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琳禅师改建寺院山门

经过雍正年间的重修后,国清寺在历任主僧与合寺僧众的努力下,不断地维修和扩建。至1780年,住持宝琳达珍禅师又组织人员为国清寺重修了山门和三贤殿,并建造了禅堂,静观堂、罗汉堂等建筑。

在这次整修中,宝琳禅师将原先坐北朝南的山门改建为照壁,同时,新建了一座朝东开设的山门。

国清寺现存的山门格局就是那次整修后留下的。寺前照壁写着“隋代古刹”4个大字,“隋”字引用隋唐时的古字,点出了国清寺的年代悠久。

照壁的东侧,即是国清寺在乾隆年间重修的山门。黛色的屋顶,青灰的墙体,朱红的大门,十分庄严。门楣上,一块红底金字的木质横置门匾,醒目地端书“国清讲寺”4个大字。

国清,是佛寺的名称,通常说“国清寺”。国清讲寺,则突出了讲经说法、弘扬教义的天台宗祖庭地位。

在我国,宫殿、佛寺、道观以及民宅等门楼建筑,大多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这不仅有利于采光、避风,还合乎天道,顺应天时,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

可是,经过宝琳禅师组织重修的国清寺山门却是朝东开设的,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这位宝琳禅师本是荆州人,俗姓陈,名达珍,号宝琳,别字狮崖。他是1780年进入天台山任国清寺住持的。上任后,他力事整饬,中兴禅道,被僧众尊为“宝琳珍祖”。

如此德行高深、令人崇敬的宝琳禅师,自然不会轻易改建山门。据说,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以下四方面考虑:

首先,为求“紫气东来”的吉祥寓意。紫气,紫色的霞气。古人以为,这是祥瑞之气。

旭日东升时,天边往往浮现紫气。古人便视东方为吉祥的方位。故曰“紫气东来”。

第二,表示对天台宗开宗祖师智者大师的崇敬。

国清寺山门朝东,也是为了迎候圣人智者大师。因为智者大师圆寂后,他的肉身被放置在国清寺东北佛陇山的塔头寺。开启朝东的山门,就是为了迎接智者大师自东而来。

第三,为了弥补国清寺前略嫌狭窄的地形局限。沿溪建筑的国清寺,寺前没有开阔的广场。幸亏宝琳禅师的巧妙改造,才在丰干桥头至“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讲寺”山门之间,拓展了一处寺前广场,让游人得以驻足休憩。

第四,为了进一步营造五峰藏古的幽静氛围。如果说,五峰耸峙是国清寺的独特地理环境。那么,古朴自然,幽雅宁静,则是国清寺独具的佛寺氛围。

据《国清寺志》记载,新中国成后的1958年,中央文化部曾拨款修葺国清寺。山门在那时又经过了一次修缮。近代高僧寒叶法师亲自为国清寺山门撰书了门匾和两块黄底黑字的木质竖立楹联,上面写着:

古刹着域中,创隋代,盛三唐,宗风远播;

名山传海外,依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

这副楹联,高度概括了国清寺的悠久历史、深远影响和幽静环境。

在乾隆年间,宝琳禅师除了改建了山门,还特别修整了寺内供奉丰干、寒山、拾得三贤士的三贤殿。在三贤殿的殿门两边,宝琳禅师亲自撰书楹联:

为寻古刹耽山水;

来访灵踪识圣贤。

从宝琳禅师撰书的楹联中可以看出,禅师对古刹、圣贤的由衷景仰。

宝琳禅师新建的禅堂也被后人们称为大彻堂或云堂,是僧众昼夜坐禅行道之处。

禅堂的堂名取其修持觉悟之意。门前有两棵寿逾百龄的菩提树,相传释迦就是在这种树下大彻大悟而成佛的,故又称“觉树”。以其籽制成佛珠,极受信众珍重。

与禅堂同时修建的罗汉堂,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辟为文物室。1975年文物室整修开放,集中展出了佛教天台宗的历代祖师造影、天台宗主要经典著作、国清寺与日本佛教界友好交往等方面的文物。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里还有智者大师遗物衣钵及钦赐龙衣、造型精美的钦赐银亭、白玉卧佛、明万历铜镜。还有804年,日本高僧最澄入唐求法时的度牒,上有台州刺史的指示。这些文物,个个都是异常的珍贵。

此外,宝琳禅师在乾隆年间新修建的静观堂等其他建筑,后来均毁于兵火,已经不复存在了。

[旁注]

照壁:是我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我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塔头寺:又名智者塔院或真觉寺,俗称塔头寺,位于天台县城北金地岭佛陇山,始建于597年。院内供奉一座石制宝塔-智者大师肉身塔,塔身高7米,雕刻典雅精致,第一层正面龛中端坐着智者大师塑像,神态逼真。

楹联:即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我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双涧:是指发源于天台北山的北涧和发源于灵芝峰黄泥山冈的西涧,是天台八大景之一。其中北涧流经国清寺的东部和南部,西涧经国清寺西而下,两涧成为天然的“护寺河”。

度牒:是古代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而戒牒则是由僧官机构及传戒师签发给受戒僧尼以证明其所取得的资格的凭证。

寒叶,安徽黟县叶氏之子,青年时期曾经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习。他个性柔和,喜欢儒学,明修齐治平之道。工于诗,博通外典。浮沉宦海,历20载,两袖清风,依然故我。涉世既深,夙因斯发,投九江甘棠湖烟水庵披剃,时年41岁。1958年,受国清寺主持之请,为国清寺山门撰书门匾。

[知识链接]

古时,书香门第常在门楼上高悬“紫气东来”匾额,以祈吉祥如意。又因为古代官服多为紫色,官宦人家也常在门楼上悬挂“紫气东来”匾额,以求加官晋爵。国清寺山门朝东,也是祈求紫气东来,佛法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