜料用于绘画调色。
篆书:是我国汉语字体之一。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由大篆至隶、楷之间的过渡。
白缎:指白色的缎子。常用蚕丝、涤纶及其他纤维用缎纹织成的一种织物,靠经或纬在织物表面越过若干根纬纱或经交织一次,组织紧密,表面平滑有光泽。
灌顶(561年~632年),我国隋、唐时僧人,天台宗五祖。俗姓吴,字法云。原籍常州义兴,后迁临海章安,故又有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之号。7岁从慧拯出家,20岁受具足戒。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到天台山修禅寺师从智者,侍左右直至智者去世。智者的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均由他记录整理成书。
[知识链接]
关于隋塔的建造,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据说,在国清寺内的五百罗汉,想为增寺院风光,相约共造一塔,当他们忙于搬砖运石时,正巧南海观音云游过此。观音想要向罗汉借砖在国清寺前建一石桥却遭到了罗汉们的拒绝。
于是,观音一气之下将在金地岭的塔顶尖头牢牢镇住,直至金鸡报晓,天色转明时,五百罗汉仍无法搬动,从此这座古塔的塔顶就少了塔头,而在金地岭上却多了个塔头寺,还存放着一个塔顶的尖形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