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侵略东、北非

西欧战局结束后,非洲就成为德、意法西斯侵略的一个目标。英国退守英伦之后,意大利企图抢在德国的前面,夺取英国在北非洲的殖民地,以实现称霸东地中海,建立非洲大帝国的迷梦。

意大利在非洲大陆集中了两个集团军:一个在东非,由奥斯塔公爵指

挥,有兵力 30 万人;一个在北非,由格拉齐亚尼元帅指挥,有兵力 23.6 万

人。在这两个地区的英军分别为 3.2 万人和 6.6 万人。意军在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意军的战略企图是: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

1940 年 7 月初,东北非意军向驻苏丹和肯尼亚的英军发起进攻。由于英军兵力薄弱,且无准备,意军迅速占领了两国境内的一些重要据点。接着, 意军开始进攻英属索马里,5 月 19 日占领首都柏培检。但是,由于意军补给日益困难,加之阿比西尼亚的游击队活动非常活跃,常给意军以袭击,因此, 意军在东非的地位很不稳固。英军在更换指挥并大量增加兵力后,于 1941

年 1 月,兵分南北两路从西北向厄立特里亚,从南面向索马里和阿比西尼亚境内的意军发起反攻。北路英军击败意军的抵抗,先后攻占了克纶、首都阿斯马拉和马萨瓦港口,结束了厄立特里亚战役。南路英军从肯尼亚进攻索马里,占领基斯马尤,渡过朱巴河,攻占首都摩加迪沙后,转入阿比西尼亚南部。英军在占领季季加后,向索马里南部推进,英海军在索马里北部柏培拉登陆。英军在占领哈拉尔后,便向西挺进,在阿比西尼亚游击队的帮助下, 占领了阿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此时,意军已陷于绝境,被迫向英军投降。英军便将部分兵力调往北非。

在北非,意英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意大利在北非的利比亚驻有军队 15 个师,而英国在埃及西部边境只有 1 个师的兵力。1940

年 9 月 13 日,即在德国大肆轰炸英伦的时候,意军从昔兰尼加(即今拜尔盖)东部向埃及西部的英军发起进攻,企图侵入埃及,夺取英国控制下的主要海军基地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意军以 6 个师、8 个坦克营的优势兵力,赶走埃及西部的英军,进至西迪巴腊尼,英军则向麦特鲁港一带撤退。这时,英国向埃及增调了两个步兵师和 1 个坦克团,飞机从 600 架增至

1000 架,同时加强了地中海的海军力量,以便实施反攻。1940 年 12 月 7 日, 英军利用大风沙之夜,由航空兵首先对北非的机场进行轰炸,舰艇也炮击西迪巴拉尼等战略要点。接着地面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突破意军防线,收复西迪巴拉尼,占领了塞卢姆、昔兰尼加等地。次年 1 月,攻占巴尔迪亚、托卜鲁克。2 月,进占阿盖拉、班加西。这时,英军需从北非抽调兵力援助巴尔干作战部队,加之后勤补给困难,因而停止进攻,巩固阵地。在这两个月的作战中,意军损失惨重,9 个师被歼灭,被俘 13 万人。英军亡 475 人,伤

1200 余人。

德军最高统师部为了帮助意大利保持在北非的控制区,同时也为了德国自身的利益,1941 年 2 月,希特勒指派隆美尔率 2 个装甲师前往利比亚增援

意军。此时,英军第 7 装甲师已回埃及,接防第 6 澳大利亚师的第 9 澳大利

亚师战斗力差,隆美尔即率德、意军 4 个师的兵力,于 3 月 31 日对阿格拉地区发起进攻,缺乏准备的英军仓促回撤。德、意军队在追击中,以一部兵力包围防守卜鲁克的英军,主力于 4 月 15 日占领了塞卢姆、贾加布一线。6

月 25 日,英军进行反击,经过了 3 天激战,英军损失重大,被迫撤回原地。德、意军队由于缺乏补充,同时德军已开始向苏联边境集结军队,在北非方面无力实施大规模的进攻,便也停止了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