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空战
法国投降以后,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英伦三岛陷入了三面被围的困境。起初,希特勒企图通过和平方式与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反苏。但是,张伯伦下台后,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断然拒绝了希特勒的“和平建议”。希特勒终于作出了进攻英国的决定,于 1940 年 7 月 16 日签署了第 16 号训令,要求立即制订“海狮作战计划”。该计划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强渡英吉利海峡,以 25 至 40 个师的兵力,在多佛尔和朴次茅斯之间登陆,然后向西、向北发展进攻,包围并夺取首都伦敦。但是,战役准备难度很大,进展缓慢。因此,陆、海、空三军头目主张首先从空中进行袭击,夺取制空权,为实施登陆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给英国的军事经济潜力和国家管理体系造成严重破坏。1940 年 8 月 1 日,希特勒签署了对英
国进行空战的第 17 号命令。德军投入战斗的飞机总数为 2400 架,其中轰炸
机 1400 多架。
在英国方面,防空体系拥有 56 个战斗机中队,980 架歼击机、250 架轰炸机,在飞机数量上居于劣势。但英国拥有 2 个高炮师,约 2000 门高射炮,
5 个防空气球大队,拦阻汽球 2000 多个和大量探照灯。沿东海岸一带设有一
系列雷达站和观察哨,可以及早发现敌机,组织对空作战。此外,有 50 万人的国民自卫军可参加站岗放哨、防空和消防救护工作。
1940 年 7 月下旬开始,德国空军突然袭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英国
空军起飞迎战,英、德空战由此爆发。仅在 7 月 10 至 8 月 10 日的一个月中,
德军即损失 286 架飞机,而英国仅损失 150 架飞机。
此后,德国空军转而攻击英国空军机场等设施。8 月 13 日,德空军共出动 1485 架次,昼夜不停地狂轰滥炸英国机场、雷达站和海军基地,希特勒特命名这一天为空战的“鹰日”。英国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英勇还击,使德机损失 45 架,英机只损失 13 架,从而挫败了德国空军实施轰炸的预期目的。
24 日晚,约 10 架德机在飞向泰晤士港口途中迷航,轰炸了伦敦。英国出动数十架飞机,连续数次对柏林进行报复性轰炸。
从 9 月起,德国空军集中力量,在整整两个月里,对伦敦进行轰炸,旨
在摧毁抵抗意志。9 月 15 日,英、德空战达到了高潮。德军出动 880 多架飞
机对伦敦实施轰炸,英军出动 500 架飞机迎战,地面高炮部队也进行了有效
的反击,使德机损失 60 架,英机只损失 26 架,挫败了德军的企图。所以英
国人把 9 月 15 日定为“不列颠战役日”,载入空战史册。
德国空军遭受重创后,从 1940 年 11 月起把空袭的重点转炸伯明翰、利物浦和考文垂等工业城市,妄图破坏其工业生产,削弱英国的战争潜力,给这些城市遭成严重破坏。但由于英国空军的英勇反击,希特勒感到靠空中进攻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为进攻苏联,开始把航空兵团逐渐调往东线,对英国的空袭减少达到最低限度。1941 年 5 月 10 日,德国基本上停止了对英国本土的空袭。
英德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德国空军出动飞机共 4.6 万多架次,向英国投掷炸弹 6 万吨,8.6 万居民被炸死炸伤,100 多万幢建筑物遭破坏。在不屈的英国军民的抗击下,德国损失飞机1733 架、飞行员 6000 名。而英国只损失 915 加飞机和 414 名飞行员,终于粉碎了德国妄图一举灭亡英国的“海狮作战计划”,取得了具有政治和战略意义的胜利,保卫了英国的独立和生存,并增强了全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信心。这次空战还证明,现代化战争仅仅依靠单一的空军或空中优势, 并不是夺取大规模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也不能迫使一个敢于抵抗的国家最后投降。
德国在轰炸英国本土的同时,还出动潜艇袭击大西洋上的英国商船队, 对英伦三岛进行封锁,企图使英国成为与外界隔绝的孤岛。至 1940 年底,
英国的船只已损失了 500 万吨。对于岛国的英国来说,海上交通线是其生命线,没有大规模的海上运输,英国就无法持久的进行作战。
英国遭到德国的空袭,又在海上运输上遭到严重破坏,处境极为困难。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政府感到,一旦英国灭亡,将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因此开始加强对英国进行军事援助。1940 年 9 月 3 日,英、美两国达成协议:英国将太平洋上的纽芬兰、百慕大、巴哈马、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特立尼达和圭亚那等 8 个重要基地租借给美国 99 年,美国给英国
50 艘超龄驱逐舰。此后,英国便在纽芬兰至不列颠群岛的北方航线上建立起
了横渡北大西洋的运输护航体系。1941 年 3 月 11 日,美国国会通过《军火租借法案》,美国海军不仅为英国的全部运输护航,在大西洋海岸巡航监视德舰活动,而且还向英国提供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使英国的处境得到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