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会议
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后,为了讨论对德国及其他战败国的处置和安排战后欧洲及世界和平等问题,1945 年 7 月 17 日至 8 月 2 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国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晤。出席会议的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方面先是首相丘吉尔,7 月 28 日,新首相艾德礼赴会。会议对以下三个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相应的协议。
第一,关于德国问题。会议确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共同占领德国。为了保证战后德国能够建成一个民主国家,并防止德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 会议通过了若干必要措施:由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实行军事管制;解除德国全部武装,使之非军事化,铲除或控制德国可用作军事生产的一切工业,废除纳粹党控制的一切机构;永远防止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复活,废除一切形成希特勒政权基础的或按种族、宗教、政治信仰不同造成歧视的纳粹法律;逮捕并审判纳粹战犯等。关于德国的战争赔偿问题,会议规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除从自己的占领区获得赔偿之
外,尚可从西部占领区取得当地拆迁的全部工业设备中无偿获得 10%和以产品支付的 15%作为赔偿;波兰的赔偿要求由苏联负责在其本身所得的赔偿份额中拨给。此外,会议还按苏联政府的提议,决定将原德国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让与苏联。
第二,关于波兰问题。美、英承认了以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组成的包括有流亡政府代表在内的临时民族统一政府,撤销了对波兰在伦敦流亡政府的承认。关于波兰西部边界问题,会议达成协议:在波兰西部边界未最后决定之前,以前德国之东部领土,即自史温曼德以西之波罗的海沿奥得河至与尼斯河西段会流处,再由尼斯河西段至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包括经本会议决定不归苏联管辖之一部分东普鲁士和以前的但泽自由区域,均由波兰政府管辖,但边界的最后划定要待和约解决。
第三,关于如何处理意大利和原德国附庸国的问题。会议认为,意大利是第一个同德国断绝关系的轴心国,并已从法西斯政权下获得解放,应与它缔结和约,支持其加入联合国。三国政府还同意考虑在同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四国缔结和约前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在缔结和约后,支持它们申请加入联合国。会议责成外长会议尽快研究同这些国家缔结和约问题。
除以上三个问题外,波茨坦会议还商讨了其它问题,并达成了协议。其中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苏联代表再次重申了保证履行对日作战的义务。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即《波茨坦公告》,因为当时苏联未参加对日作战,故未签字,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以共同宣言的形式发表。其主要内容是: 盟国将继续对日作战,直到它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的主权必须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所决定的其它小岛之内,日本霸占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要归还中国。日本军队要完全解除武装,日本军国主义必须永远铲除, 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装军队的工业等。后莱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追认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会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达成了协议,这对加快结束对日战争,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但随着战争即将结束,美、英同苏联的在世界范围内的矛盾、分歧和斗争则进一步深化。这一切对战后欧洲政局及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