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锣鼓书和陕州锣鼓书

锣鼓书分为上海锣鼓书、陕州锣鼓书和安徽锣鼓书,其中主要的是上海锣鼓书和陕州锣鼓书。

上海锣鼓书旧称“太保书”,“太保”是由上海郊县农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动“太卜”衍化而成。

“太卜”仪式类似道教的道场,其目的是为生者驱逐瘟疫。仪式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

“太卜”说唱的内容系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用以乐神娱民。久而久之,这种形式逐渐发展为单独的民间说唱形式。因演出时由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亦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后来,合其名称为“锣鼓书”。

上海锣鼓书的基本演出形式是演员自击锣鼓,唱表说书。早期都是单人坐演,后逐渐改为双人或多人站立说唱乃至表演唱。伴奏乐器亦逐渐增加,配有琵琶、扬琴等丝弦小乐队,而常用的主要演出形式为单人说唱配乐队。

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锣鼓书音乐有川沙、南汇一带的“东乡”和松江、金山一带的“西乡”之分。

上海锣鼓书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演义小说和家庭伦理与历史故事,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与地方特点。

传统书目有“小书”与“大书”之分,但以重唱的“小书”居多,如《高桥八美图》、《白蛇传》、《文武香球》等。“大书”即重说的武书,有《英烈传》、《后兴唐》、《七剑十三侠》等。

上海锣鼓书的剧本称“脚本”,脚本来源主要为口授心传,师傅传徒弟;次为手抄剧本,相互流传;也有少量木刻本。

在上海,人们在每逢赶集庙会,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以及十月桌、观音生日、弥陀生日,包括春、秋两季做春社、秋社等举行周期性的民俗活动时,都要举行锣鼓书表演。

自锣鼓书进入书场、茶馆专事说书之后,听锣鼓书成为了当时年轻人的时尚。

陕州锣鼓书流行于河南西部西陕县、灵宝、卢氏、洛宁和山西南部平陆、芮城、夏县一带,这些县历史上归陕州所辖,所以人们把流行这一区域的锣鼓书称为陕州锣鼓书。

陕州锣鼓书为坐唱形式,从古代敬三皇神开始,开场前都要先奏一阵开场锣鼓,借以制造气氛、招徕听众,所以称为“锣鼓书”。

陕州锣鼓书早期的伴奏乐器有铰子、锣鼓、筝等,后逐渐加上弦乐器。其主要演奏乐器为四股弦,所以当地群众也称其为“四股弦书”。

陕州锣鼓书早期艺人多为盲人艺人,每个书班少则四五人,多则七八人。每人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用不同音色扮演不同人物,一两人亦可演出,自拉、自打、自唱。

陕州锣鼓书用豫西、晋南地区的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演唱。唱词句式结构多为上下句,多用七字句和十字句,偶尔也有五字句。

锣鼓书属于说唱音乐,因此唱腔和语言结合得很紧密,尤其是演唱农村题材的书词,方言土语使用较多。

唱腔音乐调式主要为“徵”调式,唱腔属于板腔体,唱腔板式有慢板、二板、连字句、简字句、飞板、弯子腔、间板、留小等。

安徽锣鼓书早期名称有“光棍溜子”、“三槌鼓”、“三把刀”、“讨饭歌”等。在淮河流域广为流传。形式活泼明快,绝技迭出,内容通俗易懂,风趣诙谐。

锣鼓书唱腔多以民歌小调,自由发挥而成。首尾唱法固定不变,中间加以“连词”唱法,以两个基本乐句为基础,略加变化,无限反复,似说似唱,可长可短。

唱词大多靠艺人口头创作流传,没有固定的文字记录唱本。句式和字数的安排都很灵活,一般以七字句为主。

表演有单人、两人之分。两人表演中有一男一女的、有两个都是女的。后期发展还有伴唱、伴舞、伴奏多人表演等。

【旁注】

道教 又名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追求自然和谐反映了我国古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对我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扬琴 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我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鲜明,音量宏大,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

《英烈传》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说的是元代末年元顺帝失政,朱元璋率兵起义最终推翻元王朝、建立明政权的故事。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等。全书分为10卷,共80回。

三皇 我国创世神话中三位伟大神祇,称为天皇、地皇、人皇。“皇”的原意就是神祇,但神性略次于盘古和玉皇大帝,可列为第二级别的神祇。三皇的记载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指伏羲,世称羲皇;地皇指女娲,世称娲皇;人皇指神农,世称农皇。

筝 又称古筝、秦筝,是我国一种传统弹弦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

中原官话 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以河南、江苏徐州市、陕西关中、山东南部为中心,覆及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安徽、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300多个地区。中原官话的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读阳平是中原官话区的主要特点。

板腔体 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通过各种不同板式的转换,构成一场戏或整出戏的音乐。

【阅读链接】

锣鼓书的祖师是汉末晋初的人,名叫许旌阳。他曾担任过蜀州县令,为官清廉,后因汉末晋初的农民起义失败,他就隐入民间,以一锣一鼓说唱民间故事、劝善和化。

锣鼓书艺人曾经用形似两个龟背的硬木,通过一定的“游戏”规则显形,为人占卜,这种形式,称为“笃笤”。另一种形式叫“掐卦”,用手指掐算阴阳,解答俚人问卜。据说在这段时间里,就诞辰了锣鼓书的祖师叫许旌阳。很多民间艺人家中终年供奉许旌阳。