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高僧留下不朽传说
国清寺自隋朝灌顶建寺以来,经历过几次兴衰。这些兴衰与当时的当政者的喜好是分不开的。一般说来,当政者信佛则寺兴,反之,则寺衰。
唐代是佛教兴旺发达的时期。在初唐,国清寺尽管没有太大的发展,但也经营有术。646年,国清寺法华智威大师,还被唐太宗诏补为四大朝散大夫之一。
在这之后,传说,国清寺还出了几位很有影响的几位僧人,有人说,他们是三圣菩萨的化身。
当时,天台山国清寺的住持名叫丰干禅师。丰干禅师一次云游,去赤城山,突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四野无人,禅师急忙奔向前去,见是一个年约10岁的男孩在抽泣。禅师问:“小菩萨,你是谁领出来的?父母在哪?家在什么地方?”
孩子回答说:“我是个孤儿,无父无母,贪玩迷了路,家也不知在哪里了。”
丰干禅师见孩子可怜,便领回了国清寺,交给僧人抚养。因这孤儿无名,又是丰干捡来的,僧人们便称他为拾得。天长日久,拾得就成了孩子的名字。
几年光阴一过,拾得从一个稚弱童子变成了硕壮少年,能够干些杂活了。丰干便派他去做舂米供僧,好替僧人们减轻一些生活压力。
这位拾得人倒勤快,只是有个怪毛病,每次干活总将一些剩菜剩饭包好,放到一个竹篓里。这些东西是他为寒山准备的。
寒山是谁?国清寺的僧人都知道,他就是隐在山顶寒岩的一位怪人。寒山穿着奇怪,僧不像僧,道不像道,又喜欢诗文辞藻,经常顺手写上几句,或随口吟诵几声。但他不像普通诗人那样预备文房四宝,也从不积累文稿,只要兴趣来了,便在屋壁竹石之上随手刻下。时间一久,寒岩附近的山石树木、村舍墙壁之上便布满了寒山的诗文。
拾得对寒山非常敬佩,很想学习寒山的风范文采,便每日搜集国清寺僧人用剩的饭菜,供养寒山。寒山每次下山来国清寺,他必有一竹篓的饭菜送给寒山,由寒山背上山去。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1000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后人为了纪念寒山和拾得的友谊,特意在国清寺山门前的小河旁边,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寒拾亭。
国清寺山门前现存的寒拾亭,是20世纪90年代重修的,这一座飞檐翘角,石砌门窗的亭子,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的“五峰胜景”和“万松源处”。这8个字点出了国清寺的景观特色。
据说,寒山和拾得后来又去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成为了我国民间称的和合二仙,是相亲相爱、情深义重的象征。
过寒拾亭不远,就是丰干桥,这座桥的修建是为了纪念丰干禅师的。此桥是一座单拱石桥,拱作椭圆形,石子桥面,长14.4米,净跨10.7米,宽3.4米,两侧有石板护栏。据说,丰干桥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重修。桥面鹅卵石铺就,两侧石板护栏。桥头石狮守护,桥两侧苔葛从生。
当人们站立在桥心方石上踩脚,能感到桥身颤动。但此桥建造十分牢固,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暴洪水,至今仍完好无损。
再说,寒山和拾得在国清寺住宿期间,拾得经常在深更半夜狂呼乱叫。国清寺地处天台山脚下,附近村民很少,夜里极其安静,拾得突然大喊大叫,犹如平地惊雷,实在吓人得很。
众僧无法忍受,便走出来批评他、驱赶他。拾得也不反驳回击,总是抚掌大笑,扬长而去,好像是故意要打破沉静之夜,扰乱僧人的清修。
三番五次之后,僧人们见拾得屡教不改,只好禀报丰干,希望丰干出面管教一下。丰干却对拾得纵容得很,从来不加劝阻。
原来,丰干自己也和拾得差不多,经常在深夜歌唱自娱。这是为什么呢?据说丰干不是常人,他知道拾得也不是常人,寒山也不是常人。他们是三圣菩萨文殊、普贤和弥陀的化身。
当然,菩萨化身的说法是不可能的,他们三人只不过是惺惺相惜、友谊深厚而已。
但尽管如此,后人们还是以他们三人的形象,在国清寺内,修建了一座三贤殿。在《国清寺志》的“圣贤遗迹”中这样记载:
这三位诗僧形影不离,有唱有和,出口成诗,尊誉为“三贤“,其中寒山尤为著名,有诗三百余首传世。
此外,在《国清寺志》中还记载着三贤殿也称三贤堂或虎啸堂。
国清寺内现存的三贤殿是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此殿为七间两层建筑,中间三层上下贯通。殿内供奉的是丰干、寒山和拾得的金身塑像。丰干居中,这位当年国清寺的护林僧,左手在招呼,右手持一大拐杖,模样倒也慈祥。其左侧的寒山双手撑一小拐杖,其右侧的拾得手握扫帚作扫地状。寒拾俩瘦得肋骨在外,面容憔悴,可谓饥寒交迫。由此可见,这三贤的造像,似乎更忠实于历史记载,而并无半点神化。
[旁注]
朝散大夫:是我国古代文阶官制度。隋朝开始设置。唐朝为从五品下,文官第十三阶,宋朝为从五品上,文官第十二阶。元丰改制用以代中行郎中。后定为第十八阶。金朝仍从五品。元朝升为从四品。明朝废掉此项官职。
文房四宝:我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偈语:就是预言的话。佛经中的唱颂词。也称偈文,偈句,偈言,偈诵。
飞檐翘角:飞檐,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于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
造像:又称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有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造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称之为造像。
赤城山:在浙江天台西北,为天台山南门。因山上赤石屏列如城,望之如霞,故名。山有石洞十二以紫云洞和玉京洞最着。
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关于他们二神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寒山和拾得为传说中的一种。
[知识链接]
据说,国清寺内的三贤殿最初名为“虎啸堂”。相传,这是丰干禅师养老虎的地方,老虎是丰干的坐骑。起初僧众听见虎啸十分惊惧,时间长了,又不见虎伤人,也就习以为常,而寒山、拾得更因为与丰干来往频繁而经常接触老虎,也与虎成为朋友。
后来丰干去五台山,回归山林的老虎也经常于夜静更深之时到寺院周围巡游一番,吼叫一阵才离去,似一头护法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