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名僧来此弘扬三论宗
继栖霞寺的祖师法度之后,住在栖霞山的是法度的弟子高丽僧人僧朗。
僧朗是从北方来的,原名大朗。据说,他聪慧颖悟,点到即通,从小就有志向。南朝齐时,他入住摄山栖霞寺,师从著名僧人法度受学。
僧朗深得法度的器重,并把自己的一生所学传授给他。法度死后,众僧便拥戴他成了摄山栖霞寺的第二个住持,直至圆寂。
僧朗不仅资性好学,而且性情旷达,思力敏捷,对所接触到的佛学经义很快通晓,别人注意不到或不常见记载的经、律、论,他都能够讲说,而且说得头头是道,有声有色。对于《华严》、《三论》等佛家经典,他更是博通。据说,他除了常居摄山栖霞寺修道外,还曾在钟山草堂寺修行,当时的隐士周颙,就从他学道。
僧朗对罗什所传的三论思想很精通,所以就在栖霞寺弘扬三论学说。
三论宗是我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三论宗在印度称为“中观”学派,主要以弘传龙树、提婆的中观思想而得名,传入中国以后,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立名成为三论宗。
三论宗的主要思想是阐述般若思想,因此也有说是“般若宗”,由于般若思想是讲“性空”之理论,所以也称为“性空宗”。
512年,梁武帝萧衍派僧怀、智寂、僧诠等10人赴摄山从僧朗学习“三论”之学。从此,僧朗声名远震,颇有影响。
据说,梁武帝本人原来学习《诚实论》之学,自从他派人向僧朗学道后,深受启发,便也改变初学,开始改学“三论”之学,向僧朗请教。
僧朗深受粱武帝器重。他死后,其弟子僧诠、僧诠的弟子慧布继续住持栖霞寺,弘扬“三论”,栖霞寺因而被视作“三论宗”祖庭并而名扬天。
[旁注]
龙树:印度古代佛教哲学家、逻辑学家,印度大乘佛教中观派的奠基人。又译龙猛、龙胜。龙树原系西印度婆罗门,受迦毗摩罗论师的影响改信佛教。
提婆:意译为天,又称圣天。印度佛教中观派的创始人龙树的弟子,禅宗西天第十五代祖师,今斯里兰卡人,婆罗门种姓,约生活于3世纪。以智辩着称,常与外道辩论,后被外道杀害。有著作《四百论》、《百论》、《百字论》等流传下来,都是中观派的重要作品。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人。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48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知识链接]
南北朝中期开始,由于《成实》、《十地经论》、《摄大乘论》等经典的日益流行,我国大地上出现了诸师并起的局面,佛教三论学说于是被陷入低潮。
到中唐以后,由于玄奘法师的声望,佛教思想转入“唯识”学说,再加上三论宗无人继承,唐末以后逐渐衰败,至明清基本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