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深战役理论
这是由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 30 年代提出的苏军进攻战役理论。图哈切夫斯基(1893—1937),毕业于莫斯科叶卡捷琳娜第一武备学校及亚历山大军官学校。曾在沙俄军队中服役并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 年,十月革命以后,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在内战中负责筹建了红军第 1 集团军,
指挥过南线的第 8 集团军和东线的第 5 集团军,后又任高加索战线司令和西线司令员,是内战时期最重要的红军指挥员之一。国内战争结束后,图哈切夫斯基担任过一系列高级职务: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西部军区司令员, 工农红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工农红军装备部部长,国防副人民委员,国防第一副人民委员。1935 年,被首批授予苏联元师军衔。1937 年 6 月,被指控犯有间谍和叛国罪而遭处决。
图哈切夫斯基认为,未来战争的特点首先在于规模空前巨大。在当今世界,即使是两个单个国家的战争也可能逐步发展成地区或两大对立集团之间的战争。现代战争不论所花费的资财,所动用的军队,还是参战方所占领的地区,战争进程所持续的时间都是极为宏大的。基于此,今后战争已不可能单单是军队自身的事情了,整个国家都不得不全力以赴地投入战争。国家工业经济资源的快速动员能力,是一个国家战斗力的重要标志。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过的那种长时期工业动员期,在现代战争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了。图哈切夫斯基提出,在先进的技术和兵器飞速发展并有大量武装部队的条件下,进行单个的战役已不足以全歼敌军,必须通过多次连续的战役方可奏效。在一个战略方向上,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人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的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然后将坦克、摩托化步兵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相配合,迅速发展胜利。选择一定范围的纵深,不作重大停顿地组织多次战役,将使敌军无法得到休整补充,调整布署和前调予备队,从而最终达成在该方向全歼敌军的目的。30 年代中期,这一原则主要应用于集团军在主要方向上实施进攻的战役。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认为大纵深战役也可由方面军群来实施。在战争过程中,方面军群进攻战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图哈切夫斯基还强调,不能把一打几年、全面耗费国家人力物力资源的战争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战争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特征。因此,人们无法预料战争的全过程,而只能根据各交战国家武装力量
的准备程度和军工生产的发展规模来判断战争初期的大体情况。因此,他对战争初期的判断极为重视。提出在平时就要对战争初期的情况作出正确预见,并进行正确的准备。他特别研究了德国的扩军计划,早在 1935 年就指出,德国正在建立强大的坦克部队,加紧发展航空兵,组建 12 个军、36 个师的计划正在以比人们想像要快得多的疯狂速度在实现,德国军队随时都在准备发动进攻,它的动员程度是极高的。严酷的历史充分说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当年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意图的判断是极为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