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及太平洋的争夺与战争

  1. 走向全面战争的日本

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下一步则想占领整个中国及远东地区并进一步称霸太平洋地区。在打破了远东军事战略格局之后,日本与中、苏、美的矛盾逐步激化。为了保住并扩大其侵略成果,广田内阁——日本法西斯体制建立的标志,于 1936 年 6 月第三次对《帝国国防方针》进行了修改, 以美国和苏联为最大假想敌,同时要防备中国和英国。提出未来战争有发展成长期战争的可能,为此必须有适应这种情况的决心和准备,要全力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

根据这一目标,陆军确定,战争初期所需兵力大体上是 50 个师。特别

需要尽快完成的主要事项是:航空兵要首先建成战时使用的 140 个飞行中

队,而且还要迅速扩充;驻满州的兵力,平时至少要有 6 个满员师;常设师

为 20 个。海军确定,负责外线作战的舰队应有主力舰 17 艘、航空母舰 10

艘、巡洋舰 28 艘、驱逐舰战队 6 个(旗舰 6 艘,驱逐舰 96 艘)、潜艇战队

7 个(旗舰 7 艘、潜艇 70 艘),另外还有 65 个岸基航空兵队。

1936 年 8 月,广田首相与外、陆、海、财相举行五相会议,确定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国策基准》,决定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随后日本开始了急剧的扩军备战。1936 年军费为 10.89 亿日元,占国家总予算的 47.7%。1937 年则高达 32.78 亿日元,占总予算的 69%。武器装备也大大改善,产量急剧提高。1931 年,日本生产步枪 3600 支、机枪 540 挺、火炮 90 门、坦克 10 辆、飞机 194 架、

而到 1936 年,步枪产量达 2.53 万支,增长 6 倍;机枪 2400 挺,增长 4 倍;

火炮 590 门,增长 6 倍;飞机 600 架,增长 3 倍。“七七”事变前,日军已

有坦克 1050 辆,火炮 1800 门。日军的总兵力也在急增,1931 年为 30.8 万人,1936 年达到 50.7 万,1937 年则猛增至 108.4 万人,日本已到了发动全面战争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