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的战争准备与绥靖政策

  1. 深受制约的英国防务

欧洲军事力量格局在进入 30 年代,特别是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发生根本

变化。战争的阴云又开始聚集。因此,英国也在 30 年代初放弃了“十年无大战”的规则,进入了重整军备的阶段。但在初始时期,其进程是极为缓慢的。这是因为受到英国决策者的“防务需要要服从财政需要”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英国首先强调的是财政经济的稳定,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军备问题。这实际上与“十月规则”并没有根本不同。因而在军备生产问题上,往往先是由军方提出总预算,然后由财政部估计能够支付的款额,两者之间必定存在巨大差距,则由军方去研究何种项目将被削减。英军参谋长委员会提出1937—1941 年 5 月的国防预算总额,为 18.84 亿英镑,财政部则认为最高为

15 亿英镑。几经反复,最后财政部勉强将限额定为 16.5 亿,不足部分,三年作相应削减。在这个大原则下,还制定了一个防备次序原则,首先保卫本土,其次是贸易线,再次是海外领地,最后才是履行欧洲大陆义务。三年的战略及军备政策都据此决定。

在这个原则之下,三军的战略都发生了转变,陆军的战略为“有限义务”。即在未来发生的大规模欧洲大陆的战争中,将主要由盟国的军队来承担,英国主要提供海上和空中支援,而这主要还是指低地国家。英国陆军的首要任务是防卫本土,尤其是防空。因此,陆军被大规模地削减了军费,一部分本土部队改为防空师,陆军的装备和组训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更多地增加了高射炮、探照灯等装备,以取代适于欧陆作战的重型武器。本来在坦克战理论和技术上都处于优势的英国,提出了“我们应该慢慢地实行机械化” 的主张,没有扩大现有的坦克部队,而是逐步使步、骑兵实行摩托化,以利于本土部队和海外驻军互换。由此,到 1939 年,英野战军 3 个师已全部实现摩托化,这比任何国家都先进。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这就是在英国远征军中甚至连一个装甲师也没有。因为只有参加大规模欧战,装甲师才最有价值,可这正是英国政府所要竭力避免的义务。由于迟迟未能确定陆军在欧战中的必要性,英装甲部队只装备了近距离步兵支援坦克,轻型装甲巡逻车和轻型坦克,而适于在欧洲大陆作战的先进重型和中型坦克的生产几乎为零, 待到 1939 年春天,英国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太晚了。战

争前夕,英国陆军由正规军和国民部队两部分组成,正规军由 5 个步兵师、

1 个装甲师、3 个防空旅,国民部队有 12 个步兵师(其中 3 个摩托化师、5

个防空师)、1 个坦克旅,共约 83 万人。英国直到 1939 年 3 月才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皇家空军的战略也作了重大的调整。原来空军的战略是有效反击战略, 即使空军的力量尤其是轰炸机的力量具有威摄力,要让德国人确信,在任何战争中,只要有英国参加,德国必败。一但武力威摄失败,便采用消耗战略, 先让强大的海空军保卫本土和帝国海上通道免遭毁灭性打击,动员帝国资源与德国进行持久战。因此,在重整军备过程中,空军还是较受重视的。1934 年 7 月,英政府提出:削减陆海军经费,无限期推迟远征军的组建及修建新

加坡海军基地同时,规定要在 5 年内为空军增加 41 个飞行中队。1937 年以前,空军的发展重点是轰炸机,强调空中力量对等原则,首先要在轰炸机数量上与可能的敌人相当。但到 1937 年以后,随着雷达等新技术的出现及西班牙内战中的实践经验证明,轰炸机并不是不可防御的,同时,防务政策的中心又是保卫本土,因而空军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突袭德国本土。因而空军的重点也从远程轰炸机转为相对低廉的战斗机(两者造价为 4∶1)和近程轰炸机。但这样一来,以对等原则为基础的轰炸机反击战略被否定,取而代之以战斗机防御战略。从而失去了对德国的轰炸机优势和空中主动权,这一后果在战争前期就充分地表现出来。英国空军一个独立的军种,由正规航空兵和辅助兵力组成。空军中又有本土空军,殖民地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之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本土空军共有第一线飞机 1460 架,其中轰炸机 536

架、歼击机 608 架、通讯联络机 96 架及岸基侦察机 220 架。此外,还有备

用飞机 2000 架、海军航空兵飞机 220 架、殖民地航空兵飞机 350 架。同时,

英国的防空力量也有相当发展,到 1939 年 7 月,从斯卡珀湾到朴次茅斯就

设有 20 多个雷达站,能在 100—200 公里的距离上发现高度 3000 米的敌机。英国海军本来是最受重视的军种,但在调整中却陷于困境。因为英国的

海外利益,英国本土及生死攸关的交通线都需要海军去保卫,而且英国这时要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但财政的限制使得英国连 DRC 标准(即把原来的“一强标准”再适度扩大)都远远达不到。到 1939 年,英国的海军总共有战列舰 12 艘、战列巡洋舰 3 艘、航空母舰 7

艘、水上飞机母舰 2 艘、巡洋舰 64 艘、驱逐舰 184 艘、扫雷艇 42 艘、潜艇

58 艘。英国海军无论在组织方面还是装备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点,英国海军中能在近海作战的轻型舰艇数量不多,高射火力也很弱,担任护航的军舰——驱逐舰和航空母舰的数量也感到不足。

应当说英国在这一时期还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军备战,军费在逐年增加,1935 年—1936 年的军事予算占整个国家予算的 17.7%,1938—1939 年度则占到 37.5%。只是这种速度远远落后于法西斯国家。为此,英国军界忧心重重,认为无法予见何日英国的国防力量会强大到足以同时面对德、意、日的情况下保卫自己的领土、贸易和重大利益的安全。英国的军备政策已使

英国在军事上退出了欧洲,削弱了英国维持欧洲平衡和稳定的实力。英国却因此对欧洲的不稳定更加敏感,更要积极地干予,所谓重任已落在了外交上。这就成为这一时期英国政府特别是张伯伦对欧洲政策的关键因素,绥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